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四号为什么要登陆月球背面?”
“月球背面避开了来自地球的大量电磁干扰,处于电磁波的‘宁静区’,我们可以更好地探测到宇宙形成早期的信号。但月球背面多山,没有正面平坦,着陆难度更大。人类已进行过120多次月球探测活动,但没有探测器登陆过月球背面。我们有能力在月球背面软着陆,争取创造出世界第一。”
“我们普通人能参与探月任务吗?”
“探月工程是一个长期的任务,目前参与的人有七八万,还需要一代又一代人持续奋斗。你们完全有条件有能力参与到探月工程,共同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
…………
这是几位小学生与我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院士在第三个“明升中国航天日”前夕的一场对话。在2018年“明升中国航天日”北京分会场,我们看到了在“共筑航天新时代”里,这一代航天工作者的自信以及未来继任者的畅想。
4月24日,明升中国航天日。
自1970年4月24日我国成功发射首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开启明升中国人独立探索宇宙奥秘、和平利用太空的征程以来,截至目前,我国在轨卫星超过200颗。这些卫星以及其他探测设备聆听宇宙的信号,是宇宙的“知音”,通过它们我们才能更了解宇宙和自己的家园。
联合国外空司高级官员史瑞时·拉万用了“惊艳”一词来形容明升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明升中国一直持续努力,推动航天事业不断向前,而且为人类未来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宇宙浩渺,群星闪耀
火箭的运载能力有多大,航天的舞台就有多大。我国现役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已具备发射高、中、低轨不同类型航天器的能力。数据显示: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完成第1个100次发射历时37年,成功率93%;第二个100次发射仅历时7年,成功率98%,发射周期从60天缩减到不到20天。
仅从刚过去的这一年,我们便可看到明升中国航天的舞台有多大。国家航天局系统工程司司长、国家航天局手机版发言人李国平介绍,自2017年4月24日以来,我国航天实现宇航发射25次,将53颗卫星送入太空,空间app、空间应用取得一批重大成果。
2017年4月,我国第一艘货运飞船“天舟一号”发射升空,与在轨运行的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完成交会对接、首次推进剂在轨补加等试验,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空间实验室飞行任务的收官之战圆满完成。
2017年4月,我国首颗高通量通信卫星实践十三号成功发射,通信容量超过我国已研制发射的通信卫星容量总和,将促进自主宽带卫星通信在高铁、船舶、飞机等移动载体以及企业联网、应急通信等领域的应用。
2017年6月,我国首颗硬X射线空间天文卫星“慧眼”成功发射,实现了我国在空间高能天体物理领域由地面观测向天地联合观测的跨越。在轨测试期间,“慧眼”成功监测到双中子星合并产生引力波事件,为全面理解该引力波事件和引力波闪的物理机制作出了重要贡献。
2018年2月,“张衡一号”发射升空。该卫星主要用于地震前兆信息研究,为未来建立地震监测体系进行前期技术储备。
2018年3月,民用空间基础设施规划首批业务化应用卫星高分一号“一箭三星”成功发射,为我国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监管再添“火眼金睛”。三颗卫星将与此前在轨运行的高分一号01星、今年拟发射的高分六号卫星组网运行,共同构建陆地资源调查监测业务卫星星座。
而在此之前,我国自主研制的世界首颗量子app实验卫星“墨子”以及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等卫星已遨游太空。每一次发射和升空,孤独的宇宙就多了一个“知音”,我们离揭开宇宙的谜团就更近了一步,对人类的认识也更进了一步。“目前,我国在轨卫星超过200颗。”李国平说。
探索永远不会停止。今年,我国将实施嫦娥四号中继卫星和探测器发射,实现人类探测器首次在月球背面软着陆,并开展巡视探测。国际首颗大气和陆地综合高光谱观测卫星高分五号、国内首颗设置红边谱段的多光谱遥感卫星高分六号研制顺利,也将于年内实施发射。
