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卖粮更便捷 储粮更智慧 监管更及时 |
粮食行业向信息化迈进 |
|
在江苏盐城禾丰粮油储备公司,一辆运粮车辆正上地磅称重。胡璇子摄
■本报记者 胡璇子
江苏盐城市盐都区张庄街道的种粮大户成孝勇家种了1127亩地,种粮4年来,每逢粮食收购,他总是选择距离最近的盐城市禾丰粮油储备有限公司禾丰库卖粮。
排队等号是粮食收购高峰期的常事。不过,2017年秋粮收购,当成孝勇把粮食拉到粮库,他发现排队的时间大大减少甚至不用排队了。原来,在将粮食拉到粮库之前,他已经提前通过一款售粮手机应用“预约”了。这意味着,打开手机,动动指尖,像成孝勇这样的卖粮农民就能更便捷、迅速地卖粮了。
近日,秋粮收购迎来高峰,《明升中国app报》记者在江苏、安徽多地调研走访时发现,不仅仅是售粮环节,粮食的入库、仓储、流通以及监管全过程也逐步实现信息化,“一卡通”“数字粮库”等粮食行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要进展,信息化的技术、产品、服务日益丰富,涉粮数据日益积累并发挥作用。
农民卖粮步入“指尖时代”
2017年12月20日上午9点多,成孝勇把粮食拉到了禾丰粮油储备有限公司禾丰库时,粮库的准备工作已经就绪。
“我约的是九点半售粮,你看现在到这边也不用等。”他告诉《明升中国app报》记者,在不排队的情况下,经信息录入、扦取样品、质量化验、毛重过磅、皮重过磅、结算等环节,他在粮库卖掉这批粮食耗时大约2小时。
“以前粮食装过来后,要先排队,然后慢慢等,有时候排队就要排十几个小时。”相比以前,成孝勇说今年的秋粮卖起来“方便多了”。
“预约最大的好处就是供需的协调和对接,便于粮库安排人手,在时点上对接种粮大户,进行紧凑的工作安排,为农户节省大量时间。”江苏省粮食局调控处副处长刘俭荣告诉《明升中国app报》记者。
不仅时间节省了,卖粮的成本支出也大大减少了。成孝勇算了一笔账:以往高峰期卖一车粮要等上十几个小时,现在一天能卖三四车粮,光车费就能节省五六千元。
从今年秋粮收购启动起,在当地粮食部门备案的种粮大户,就可以和成孝勇一样,使用这款在江苏全省域推广使用的、专门为农户售粮服务的免费手机应用——“满意苏粮”。
据江苏省粮食局调控处处长、省储办主任孙燕介绍,除了在线预约功能之外,“满意苏粮”还有政策信息、库点分布、质价标准、价格测算、联系我们等六大模块。“满意苏粮”的推广应用,一方面提升了工作效率,便利了农民卖粮;另一方面,粮库当天报送收购日报、更新收购仓容变化,也方便主管部门及时掌握收购的动态信息,为及时调度仓容、防止“卖粮难”提供决策依据,为推进“智慧监管”提供了技术支撑。
据悉,目前“满意苏粮”共已对接1673家企业、2204个库点、2.46万户种粮大户,基本实现全覆盖。
仓储管理更智能
在安徽六安市,安徽现代粮食物流中心库的工作效率也因“智慧皖粮”建设的推进大大提高了。
该粮库副主任卞崇静告诉《明升中国app报》记者,几年之前,各种结算码单还需要人工一笔笔计算,费时费力,而使用数字粮库信息系统之后,工作效率大大提高,大概2个小时就能走完业务流程了。
“以前车辆在磅上要停留3~5分钟,现在大约只要1分钟。”卞崇静说,“假如一天入库100辆车,每辆车差3分钟,每天就能节省5个小时。”由于在叫车入库和计量环节节约了时间,该库出入库能力由原来的日出入库3000吨提高到了5000吨。
数字粮库信息系统的投入使用还让卖粮的操作更加透明,让运营更规范。卞崇静介绍,在送粮车辆登记扦样之后,系统会生成二维码,这张二维码将代替客户信息被放入样品袋。这样的方法屏蔽了客户信息,杜绝了人为因素的干扰,避免了“人情粮”;在车辆上磅时,系统也是自动获取地磅计量结果且不可人为干预。
此外,自动生成各类报表、出入库信息可追溯、库存数字自动更新等也让管理更加精细。
除了粮食进出仓管理上的集成化、自动化、信息化,粮食的仓储管理也愈发智能化。在安徽现代粮食物流中心库,记者看到,只要工作人员点击鼠标,就能在电脑屏幕上远程监测每一个廒间的粮温、仓容等粮情。
在江苏省洪泽湖粮食储备直属库,工作人员则向记者演示了粮库的智能通风系统。不同粮仓实时的储粮温度在系统中精确显示,哪一座粮库需要通风一目了然,工作人员只需在电脑前操作,即可精准操控粮库各窗户和通风设备的开合。这些监控画面和监测数据,不仅粮库内部随时可视可控,而且数据互联互通,粮食主管部门也能随时掌握监督。
该粮库总经理王学权向《明升中国app报》记者表示,物联网数字粮库技术进入仓储企业及粮食流通行业,彻底改变了粮食行业传统的管理模式和操作方法。“有效地控制进出仓流量和质量,为公司提供了可靠的决策依据。”同时,他表示,数字粮库系统的建设还减少了粮库在监管方面人、财、物方面的投入,“每年可创收益200万~300万元。”
粮食行业信息化迎来好时机
作为全国第一批粮库智能化升级试点省,目前,江苏省粮库智能化升级已基本建成,同时还建设了“江苏智慧粮食云平台”,打造了一个数据中心,搭建了业务和服务两个管理平台,建成储备粮远程监管等10个信息化业务子系统。
安徽省的粮食信息化也在积极推进中,一二期建设目前已经完成,省级综合管理云平台和100个省级储备库信息化系统运行已超过半年。据悉,安徽省正在积极推进“智慧皖粮”信息化三期建设,将全面建设1062个信息化粮库、若干个大型龙头加工企业、“堡垒型”粮食应急企业、重点联系批发市场、粮食应急配送中心、县级终端等,总计建设项目达1545个。
江苏和安徽粮食行业向信息化的跨越,是全国粮食行业信息化加快发展的缩影。
2016年4月,粮食行业信息化顶层设计出台,确定了行业信息化“国家、省、企业”三级架构,提出了“1+1+4”重点建设内容——“1”个国家平台、“1”个省级平台,“4”指的是粮食仓储、粮食加工、粮食交易、应急保供4类企业。
记者从国家粮食局获悉,目前30个省级粮食管理平台建设进展总体顺利,山东、江苏、安徽、湖北、青海、浙江、河南等省基本建成投入使用,其他省份将陆续建成。“一卡通”系统保有量超过1万套,“数字粮库”系统投入使用近1000套,在建超过3500套。
顶层设计的出台,“一卡通”“数字粮库”等产品体系的形成以及信息化基础设施体系的建设,使得粮食行业信息化已具备一定基础。国家粮食局相关负责人向记者透露,粮食行业信息化发展当前取得了积极进展,具备了加快发展的条件,“当下是粮食行业信息化发展的最好时机”。
《明升中国app报》 (2018-01-03 第7版 产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