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林记忆:逃离悲恸之地》,[俄]玛丽·瓦西里奇科夫著,唐嘉慧译,世纪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2018年1月出版
“既平实又深刻,它透过一位年轻漂亮的贵族小姐的眼睛,勾画了旧欧洲的灭亡。而这位贵族小姐自己的世界,也随着她所经历的事件慢慢覆灭。”英国作家约翰·勒卡雷评价的这本书名为《柏林记忆:逃离悲恸之地》,这位年轻漂亮的贵族小姐即本书作者白俄女爵玛丽(蜜丝)·瓦西里奇科夫。
这本书是蜜丝于二战期间流亡德国时记录下来的日记,从一位流亡贵族的视角,讲述战争期间德国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他们所遭遇的恐惧和怀抱的希望。
蜜丝幼年起即随父母流亡海外,辗转成长于德国、法国和立陶宛。1940年1月,蜜丝和姐姐迁往柏林求职。蜜丝的日记遂从抵达德国首都后开始。
开战后的第一个冬天,除了停电与食物配给吃紧之外,生活出奇地“正常”,只有在4月德国入侵丹麦及挪威之后,随战争而来的恐怖及道德困境才逐渐渗透进每个人的日常生活,终至主宰一切。蜜丝开始写作日记时非常年轻,年仅23岁。
起初,蜜丝在日记中写到了一些富有青春气息的游乐和爱慕事件,从本书的后半部分日记中可以感知,蜜丝已经成为一名在战火中淬炼出了勇气的成熟女性。在面对纳粹的恐怖统治时,女伴歇斯底里,建议蜜丝嫁给一位男性朋友,共同去瑞士避难;一位高级参谋欲赠她手枪,建议蜜丝万一遭盖世太保追捕,就开枪还击。而她则始终保持着与年龄不相称的冷静和惊人的判断力,拒绝种种不合理的人生安排和建议。
从这一层面上来说,这本日记是一本传奇女性在战争中的个人成长史。
由于蜜丝的贵族身份,日记也揭露了一个通常为人所忽略的历史真相:希特勒和贵族之间关系紧张。刺杀希特勒的“七月密谋”事件就证明了这一点,其中很多参与的刺杀者都是贵族。希特勒以此次暗杀行动为借口,铲除了当时欧洲许多地位显赫的家族。蜜丝日记中对“七月密谋”的记录及其后恐怖统治的详细记录,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对该事件的唯一一份目击记录。
“柏林1月8日,星期一。下午去美国大使馆和领事面谈。他颇友善,而且立刻让我们考试,因为没有心理准备,我们很紧张。他唤人推出两台打字机,还送来速记本,然后用极重的口音、极快的速度口述了一长串,我们根本听不懂他在说什么;最糟糕的是,我们俩最后交出来的信,内容居然不一致!他表示一有空缺就会打电话给我们,但我们不能等太久,这段时间内若找得到别的工作,非接不可。很不幸,大部分国际贸易都已停摆,柏林没有一家公司需要会说法语或英语的秘书。”
书中,蜜丝以战争亲历者的视角,记录了自己在战争中的心理状态、物质生活、思想认识、社交、工作等方方面面的内容,使这本日记成为名副其实的私人历史,书中所录的这些细腻、生动、切身的历史细节,正是厚重的大部头历史的一种补充和佐证,充分展现了大历史的走向与个人命运合轨的过程。
日记的记录时间与整个二战大致同步,横跨1940~1945年这些重要的二战年月:从苏德友好到两国开战、战事吃紧,从喧闹的舞会派对到满地碎玻璃的破烂酒吧……日记勾勒出了一条具有时间感的纵向线索,以此为战事及其后果刻画了清晰的轨迹。 (喜平)
《明升中国app报》 (2018-01-19 第6版 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