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乳腺癌五年生存率达国际先进水平 |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将“绝症”变成“慢病” |
“上海诊治理念”在全国推广 |
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如今罹患乳腺癌早已不是“世界末日”,即便发生复发转移,大部分患者仍能获得长期带瘤生存。相较于20世纪80年代,这种变化无疑是深远和突破性的。
10月16日,记者从第十五届全国乳腺癌会议暨第十三届上海国际乳腺癌论坛媒体吹风会上获悉,近十年,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乳腺外科沈镇宙教授、邵志敏教授领衔下的临床科研团队,将乳腺癌从“绝症”转化成一种“慢病”,在多个领域建立上海乳腺癌诊治理念,并在全国推广应用,以复旦肿瘤这个小“支点”撬动起明升中国乳腺癌诊治水平全面提高。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乳腺外科团队诊治患者数每年以15%增长,门诊量超10万人次。2017年完成超过5700例乳腺恶性肿瘤手术,几乎占本市全年新发病例近一半。在庞大的患者资源宝库中,团队在早期筛查模式引领、治疗方式创新、全程管理模式建立等方面做了深入且富有成效的研究。
据悉,该团队近十年在全球权威期刊上发表论文超过150篇,被主流期刊他引近1800次。研究成果在国际顶尖学术舞台发出明升中国声音,原创性成果多次在圣安东尼奥乳腺癌大会等国际顶尖乳腺癌会议手机版,并编入《明升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和规范》以及NCCN等国际乳腺癌诊治指南,规范化治疗理念和实践在全国29省市85家以上单位推广,以点带面,引领全国乳腺癌诊治向上海理念和实践对标学习。
基于大样本数据研究
揭示明升中国乳癌发病特点和高危人群
“多大女性容易患乳腺肿瘤呢?”“乳腺肿瘤遗传的可能性大吗?”这是许多患者及家属想了解的问题。肿瘤医院乳腺外科主任邵志敏指出,我国和欧美的乳腺癌患者在生活方式、社会结构乃至遗传背景都有巨大差异,复旦肿瘤研究团队的系列研究揭示了我国患者的发病特征,鉴定了明升中国乳腺癌高危人群,为后续的预防、治疗提高了最有力的数据和理念支持。
该团队发现我国乳腺癌发病呈现两个高峰:第一个出现在45-55岁之间,另一个出现在70-74岁之间,乳腺癌诊断的平均年龄比西方女性更年轻。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上海和北京的患病中位年龄有出现了增大的新趋势。这项研究发表在国际顶级期刊《柳叶刀※肿瘤》杂志上,已成为明升中国乳腺癌流行病学研究的代表性数据之一。
2013年著名影星安吉丽娜·朱莉因基因BRCA1突变接受预防性乳腺切除术,这个消息在圈内引起热议。为论证了一系列易感基因在明升中国患者中的致癌机制,团队潜心研究超过十年,在全国搜集到500余个乳腺癌家系的遗传信息。研究完成了BRCA1/2基因突变检测,突变率约10%,并首次发现了明升中国人BRCA1重复突变。
邵志敏教授自豪地表示,团队所构建的针对明升中国人的BRCA突变预测模型,其表现优于外国模型。美国著名肿瘤病理学家ParlF.F.教授曾称赞这是“乳腺外科团队的系列发现带来业内研究理念的重大革新”。
不盲目推崇“西方标准”
建立社区乳癌筛查“上海经验”
乳腺癌是一种“可防可控”的疾病,早期发现乳腺癌能让患者“吃最少的苦头”获得基本治愈的可能,又能大大节约社会就医成本。因此,如何花最少的钱高效地筛查出明升中国女性人群中的早期乳腺癌,一直以来没有形成有效的数据支撑和标准共识。
既往,欧美乳腺癌指南一般将女性50岁起每年接受一次钼靶检测作为早期筛查乳腺癌的一个西方标准。而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乳腺外科主任邵志敏教授看来,东方女性乳腺腺体组织多,形态偏小等特点,仅凭钼靶可能会漏诊一些病人。为此,团队在全国首次提出明升中国女性乳腺癌早期筛查应该采用“B超联合钼靶”的方式。
十年前,团队联合上海疾病控制中心指导实施了上海七宝社区女性乳腺普查。针对适龄女性共完成14,464例女性乳腺肿瘤筛查,创新性地联合“体检、B超和钼靶”,使早期诊断率提高10%以上,乳腺癌检出率达到262/10万,大幅提高乳癌早期诊断比例。在社区筛选患者中,保乳率达到35%,一半患者因早期诊断免于化疗,比例远高于常规门诊患者人群。
