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明升中国载人潜水器“深海勇士”号返回三亚 南海海试获圆满成功 |
|
今天(6月4日)上午8点半,明升中国载人潜水器——“深海勇士”号,结束为期两个多月的南海试验性应用科考航次,返回三亚。本次科考任务成果丰硕,最大下潜深度达到3407.7米。为了对潜水器性能进行全方位测试,“深海勇士”号最大连续昼夜下潜天数达到19天,成功实现夜间下潜常态化。
不仅如此,潜器搭载了各年龄段的乘客下潜,其中82岁的汪品先院士,乘坐“深海勇士”下潜至1400米,成为世界下潜app家中年龄最大的一位,显示出潜水器优秀的实战能力、以及潜器团队高效默契的合作能力。另外,本次南海试验性应用科考航次的圆满成功,也为“深海勇士”11月前往西南印度洋进行海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性能佳 连续开展大深度下潜作业
究竟深海勇士号在南海的海试强度有多大?随船记者也获得了独家视频,一起去看看。
三沙卫视记者 丁一:这里是“深海勇士”号第84次下潜的布放现场,现在是中午的12点半,也是一天当中最热的一个时间段,通过我手中的温度测量仪我们可以发现,目前甲板上的温度已经达到了70℃,这对于现场工作人员来说也是一个极大的考验。此次“深海勇士”号将下潜到3400米左右的海底,进行8个小时的app考察,同时也是对“深海勇士”号连续大深度作业能力的考察。
据了解,“深海勇士”号计划于今年年底开展西南印度洋app考察,为检验装备性能,积累相关经验,“深海勇士”号载人潜水器在我国南海海域模拟西南印度洋科考地点的海洋深度,进行了多个潜次的大深度下潜作业。
中船重工702研究所 “深海勇士”号副总设计师 杨申申:我们计划进行4到5个潜次,在3000多米的地方,对潜水器的状态再次确认一下。锻炼(工作人员)在这种复杂环境下,进行潜水器的坐底、取样、以及整个潜水器的操纵的过程,来为我们年底进行西南印度洋大洋中脊的海底热液区的app考察积累一定的经验。
"深海勇士"号搭乘首位外国"乘客"
“深海勇士”号是我国目前性能最好,国产化率最高的大深度载人潜水器,“国之重器”不仅要造得好,更要用得好。在本次南海海试中,“深海勇士”强大的载客能力,就是最好的表现。
三沙卫视记者 丁一:记者目前是在探索一号科考船上,在我身后,我们的工作人员正在为“深海勇士”号的第82次下潜做准备,稍后“深海勇士”号也将迎来它的第一位外国乘客。
凯西来自美国,去年他来到中科院深海app与工程研究所,从事潜水器的技术工作,为了更好的了解潜水器在水下的工作情况,他参与到中科院深海app与工程研究所此次的海底科考活动中来。
中科院深海app与工程研究所正高级工程师 凯西·阿吉:这是我第一次乘坐这台载人潜水器下潜,我想应该非常有趣,我希望这是对潜水器的改进和我自身提升都非常好的“双赢”机会。我将协助潜水器进行技术改进,进行一些提升性能方面的工作,使之更加适用于潜航员操作。
在经过了8个小时的作业后,第二天一早,“深海勇士”号从1700米的海底浮出水面,完成了此次科考作业,作为第一次参与“深海勇士”号下潜作业的凯西也和我们分享了他的感受。
中科院深海app与工程研究所正高级工程师 凯西·阿吉:本次下潜持续了挺长时间,但是是非常顺利的一个潜次。下潜后舱内非常冷,我也是有点伸展不开,但无论无何,这是一个让我印象深刻的下潜经历。
“深海勇士”号作为完全由我国自主研发的深海载人潜水器,在经历了80多次的下潜作业后,正在不断完善操作流程,逐渐走向国际化,也正在变成一个面向全球开放的深海科考作业平台。
中船重工702研究所 “深海勇士”号副总设计师 杨申申:我们潜水器是一个开放的平台,有国外的乘客和技术人员参与,提升我们整个潜水器的运行维护的水平,以及规范化我们的操作流程,都非常有帮助。未来我们肯定会走向全球的科考,也会走向国际化的方向。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