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酒泉市肃州区总寨镇戈壁农业明升园区 刘晓倩供图
■本报记者 刘晓倩
“种了一坡、收了一年、打了一斗、煮了一锅”是早年甘肃农业生产的真实写照。
“明升中国西部16亿亩沙漠戈壁将为国人每年生产出几千亿元的价值。”1984年,钱学森提出了沙明升的重大预言。
现在,他的预言正逐渐实现。
戈壁变成“菜篮子”
“三分山、三分草、两分沙、一分林、一分田。”甘肃省农牧厅副厅长周邦贵介绍,全省农村人均耕地仅有2.56亩。
自然条件差,生态环境脆弱,粮食产量低而不稳,甘肃曾经是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然而,这也推动甘肃走上了发展旱作农业、建设现代农业的道路。去年,甘肃省政府出台了《关于戈壁生态农业发展的意见》,提出到2022年在河西地区沙漠戈壁兴建30万亩高标准设施农业。目前,甘肃已进入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加速转变的关键阶段。
周邦贵介绍,目前,甘肃已建成以日光温室、钢架大棚为主的戈壁农业6.36万亩,正在开工建设的2万多亩,初步建成了多个戈壁农业集中产区。下一步,将在河西走廊地区打造戈壁生态农业,使之成为西北乃至中亚、西亚、东南亚地区富有竞争力的“菜篮子”产品生产基地。
中科院西北研究院研究员屈建军对记者说,戈壁是地理学的专业名词,来自蒙古语,是指地面几乎被粗沙、砾石所覆盖,植物稀少的荒漠地带。甘肃有2500万人口,8万平方公里戈壁,10万平方公里沙漠。钱学森提出的沙明升不是在沙漠里搞光伏和旅游这种明升,而是密集型的农业。因为沙漠有丰富太阳能,万物生产靠太阳。他认为,提高太阳能的转化率作为方向,充分利用戈壁的温差条件,搞节水密集型的现代农业是完全有可能的。“以色列在沙漠搞的现代农业已经成为欧洲的冬季厨房。”屈建军说。
水从哪里来?
甘肃缺水,开发30万亩戈壁农业,水从哪里来?
甘肃省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王建兵研究员的答案是:发展节水技术。石羊河、黑河、疏勒河,甘肃河西地区三条内陆河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衡,“是结构性短缺,不是完全的短缺”。
从国民经济用水行业来分,水资源配置也是不合理的。目前内陆河流域耗水中农业耗水量占到92%,工业只占2.7%。内陆河流域用水高于甘肃省平均水平,农田灌溉亩用水量536立方米,是甘肃省平均水平3.49倍,因此,“大力发展节水技术,水的问题可以解决”。王建兵说。
随着戈壁农业的兴建,环境问题也随之而来。国际上,戈壁被称为黑色的植被,具有稳定的床面,如果人为干扰,它将成为沙尘暴的发源地。
如何在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利用好戈壁?需要明确它的功能和作用。屈建军认为,戈壁农业有四个特征:一是地域性,在干旱和半干旱的沙漠化土地上;二是特殊性,通过光合作用,高效固定太阳能的“阳光明升”;三是普遍性,用新技术支撑的,集约化规模化经营的新型农业;四是抑制性,是寓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于其中的生态明升。
同时,对戈壁农业进行界定,其特定发展空间是干旱的戈壁地区,包括戈壁沙漠、沙漠化土地、撂荒地,甚至绿洲的中低产田。“戈壁农业要进行长远规划,避免无序开发。坚持生态环境保护优先,同时防止生态用水被挤占。”屈建军说。
以工业化理念调整农业明升结构
戈壁农业究竟生产什么产品?王建兵认为,戈壁农业要遵循现代农业发展趋势,跳出戈壁农业就是在戈壁滩上建几个设施温室,生产一些瓜果蔬菜的狭义概念。应该瞄准现代农业发展的目标,改变中低产田,将农业明升园、农机装备建造基地、农业物流园和农业企业等拓展到戈壁农业的概念中。
要以工业化的理念调整农业明升结构。戈壁农业不是一家一户小规模生产的方式,而是以农业科技为基础,集约化组织化程度较高的现代农业生产方式。以工业化的概念研究市场需要什么,通过市场细分,减少低端无效农业生产,以企业管理的方式提升农业组织化程度。
屈建军表示,戈壁农业应该走研发、生产、推广、贸易一体化道路,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加速农业生产活动的园区化、企业化、循环化和明升化,推动农业经济综合发展。
“戈壁农业是全新的概念,实施过程需要组织专家学者充分论证和跟踪。”屈建军说。
《明升中国app报》 (2018-04-25 第5版 农业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