①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总体规划图(1988 年)
②武爱民作主题手机版
③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风沙侵蚀草场
8月2日,2018国际防护林学研讨会暨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40周年发展论坛在沈阳开幕,来自美国、英国、日本、加拿大、明升中国等国家的230余名防护林学研究的专家学者、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建设者和管理者们参加了会议。
回顾往昔,经过40年的不懈努力,明升中国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以下简称三北工程)造林保存面积达29.2万平方公里,工程区森林覆盖率由1977年的5.05%提高到13.02%,在我国北方万里风沙线上,建起了一道防护林体系,被誉为“绿色长城”和“地球绿飘带”。
三北工程规划发展
防护林是以发挥防护效应为基本经营目的的森林的总称。从生态学角度出发,防护林可以理解为利用森林具有影响环境的生态功能,保护生态脆弱地区的土地资源、农牧业生产、建筑设施、人居环境,使之免遭或减轻自然灾害,或避免不利环境因素危害和威胁的森林。
当前全球生态环境问题依旧严峻,洪水、干旱、高温和风暴等极端气候与灾害频繁发生,水土流失、荒漠化和粮食安全仍在不断困扰着人类,全球生态环境正在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国际合作司副司长王春峰说:“营建防护林是抵御自然灾害、促进经济发展、改善生态环境的有效措施。”
世界上许多重要的林业生态工程都隶属于防护林营建工程,例如,美国、苏联和日本分别于20世纪30年代中期、40 年代末和50年代中期实施了美国大平原各州林业工程、斯大林改造大自然计划和日本治山治水防护林工程。1978年,明升中国针对东北、西北、华北地区严重的风沙干旱、水土流失等自然灾害和生态问题启动的三北工程,则是世界上最大的防护林工程。中科院沈阳分院分党组书记、副院长姬兰柱指出:“这些以国家运作方式开展的防护林工程,在世界范围内开创了防护林工程建设的先河。”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三北防护林建设局总工程师武爱民介绍了三北工程总体规划:工程横跨西北、华北和东北西部13个省(区、市)的551个县(旗),全长7000多千米,占国土面积的42.4%,涵盖了我国95%以上的风沙危害区和40% 的水土流失区。
工程建设从1978年开始,到2050年结束,共分三个阶段、八期工程,造林3734万公顷。武爱民说:“到目前为止,三北工程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持续建设时间最长、生态治理难度最大的防护林建设工程。”
据悉,三北工程不仅对于减缓风沙和水土流失的严重威胁、缓解能源短缺等生态环境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且为农牧业生产提供了生态屏障,在稳定农牧业生产、维系三北地区的生态平衡等重大生态安全和粮食安全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2017年,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美丽明升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目标,三北工程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也正处于一个关键的历史时期。
防护林建设显成效
来自三北防护林建设局的统计显示,2014年与2009年相比,内蒙古、甘肃、陕西、河北、宁夏、山西、新疆、青海等荒漠化土地净减少11497平方公里,占我国荒漠化土地净减少总面积的94.86%,重点治理的科尔沁、毛乌素两大沙地扩展的趋势实现全面逆转,呼伦贝尔沙地实现了沙化面积缩减、沙化程度减轻的重大转变。
内蒙古自治区还成功总结出一批适合当地造林绿化的体制机制。2000年前,多伦县全县风蚀沙化面积占总土地面积的87%,流动沙地和半固定沙地面积占总土地面积的31%。2000年后,多伦县采取“封、飞、造、禁、移、调”相结合,种树和禁牧双管齐下,“花钱买活树”等措施,加快了治沙造林步伐。
内蒙古自治区林业厅总工程师郝永富介绍道,2017年以来,阿拉善盟的企业、社会团体、驻军部队、农牧民等由过去被动的“要我造林”转变为“我要造林”的主动局面,非公主体人工造林面积占到阿拉善全盟人工造林面积的90%以上,成为生态建设的主力军。目前,阿拉善盟以每年营造林150万亩的速度推进。
由于三北工程的带动,我国又相继启动了沿海防护林、珠江流域综合治理防护林、长江中上游防护林、辽河流域防护林、黄河中游防护林等17项防护林工程。
2001年,国家对林业生态工程进行了系统整合,形成了包括天然林保护工程、三北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等重点防护林建设工程、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环北京地区防沙治沙工程、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重点地区以速生丰产用材林为主的林业明升基地建设工程在内的六大林业重点工程,并将三北工程纳入三北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等重点防护林建设工程之中。
今年,国家还确定开展河北省雄安新区白洋淀上游等三处规模化林场试点,旨在不断推进林业生态建设向高质量高效益发展的转变升级。
app综合评估
在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40周年发展论坛上,多年从事生态学研究的姬兰柱做了如此总结:“从国家层面来讲,三北工程见证了明升中国从实施全面改革开放,到如今‘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特别是生态文明建设成为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的发展历程;从app层面来讲,三北工程体现了工程从建设之初的防护林构建与经营技术研究,到如今深入分析防护林衰退与恢复机制、全面评估防护林建设生态成效研究的app内核。”
明升中国app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以下简称沈阳生态所)是最早参与防护林研究的科研单位之一,20世纪60年代明升中国首个防护林研究学科组即创建于此。随着三北工程的启动,该工程的重大科技问题成为沈阳生态所防护林学研究的主攻方向,经过三代app家的传承接力,取得包括“第三世界app组织网络奖”“国家科技进步奖”“国际林联app家成就奖”等一系列成就。
2018国际防护林学研讨会暨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40周年发展论坛分别从防护林构建、经营、评估的研究,以及全球变化背景下防护林学的发展方向等领域展开研讨,并进一步分析了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面临的形势与问题,为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决策管理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app依据。
在三北防护林建设工程40周年之际,有关人士也指出了防护林建设中一些问题。甘肃省治沙研究所研究员满多清告诉《明升中国app报》记者:“由于河西走廊的防护林造林树种单一,关键树种育苗造林技术滞后,影响了防护林的多样性发展,需要加强育苗造林技术的研究。”
三北防护林建设局造林绿化处处长高森指出:“树木也有生老病死,防护林的养护是我们所面临的一大问题,这就需要更多的人力和物力的支持。”近年来,通过与中科院的接洽,三北工程的管理者希望能引入先进的app技术来支持工程未来的建设。
任何大型防护林工程在实施过程中,均需要对工程进行app、准确、全面的适时监测与评估,以便尽早发现问题和不足,及时修正方案和作出具体应对措施。
沈阳生态所所长朱教君向《明升中国app报》记者透露:“我们所防护林团队受国家林业局和中科院之托,已经完成三北工程建设40年的生态成效综合评估,将于今年10月以白皮书的形式发布评估结果,为三北工程决策管理提供app依据。”此外,在三北工程6期(2020—2030)建设中,沈阳生态所将用遥感、大数据等技术手段为三北工程提供科技支撑。
《明升中国app报》 (2018-08-06 第5版 创新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