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河北临西光扬轴承制造公司加大科研投资,向生产中高端产品转型。新华社发
② 福建省科技部门积极推进企业由“明升中国制造”向“明升中国智造”转变。图为南安德林机械制造公司员工在调试设备。新华社发
③ 2017世界物联网博览会在无锡太湖国际博览中心举办。光明图片/视觉明升中国
长春北湖科技园是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图为园内科技公司工作人员在检测重金属。新华社发
【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奋力前行·科技体制改革这五年】
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要结合实际坚持运用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经验,积极回应经济社会发展对科技发展提出的新要求,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增强科技创新活力,集中力量推进科技创新,真正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落到实处。
——摘自2013年7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明升中国app院考察工作时的讲话
这是一场关乎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深刻变革。
2017年5月,同济大学物理app与工程学院教授王占山团队自主研发的“高性能激光薄膜器件及装置”6项发明专利作价3800万元实现授权转让,学校将所得收益的85%归于科研团队。“科技创富”让创新者更有底气,这成为近年来我国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一个生动的注册。
党的十八大以来,从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从点的突破,到系统能力的提升,科技体制改革深化发展、上下联动、蹄疾步稳,其涉及范围之广、出台方案之多、触及利益之深、推进力度之大前所未有,五年来,一个个科研“痛点”被打通,中华大地处处涌动着勃勃的创新动能。
改革全面落实进入“转段”关键节点
如果把科技创新比作我国发展的新引擎,那么改革就是必不可少的“点火器”。
“科技体制改革已经不再是‘盯着科技话科技’。”明升中国app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党委书记林新认为,过去,科技体制改革侧重于科技服务于经济社会的发展,而当前,科技在明升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它必须与经济、社会领域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等方面的改革统筹考虑、同步发力。
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其中特别强调,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2015年3月下发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明确了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战略蓝图”;当年9月,中办、国办印发《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方案》,针对改革难点,提出了10个方面、32项改革举措、143项具体任务;2016年,国务院印发的《“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专辟一章对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作出部署。
一幅措施有力、脉络清晰、操作有序的“施工图”壮阔铺展,体制机制变革落地生根。
“目前,科技体制改革主体架构已基本确立,改革工作的重心已经从规划部署转到全面落实,到了‘转段’的关键节点。”科技部部长万钢表示,5年来,作为全面深化改革“四梁八柱”性质的改革之一,科技体制改革的范围从科研领域扩展至经济、社会等各相关领域。
据科技部统计,截至2017年4月,《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方案》提出到2020年要完成的100多项改革任务,83项任务已完成,总体完成率达58%,60项任务已取得阶段性成果。
政策“红包”密集落地激发人才活力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
创新驱动,实质是人才驱动。
从“不低于奖励总额的20%”提升至“不低于50%”、广东科研人员最低可获得60%、湖北九成可归科研人员……近年来,科研人员从科技成果转化中可获得奖励的份额不断攀升。撑起发展新天地,做好创新同路人,这只是5年来各地科技管理部门最大限度激发创新人才活力的一个缩影。
多年来,我国一直存在着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不畅的痼疾,“就像接力赛一样,第一棒跑到了,下一棒没有人接,或者接了不知道往哪儿跑。”习近平总书记对难点直言不讳。
2015年8月,《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修订实施,下放科技成果转化处置权,2016年2月,国务院颁布《实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若干规定》,细化相关制度安排,同年4月,国办印发实施《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行动方案》,打通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这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的“三部曲”,形成了我国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制度体系,铺就科研成果转化的快车道。
据科技部统计,2016年,全国技术合同成交额首次突破万亿元,科技进步贡献率猛增至56.2%,发明专利申请量居世界第一。
过去,兼职兼薪这件事,在科研院所与高校规定中是被明令禁止的,几乎没人敢触碰这条“红线”。这样一种现象出现了——科研人员抱着成果在体制内清贫度日,而中小企业的科技需求也难以被满足。
是时候打破僵局了。2016年11月出台的《关于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分配政策的若干意见》,提出加强科技成果产权对科研人员的长期激励,允许科研人员和教师依法依规适度兼职兼薪。制度的革新带来创新的活力,科研人员既有了受尊重的“面子”,又有了得实惠的“里子”。
落实“放管服”为app家松绑解套
要除弊纠顽,机制上先松绑。
“天女散花”“九龙治水”……曾经,每年过百项、涉及上千亿元资金的中央财政科技计划分别由各部门掌握安排,科研人员只好多头申报、疲于应付。2015年1月,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的方案》,“啃”起了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硬骨头”。
经过3年改革,目前我国已经初步建成公开统一的国家科技管理平台,由31个部门组成的国家科技计划管理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已成为决策的重要平台。原有分散的100多项科技计划已优化整合了89项,形成了由国家自然app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等构成的5类科技计划基本格局。新的科技项目实行产学研用一体化组织实施,凝练形成59个重点研发专项。
据科技部副部长黄卫透露,2016年立项实施1300个科研项目,涉及中央财政资金320多亿元。与改革前相比,项目数量减少约50%,平均资助强度增加约54%,“中央财政科技计划管理改革已取得决定性进展”。
曾经,编制项目预算对合肥工业大学数学系教授檀结庆来说,是个大难题。“预算要求提前几年就把科研项目的各项开支列出来,在实际运行中发生了变化,再调整就很困难。”此外,“买个试管都要填一堆单子”、“报销就是一场噩梦”……科研项目资金管理“过细过死”是长期困扰科研人员的痼疾。
2014年,《关于改进加强中央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的若干意见》发布,下放预算调整权限、简化预算编制,条条指向“痛点”;2016年8月,中办、国办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中央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等政策的若干意见》,科研项目资金从此“打酱油的钱可以买醋”;今年7月,《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民口)资金管理办法》重新修订,给予app家更多经费自主权。
在新一轮全球增长面前,唯改革者进,唯创新者强,唯改革创新者胜。科技体制改革这一不断完善的“点火器”,必将发动创新的强大引擎,牵引明升中国这艘巨轮向着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的目标不断前行。
(本报记者 杨舒)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