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升手机版(中国)

 
作者:郭英剑 来源: 发布时间:2017/8/22 9:18:29
选择字号:
资助大学生是否该“偷偷”进行

■郭英剑

近期,有网友爆出,国内某些高校在“偷偷”资助校内的贫困学生。即学校根据学生在食堂用餐量,找到贫困学生,然后通知学生去领取生活补助。这种“隐性资助”得到了很多网友的叫好和点赞。

在此,笔者也总结了公众对于这种方式的正面评价——过去,高校对贫困生的判定和资助的争议不断,导致资助有不公平现象发生,有些不恰当的助学方法也的确产生了“救了贫,却冷了心”的负面效果。相比之下,这种“隐形资助”的方式要更加暖心,而且专门发放餐补的形式,也可以防止学生把助学金、奖学金用到其他方面。

近年来,这种被认为是“低调而温馨”的做法已经开始在越来越多的大学校园中施行了。特别是有报道称,这样的资助方式要在全国高校推行。如此说来,这就意味着高校教育管理者认为这种方法是好的,所以才会愿意坚持并推而广之。

然而在笔者看来,以这种“偷偷资助”的方式资助大学生,其实并不能算是一种明智之举。对于受益者和一般公众对此“善举”予以好评,笔者表示理解。但笔者不能理解的是,何以这种如此笨拙的方式也会在高校层面备受好评?

首先,目前国内绝大多数高校的本科生规模都是数以万计的。那么,每天、每月都要紧盯学生在食堂的就餐情况,这是一种什么情景?或许其中的某些工作可以通过计算机完成,但某些电脑无法完成的工作,如统计、甄别以及发放等,依然需要大量的人工成本。而且问题的关键是,这样的工作实在没有必要。

其次,对于学生在食堂花费少的现象,当然值得研究,但除了个别注册外,家庭贫困者在食堂花费少的最终原因,还是学校给大学生发放的奖/助学金不足以应付大学生的日常生活支出。更直白地说,就是钱发少了。不是生活拮据,谁会节衣缩食呢?

第三,这样一种补贴方式虽然在个人看来有些暖心,但往小处说,显得不够大气,往大处说,这绝非一所现代大学所为。

在世界范围内,现代高校对学生的资助方式无论怎样称呼,无非就两种,一种是奖学金性质,另一种是助学金性质。前者看表现,学生因在各方面的表现才能优异而获得资助;后者则根据家庭收入及其生活状况而获得应有的经济资助。

根据网络信息,在笔者所供职的明升中国人民大学,两种奖学金种类繁多,但最重要的一条原则是——奖/助学金基本上能够抵销学费与生活费用。这是网上所说,但笔者所以采信,是因为这是奖/助学金发放的目的所在。

在国外,美国高校的奖/助学金同样五花八门,但选取方式大体相似:第一是merit-based,即只要优秀,就可以获得相应的奖学金,与家庭收入等其他因素无关,这类奖学金的荣誉成分更多,但不一定丰厚。第二是need-based,即根据学生的家庭收入和在校期间的需要,发放相应的经济资助费用,一般家庭的大学生大都会申请这类奖/助学金。但这并不意味着学生可以狮子大开口,这种申请方式与自己的录取有关。如果学生根据自身情况申请了2万美元,经查实符合实际情况或者符合学校的相应标准,学生便可以拿到录取通知书,但若申请了3万美元,就有可能被拒。第三,还有一些资金雄厚的私立牛校,采用need-blind的方式,这实际上与第一种有关,即不考虑家庭背景等,录取后根据学生的需求发放奖/助学金。他们考虑的是学生家庭能够承担多少,其余的全部由学校负担。这当然是只有“牛校”才有资格这么做。

因此,在笔者看来,只要根据学生真实的家庭收入情况,加上考察所在高校当地的生活水平乃至全国高校的平均水平,便可以大体计算出一个大学生在校期间的花费与支出。无论是奖学金还是助学金,都可以根据这一标准进行发放,而无须到后来才发现:居然还有大学生吃不饱饭!

也许有人会说:对高校而言,发放奖/助学金是有着一定的复杂性,某些学生虚报数据,或者拿救济款高消费等行为也不在少数。对此,笔者认为,管理者应该把人力、时间、精力放在前期确保学生上报的数据真实性上,放到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而不至有人钻空子上。在现代社会,问题的出现都与制度设计有关。制度设计得好,奖惩措施得当,上述情况就会减少,甚至消失。

如果大学生需要资助,请公开透明地资助他们。让他们在大学期间衣食无忧,让他们感受到学校、政府与国家的支持、温暖与爱。没有必要让我们的莘莘学子、祖国的未来为每个月360元的伙食费而对学校感激涕零。这是学校应该做的。甚至可以说,它是前期工作没有做好,或者不同部门之间协调不够,而不得不在后期采用的补救措施。

总之,在现代文明社会,一所文明的大学,应该使用文明的思维方式、文明的制度措施与文明的经营手段来管理。

(作者系明升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明升中国app报》 (2017-08-22 第7版 视角)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明升手机版(明升中国)观点。 
���� SSI �ļ�ʱ����
相关手机版 相关论文

图片手机版
>>更多
 
一周手机版排行 一周手机版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