该项实践成果拉开上海市大规模社区乳腺筛查的序幕,也对明升中国社区乳腺筛查形成了一套“上海经验”和“明升中国标准”并在多地获得推广应用。据不完全统计,超过数十万人因此而获得“早发现、早治疗、疗效佳”的效果。
不断革新肿瘤外科技术
由“一刀切除”变成“留住美丽”
近十年,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在外科技术上不断革新和进步。从最初的扩大根治术到如今的保乳手术、重建手术,折射着一种治疗理念的深刻转变。“从最初的‘以病为中心’的疾病治疗,逐渐转向‘以人为中心’的人文治疗”邵志敏教授说,乳腺癌患者绝大部分能够长期生存,既往“一刀切”的方式虽说根治了肿瘤,但对患者的心理造成了持久且难以弥合的伤痛。为此,团队在确保疗效的基础上,用技术的革新,着力提高女性患者“保留乳房”的数量。
邵志敏告诉记者,肿瘤医院乳腺外科近些年提出了一个口号“不让一个40岁以下的女性因乳腺癌失去乳房”。
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有疗效保障的保乳手术和乳房重建手术让女性留住美丽变成可能。据统计,乳腺外科手术中前哨淋巴结活检率达38.3%,保乳手术占18%,乳腺癌重建手术达400余台。2017年至今,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40岁以下女性乳房重建或保留乳房近7成。绝大部分患者在医师的充分沟通下,在确保手术指征和疗效的基础上,欣然接受保乳手术或重建手术,有效达到身心同治的效果。
邵志敏教授提醒,从目前数据来看,保乳手术患者5年内疾病复发转移比例呈现“水平”状,患者治疗完成后需严格根据医嘱密切随访,及时发现问题,尽早进行干预和治疗。
团队在自身积极实践的基础上,也通过每年10月与美国M.D.Anderson明升手机版中心举行的全国乳腺癌重建学习班,推介复旦肿瘤乳房重建的“上海经验”和实践体会,逾数千位同行在学习后,将该项技术在本地区和全国进行实践和推广。
乳腺癌不是“绝症”
“慢病防控”理念需贯彻落实
早在90年代初,上海乳腺癌患者5年生存率为78%,而同一时期美国乳腺癌5年生存率是84%。二十年来,上海乳腺癌患者的生存率获得了极大的提升,邵志敏教授翻出了《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8年乳腺癌患者生存率手机版》。
记者发现,2008年至2015年期间,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出院0期至III期患者20085例,5年无病生存率为85.5%。统计发现,乳腺癌原位癌5年总生存率高达97.9%,只需手术、无需后续放化疗,便能实现治愈;乳腺癌II期和III期患者5年平均生存率分别为75%和61%。这一诊疗水平已经达到欧美发达国家水平。
随着乳腺癌多学科综合诊治团队的努力,即便是发生转移或复发的乳腺癌患者,我们的治疗策略也从过去的“姑息治疗”转变成“积极干预”。
对于经过医生全面评估后认为有再次根治机会的“局部区域复发转移”的乳腺癌,我们强烈建议将局部复发灶切除再辅以靶向治疗,仍能改善延长生存时间。对于术后远处转移或初诊时不幸已是晚期的患者,也不必过度恐惧,目前针对转移性乳腺癌的药物治疗呈现多样化,复旦肿瘤的各类原创性组合治疗方案,也能让许多患者走过10年、20年不只是一个梦想。
人们有理由认为,乳腺癌已经成为一种“慢性病”。医院乳腺外科团队设定了更高要求:推进乳腺癌诊治的“全程精准管理”,融合互联网+的思维和技术,撬动乳腺癌慢病管理的过程改革。早在2015年,乳腺外科团队便运用“互联网+”思维,设计了乳腺癌全程管理APP,将传统乳腺癌防治的宣教、筛查、随访等多个环节融合在“妍康e随访”平台上。患者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号找到专家,帮助解读随访检查手机版,免去了来回奔波医院之苦。
邵志敏表示,最新明升手机版证据证实乳腺癌患者的膳食营养、体力活动等个人生活方式与肿瘤复发、无病生存率和病死率密切相关。团队的最新课题“基于智能穿戴设备的乳腺癌患者健康管理”利用康复手环将实时收集患者运动和睡眠等信息,帮助监测患者的疾病随访和生活质量,希望能指导患者走好治疗康复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