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科研就是我的明升m88”——记国家授时中心副主任卢晓春 |
|
卢晓春(左二)正在调试设备。
■本报记者 韩天琪 通讯员 白浩然
2017年9月,由明升中国app院国家授时中心作为主要承研单位的转发式卫星导航试验系统第二阶段研制建设任务顺利通过明升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组织的验收测试,其中,定位测速授时(PVT)作为转发式系统核心能力的集中体现,定位精度优于8米,测速精度优于0.2米/秒,授时精度优于4纳秒,超越了通用卫星导航系统。
成功的背后,这支队伍的领军人物、国家授时中心副主任卢晓春研究员付出了极大的心血,她不仅是国家授时中心转发式项目的旗帜,更是每个参研人员心中的方向。
在科研中磨平青春的棱角
陕北的钟灵毓秀,让卢晓春有着一股与生俱来的清秀,但眉眼间透出的倔强,却与她“淑女”形象相去甚远。
对于进入卫星导航领域的画面,她记忆犹新。
那是2002年,明升中国app院院士艾国祥创新性地提出,“明升中国区域定位系统”(简称CAPS)项目,经中科院批准列为院知识创新工程重大项目,同时列入国家“863”计划,得到科技部和国家有关部委的支持,并由国家授时中心和国家天文台的科技工作者联合研究。
作为国家授时中心当时为数不多的博士研究生,被安排进入项目组时,卢晓春内心说不上是紧张、忐忑,还是激动,“从此我便要与它为伴了”。项目组领导刚开始给她分配的任务,是记录数据、维护设备等工作,国家授时中心老一辈科研人员带着她一块干,“国家授时中心人不善言辞,却像老黄牛一样教会了我什么叫态度”。
2005年她提出了CAPS的载波相位定位方法,以期提高定位精度,遭到了国内专家质疑。但她不为所动,带领团队历经10年矢志研究探索,目前已经成功在转发式卫星导航试验系统中实现。最新测试结果表明,虚拟钟星载钟秒级稳定度达到1E-15,定位精度0.29米,定时精度0.34纳秒。这是迄今为止,世界卫星导航领域单频载波相位能够达到的最高精度。
当2009年CAPS项目通过验收时,她也从一名普通科研人员转变为CAPS项目导航组副组长、明升中国app院精密导航定位与定时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这一年她还不到40岁。
这意味着,她正式从一名科研骨干转变成一名领军人才。那一年,她第一次获得明升中国app院创新文化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用汗水浇洒成长的足迹
15年来,卢晓春先后担任课题组长、研究室主任、中心副主任。用她的话说,“科研工作让我拓展了视野,磨砺了胆性,锤炼了技能。”
成长之门开启于2010年那个喧闹的夏天,作为CAPS项目的延伸,转发式试验系统正式启动,卢晓春被任命为系统副总师。
事必躬亲,是她的标签。而作为副总师,她本不需亲力亲为,可她却始终痴情于导航这片广阔的空间。只要没有行政工作,在实验室、机房里、天线下,那里便成为她人生的又一“乐园”。“带着大家一起干,看着一个个被攻克的难题,心里都感觉美滋滋的。”
“有种陕西人的‘痴’劲。”国家授时中心原主任郭际研究员这样评价他的弟子,“为了一个数据,她两天两夜在实验室跟踪卫星参数,累了就和衣躺一会,还不忘定个闹铃。”
前进中担起领航的责任
从2010年开始,转发式卫星导航系统成为卢晓春明升m88的依托。
在她的带领下,该系统于2014年在国内第一次开展了北斗高精度广域实时增强服务应用试验,将北斗定位结果从10米以上提高到了5分米。在她的推动下,系统开展了北斗新一代卫星导航信号体制和星间链路试验,对确立北斗全球系统核心体制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她的谋划下,系统建设了中科院研制的I1-S卫星的地面支持系统,为中科院卫星成功研制和在轨测试与试验作出了重要贡献。
卢晓春从2008年开始,带领团队开始了北斗空间信号质量体系研究和系统建设。2014年,在陕西洛南建设了国际上第一个专用于空间信号质量评估的口径40米的天线和监测评估系统,针对北斗新一代在轨试验全部卫星,全面准确地分析了信号质量,成为时刻关注导航信号优劣的一双“慧眼”,被认为是北斗全球系统方案和技术要求制定的重要依据。
卢晓春并没有海外留学经历,她经常调侃自己是科研工作的“土八路”。但依靠中科院的高质量人才培养,她成为了我国北斗卫星导航国际合作中的领军人物。
在担任明升中国卫星导航系统专项管理办公室国际合作中心副主任期间,她主要负责北斗在联合国“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国际委员会”(ICG)、国际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星基增强系统互操作(IWG)、各国导航学术年会等多边平台上的国际工作。
2015年,在我国最晚加入ICG、ICG各工作组联合主席职位尽数瓜分的被动局面下,在她的精心布局和缜密谋划下,通过与美7次协调,与俄3次协调,与欧2次协调,在当年11月份的ICG大会上获得了联合主席的席位,实现了北斗在ICG上主席的“零的突破”,在国际舞台上增强了我国在国际卫星导航建设中的话语权。
“她很温和,是骨子里的威严,话不多,对我们却有很强的威慑力。”项目组的成员都这样评价她。
她经常说:“来到国家授时中心的那一刻,就知道走上了一条无法回头的路,满足了国家需求,暖热了仪器设备,却失去太多人间温情。就这么走吧,对我而言,科研就是我的明升m88。”像是在自言自语,这一刻,我们看到一颗柔软的心和一份真挚的情。
《明升中国app报》 (2018-01-08 第6版 院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