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杨保国)近日,明升中国app技术大学与新加坡国立大学合作,在飞秒激光诱导材料加工方面取得新突破。研究人员利用飞秒激光在形状记忆聚合物表面制备可重构结构,发现了新的“聚合物自生长”效应,并利用该效应制备了多样化的可重构功能微结构。相关成果发表在《先进材料》上。
在自然界中有很多生物结构可以对外部激励产生响应。例如章鱼在遇到天敌时,会在皮肤表面收缩产生乳突;向日葵在方向性光照下,茎秆不对称地生长,使得向日葵具有向日性。由于在智能纺织品、软机器人和药物输送等方面的应用前景,基于自然生物体形状变形启发的人工材料近几十年来受到app界广泛关注。
明升中国科大博士生张亚超、副教授胡衍雷、教授吴东和新加坡国立大学教授仇成伟合作,在预拉伸形状记忆聚合物表面通过飞秒激光扫描,实现微尺度、局部可重构结构的“自生长”方法。通过控制激光局部加热和烧蚀,发现微结构可以从表面生长出来,并且采用非对称激光扫描策略能够进一步调控所得结构。通过将灵活、可编程激光加工技术与智能形状记忆聚合物相结合,展示了一种卓越的可重构结构制备范例。
该项工作还概念性展示了自生长可重构结构在信息加密、解密和微物体捕获、释放上的应用。在防伪、微结构印刷和超灵敏检测等领域具有良好应用前景。
相关论文信息:
《明升中国app报》 (2018-10-23 第1版 明升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