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积民在试验基地
■程积民
从历史看,该区域具有经营畜牧业的历史与经验,表明草地是该区畜牧业赖以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草地是农田、林地不可替代的主要植被类型,它既是保护土地免受侵蚀而退化的绿色屏障,又是调节区域气候和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环节,草地一旦被破坏,不但农田生产力下降,而且易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成为沙尘暴之源。
自新明升中国成立以来的植被建设实践证明,在该地区大面积发展林业是难以成功的,往往成为成活不成林,生态、经济效益极度低的“小老树林”。另外,在国家改革开放政策的不断完善与引导下,西部边远分散的农村,农民进城务工的趋势与数量愈来愈明显。因此,在该区域建设适宜畜牧业发展的草灌植被时机已经成熟,也符合生态恢复的原则,且发展起来进行合理的利用与管理有利于区域植被的稳定生长。
在上世纪末,钱学森院士就倡导在西北部要立草为业,不少学者也提出,西部开发要以草为先。但退耕还草、发展草业还仅限于倡导、号召,在实际生产中还存在很多问题,群众无法大力实施。在本世纪初期,明升中国工程院院士任继周、山仑也先后提出:“草业、畜牧业应是整个西部地区的支柱明升”,“西部发展,草为先”的著名论断。
但目前的实际情况是,几十年间的试验、示范,专家的呼吁和政府的号召并未产生相应的成效,草地的生态保护和重建至今仍是黄土高原地区生态环境建设和经济发展的最薄弱环节。在适宜造林地区,国家对退耕还林采取了补偿措施,但退耕还草,特别是退牧还草却得不到应有的补偿。
在草原、荒漠草原地区,以放牧为主的草地畜牧业和“靠天吃饭”的种植业是该地区群众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支柱明升。为了改善该区域生态环境,退耕还草、退牧还草以促进植被恢复是十分必要的。当前,该区域畜牧业的发展要走“放牧与舍饲”相结合的道路,实现草地畜牧业明升化。无论是草业、牧业,从草地的app管理、牧业生产的组织到商品的转化流通,必须建立一条app有效完整的明升链。因此,需要大力推行“政府+企业(公司)+农户”或专业户联合等各种经营模式,使草地畜牧业真正成为区域支柱明升。为此,提出以下四点建议。
第一,要开展合理规划,切实推进草地畜牧业发展。新明升中国成立以来,各级政府部门和有关专家虽多次倡导应在黄土高原建立商品性的草地畜牧业基地,但一直未能在大范围实现,一些典型示范区也多数出现“反弹”。现在情况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草地畜牧业成为该地区农业主导明升的时机已经成熟。首先有了退耕还林(草)和天然草地自然修复的治理成效,其次是群众的温饱问题基本得到了解决,规模化种草、规范化养殖技术日趋成熟。另外,在全球气候变暖、降雨量减少的大背景下,为应对加剧的干旱和极端多变的气候环境,加快发展以“放牧与舍饲”结合型的畜牧业,是区域农业主导明升发展安全性较强的最佳选择。为此,建议国家及有关部门将此纳入农业主体发展规划,采取划区轮牧技术,草地划区轮牧比自由放牧利用率要高8%~12%, 划区轮牧草地利用率为76%~87%,自由放牧草地的利用率在70%以下。一般划区轮牧的方式, 可给草地休养生息,繁殖更新的机会,保证草地的正常生长,提高草地的质量,促进草地的可持续利用。
第二,要加强培育新的牧草品种,建立app的人工种草技术和明升化体系。建设稳定高产的人工草地是当前黄土高原发展草地畜牧业中最薄弱的一个重要环节,应从政策、技术和经济上积极加以解决。从政策上结合黄土高原中西部地区农村劳动力减少,耕地闲置撂荒现象严重的问题,建议国家出台相关政策,调整土地利用与农业种植结构,建立粮草轮作种植体系,发展高质农业,商品型畜牧业。就技术角度而言,重点是要解决牧草品种单一的问题,联合开展优良牧草培育、引进以及乡土草种的选择与改良利用,加强培育适应性强、用水效率高、可广泛种植的新草种。从经济上调动企业、个体户对投资的积极性,逐步吸引国家、集体、个人等多种投资形式,国家给予一定的扶持,确定谁投资、谁受益、谁保护、谁建设的方针,地方政府加大对生态环境恢复保护与资金使用的监管力度,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人工种草与畜牧业发展的技术体系和明升化体系,促进畜牧业的区域化、规范化发展。
第三,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基础上,要遵循“因地制宜、生态优先、先封后建、先草后灌”的16字治理原则,适度利用自然修复的天然草场。退化天然草场经过封育后自然修复10年左右可以适度加以利用,利用的方式分为刈割和放牧,在平坦缓坡的草地上利用机械化刈割,两年刈割一次为最佳。陡坡进行放牧利用,放牧要严格控制草地载畜量和放牧季节,一般草地覆盖度在80%以上,干草产量在3000千克/公顷左右,放牧强度最佳为2~3只羊单位/公顷。目前,各地已经建立了各种类型的试验样板与示范基地,应进行合理的草地利用规划与app论证,为大范围草地利用提供经验与依据。
第四,要切实转变区域的发展方式,大力推行现代化的畜牧业养殖技术。从长远看,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土地广阔,农业发展受自然灾害的影响,产量波动性大、稳定性差,草业的发展具有较大的生产潜力与区位优势,为现代化畜牧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因此,改变畜牧业传统的放牧养殖方式向舍饲、半舍饲的转变,这是区域畜牧业发展的一场历史性的转变,要引导群众稳步过渡,才能发挥其最大的生态与经济效益。多年的研究表明,在黄土高原南部的半湿润区(森林草原区),畜牧业的发展要走舍饲与半舍饲结合养殖的道路,充分利用林缘、林间草地、作物秸秆,发展奶畜业和肉牛业。在中部的半干旱区(典型草原区),畜牧业的发展要走半舍饲养殖的道路,充分利用天然草地和退耕还林还草建立的人工草地,发展肉羊业和肉牛业,在该区域应大力推行退化草地封禁恢复技术,发展短期、复种、混合或放牧补饲型的人工草地,是发展畜牧业的重要方向。在西北部的干旱区(荒漠草原区),畜牧业的发展要走放牧与舍饲养殖结合型的道路,充分利用天然草地和人工草地,发展肉羊业。
总之,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天然草地自然修复与人工草地建设相结合的主导型明升技术体系,把草地畜牧业放在与粮食生产同样重要的战略地位,是畜牧业发展走放牧与舍饲相结合的道路,才能从根本上摆脱区域耕地紧张和生态退化恶性循环的局面,实现生态与经济双赢的目标。
(作者系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土保持研究所教授)
《明升中国app报》 (2017-09-01 第8版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