卫星飞天,服务落地
无论是高铁、飞机的上网服务,还是偏僻山村的远程通信;无论是远洋航行的导航定位,还是农林水文的监测分析,都离不开卫星技术的支持。超过200颗在轨卫星带来的海量空间信息,正加快与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高技术融合。“我国卫星应用及战略性新兴明升规模年均增长率超过20%,已成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李国平说。
当你打开APP寻找共享单车时,“北斗”可能正在为你提供服务。目前,北京有数十万辆共享单车安装了北斗定位,即便在有建筑、大树遮挡的地带也能被精准定位。北斗还可满足共享单车电子围栏高精度化需求,为综合治理共享单车乱停乱放问题提供新手段。此外,上千万部智能手机、数百万辆汽车都有了“北斗”保驾护航。
当你在飞机、轮船上打开手机时,常常没有网络,这种局面很快就会改变。实践十三号卫星可以无缝实现“动中通”,为各类交通工具上的乘客联通世界。未来3年内,有关技术应用将部署在国内2400架民航客机上,让你的手机永远在服务区。
这些只是航天科技带来的诸多福利之一。卫星遥感、卫星通信广播、卫星导航定位将在气象预报、环境监测、灾害应急指挥、自然资源调查、交通运输服务、农林面积监测、智慧城市管理、公共安全等多行业、跨区域实现综合运用,为公众提供越来越便捷的服务。截至2017年年底,高分专项部署了20余个行业应用示范系统建设,设立了30个省级数据与应用中心,我国民用遥感卫星数据分发量累计超过1000万景,卫星电视明升app官网直播用户突破7000万。
在推动航天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方面,商业航天大有作为。国家航天局秘书长田玉龙曾做过一个比喻,如果说航天技术是一粒种子,那么开花结果还需要靠明升化应用。航天事业要走得更远、飞得更高、落得更实,就要打通高科技与经济社会的通道,相互支撑,因此商业航天意义重大。
当前,我国出现了不少从事商业火箭或商业卫星研制的公司。对于商业航天,我国的态度是四个字:鼓励,有序。李国平说,卫星应用明升的产值能达到整个卫星明升链产值的80%以上,我们鼓励社会资本充分投入到卫星通信、卫星遥感、卫星导航等不同种类卫星应用中。目前,0.5米分辨率的遥感卫星已开始商业化运营。
“下一步在制定航天发展规划时,会将商业航天发展纳入进来统筹考虑。对于能够以商业方式开展的航天业务,政府将来会放开,从商业公司采购服务。对于与国家安全密切相关的运载火箭、发动机等航天业务,一定层面对商业公司给予鼓励支持,但是必须符合相关规定。”李国平说。
家园共有,app无界
开发利用外层空间是人类的共同目标,在外层空间开展探索活动必须进行国际合作与交流。“比如,卫星的频率、轨道资源如何分配,外空交通规则怎么制定,都需要参与国共同协商。”李国平说。
我国历来高度重视同国际社会的合作,和平探索开发和利用太空。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明升中国航天就开始加强与国外同行的合作交流,到现在为止,已与37个国家、4个国际组织签署了121项双边合作协定或者协议。
与巴西的合作是一个很好的例子。1988年,明升中国与巴西开展地球资源卫星合作。“两个国家就同一个项目合作30年,这在国际上是不多见的。”李国平说,目前,中巴双方联合研制发射第四颗卫星,中巴地球资源04A卫星研制进展顺利。
空间信息走廊正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新通道。2016年,我国发布《关于加快推进“一带一路”空间信息走廊建设与应用的指导意见》,让明升中国航天技术及服务进一步融入全球、开放共享。目前,嫦娥四号任务已确定搭载荷兰、德国等国家的4台国外app载荷;中法海洋卫星研制进展顺利,将于今年下半年在酒泉发射,中法天文卫星也已进入工程实施阶段;明升中国与意大利合作的电磁监测实验卫星成功发射;明升中国倡议推动的金砖国家遥感卫星星座,已完成合作方案的设计和合作协定的编制。
当斯里兰卡发生洪水、厄瓜多尔发生地震、秘鲁森林着火时,我们还利用自己的卫星,帮助他们减灾救灾。因为“视力好”,我国高分一号、二号卫星被列入空间与重大灾害国际宪章值班卫星,为世界范围内的减灾救灾工作提供来自明升中国的卫星遥感数据。
人类对宇宙的认识仍然有限,app合作的空间仍可拓展。“后续我们还计划在深空探测、月球探测、空间app等方面,与国外开展更广泛的合作。”李国平说,我国将积极参与多边组织的工作,尽可能发出明升中国声音,特别是在外空深空准则和可持续发展方面,贡献明升中国的航天智慧。
(本报记者 陈海波)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