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林芝市波密县境内的米堆冰川缩退后遗留下的冰碛湖。新华社记者 刘东君摄
全球气候变化与人类共同体的命运息息相关。明升中国app院大气物理研究所通过海洋分析数据显示,2017年是有现代海洋观测记录以来海洋最热的一年。那么,这样的结果是如何得出的?这对人类而言又意味着什么?记者日前专访了该研究的主要完成人之一、明升中国app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成里京。
记者:公众对气候变化最直接的感受是温度的升降,我们注意到这一成果用“热含量”来表示,您能通俗讲讲热含量和温度之间的关系吗?
成里京:热含量是一个能量的概念,因为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就是温室气体造成地球系统能量增加,所以我们经常用热含量这个能量概念来表征海洋一个体积内的变暖。当然,我们也常用摄氏度来表示温度,通常温度的概念是指一个点的温度,不涉及体积。其实海洋变暖主要也体现在海水温度上升,我们研究发现,上层2000米海水过去50年大约平均变暖了0.12摄氏度,表层比深海变暖更剧烈。
记者:这些数据是如何取得的?您能简单介绍一下吗?
成里京:我们进行的海洋分析是基于海洋实地观测数据的结果得出的。基于现场观测数据,我们进行了精细的误差矫正,并对数据不足的地方进行了合理的重构,最后用独立数据验证了数据的准确性。正是基于这些技术的进展,我们之前发布了自1940年以来全球海洋上层2000米的温度数据集,并不断对数据进行更新。我们本次发布的2017年海洋变暖的研究结果,就是根据这个数据集统计得出的。
记者:近年来,关于气候变化的原因有些分歧,有专家认为此次气候变化或许与地球自身气候变化有关。您的研究结果是否否定了这个结论?
成里京:自然变化和人为因素影响这两种观点都有一定道理和证据。我们这一结果证明了全球变暖确实存在,但主要原因究竟是什么,会给人类带来哪些影响,还需要继续加强研究。
记者:我们注意到,各大洋变暖的情况不一样,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成里京:海洋各个区域的变化是不一样的,主要原因是海洋并不是静止不动的,它存在复杂的洋流系统、同时复杂的大气运动也影响着海洋。海洋的复杂性导致不同区域海洋对热量的吸收程度有差异、热量在海洋中也随着洋流在海洋中输运。在各大洋中,大西洋和南大洋存在更强的热量向深海输送的机制,因此它们吸收了更多的热量。
记者:海洋变暖具体到我国有哪些影响?
成里京:随着全球变暖,我国的平均气温也在不断上升。中西部冰川面积已经在逐渐减小。海平面已经在不断上升,这对沿海地区造成了极大的风险。极端天气(大寒潮、高温热浪、大降水等)事件发生的频率逐渐增加,我国已经连续出现了多个大范围暖冬。
但我们需要指出的是:气候变化是一个全球话题,不是哪一个国家的事,需要各国的共同努力。党的十九大手机版指出“要坚持环境友好,合作应对气候变化,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这为各国应对全球变化指明了方向。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