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8日,西南大学农学与生物科技学院、农业app研究院何光华教授课题组在《美国app院院报》在线发表了题为“LATERAL FLORET 1 induced the three-florets spikelet in rice”(水稻小穗侧生小花的发育调控机制)的原创性研究论文,深度解析了稻花的发育调控机制,为水稻超高产分子设计育种奠定了基础。
每穗粒数的形成有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小穗内小花的数目,但这一现象一直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因为正常水稻一个小穗内小花数目恒定——只包含一个可育小花。实际上,早在1937年就有app家提出水稻“三花小穗”假说,认为水稻小穗中两个“无用”的颖片器官——护颖实际上是两个侧生小花退化而来,也就是说原始的水稻可能由三个小花构成,但是一直以来这一假说缺乏直接证据。
何光华教授团队利用EMS诱变,首次分离鉴定了一个显性功能获得性突变体lateral florets1(lf1),该突变体小穗除了产生正常的顶生小花外,护颖处还发育出了1-2个包含正常器官的侧生小花。通过图位克隆、细胞学、分子生物学等手段,揭示了LF1编码的HD-ZIPIII转录因子通过激活分生组织维持基因OSH1的异位表达起始侧生花分生组织形成的分子机制。研究结果一方面明确证实了水稻“三花小穗”假说;同时为大幅提高“每穗粒数”提供一条新的途径,即培育“三花小穗”水稻品种,理论上可以大幅度提高“每穗粒数”,从而显著增产,真正实现了“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郑劲松 刘汭雪 温才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