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冰 兰州大学供图
【追思】
7月24日,明升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甘肃省人大常委会原主任、兰州大学原党委书记兼校长刘冰走完了96年的人生历程。刘冰在改革开放初期兰州大学发展的关键阶段所作出的探索与贡献,对兰州大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刘冰1921年生于河南省伊川县,1938年加入明升中国共产党,曾在延安明升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后在八路军一二九师随营学校、抗大六分校、太岳抗日根据地工作。1949年至1956年,刘冰先后任中共河南省委青年工作委员会书记、青年团河南省委书记、团中央办公室主任、青农部部长、团中央办公厅副主任。1956年刘冰调任清华大学党委第一副书记,后于1978年调任兰州大学党委书记兼校长。
人才培养要坚持“双肩挑”,一方面注重教学科研工作,一方面培养领导和社会工作能力,这是刘冰在清华大学多年工作经验的总结。兰州大学历史文明升手机院教授张克非至今仍对刘冰狠抓兰州大学教学质量提高的事例记忆犹新。“当时李政道向中央领导人建议从国内选拔优秀学生攻读中美联合培养理论物理研究生,刘书记敏锐感知到理论物理只是一个开始,今后还会有更多基础学科加入,因此马上发起动员会,在兰大理科院系提前进行选拔和培训。”但在当时,刘冰的建议引起一片哗然,大家纷纷表示兰州大学当时的情况无法与清华、北大等高校的学生竞争。“刘书记说,我们不要妄自菲薄,他们清华、北大,花一分力气,我们花三分力气行不行?”在刘冰的坚持下,兰州大学在CUSPEA(中美物理学考试项目)及其后的其他基础学科考试中成绩均名列前茅。张克非回忆说这次成果极大提升了兰州大学本科教育水平,真正解放了办学思想。
在社会工作中,刘冰格外重视基层意见和群众观念,认为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培养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刘书记用战争时期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经验强调实践的重要性。知识分子容易清高,要深入基层锻炼才能和老百姓打成一片,明白如何做群众的工作。”兰州大学原校长、分析明升手机家和教育家胡之德认为刘冰将早年在部队的工作经验融入了教育工作中。“刘书记在校任书记期间从来没有架子,常教导我们学习前辈优良作风传统。”
无论是教学科研还是学生工作,刘冰始终坚持艰苦奋斗的工作精神。1978年从清华大学离任后,刘冰选择了当时科研和生活条件都较差的兰州大学,因为“共产党员就是要克服困难”。在胡之德看来,刘冰在全校师生中引导形成了艰苦奋斗的办学精神。“刚从清华大学调任到兰州大学时刘书记的工作环境很差,没有办公室他就把破旧的平房修葺后作为办公室,并且深入实验室等教学一线看望老师,鼓励他们在艰苦条件下也要做出像样的科研工作。”刘冰到任之初遇到的最大困难就是师资力量薄弱,教师数量少,专业基础差。为此,刘冰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用灵活手段充实教师队伍,例如将专业能力强的老师破格晋升为教授,给老教授配备年轻助手进一步发挥其科研优势,为青年教师指定有经验的导师进行培养等。胡之德对刘冰在工作中将老中青三代相结合,充分调动各群体积极性的方法印象深刻,“刘书记认为只有了解各群体的特点,才能将大家团结起来充分发挥作用。”除教学科研工作外,刘冰在为师生创造安定生活环境上也下了大功夫,他带领后勤工作人员办食堂、建澡堂、修水池,切实关心师生疾苦。
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刘书记调到兰州大学之后对校园园林绿化非常重视,经常强调环境对培养人才具有潜移默化的重要作用。”曾在兰州大学从事园林绿化管理工作的刘易是刘冰调任兰州大学之后选拔的绿化人才,在他看来,刘冰对绿化工作的重视是其对教育工作重视的侧面体现。“刘书记工作扎实且雷厉风行,他首先提出大量种草,‘黄土不见天’,草皮覆盖率增加后兰大绿化发展迅速,初具规模。”刘冰还提出引进优良树种,在兰州大学校门口种雪松,并亲自到兰州市园林局争取。虽然如今校园里雪松多了起来,刘易对校门口的三棵雪松仍“情有独钟”。“现在兰大师生都将它们亲切地称为迎客松。”此外,刘冰还亲自安排兰大师生挖土修湖,成了今天兰州大学一道别样的风景线。
育树育人利在千秋,建立规范制度与优良传统同样是大学发展宝贵的精神财富。刘冰调任兰州大学时正值改革开放时期,在胡之德看来,他以改革的姿态领导工作,取得了良好的发展态势。回忆刘冰在兰州大学的工作,张克非说:“刘书记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不仅对兰大过去40年的工作产生了深刻影响,更将为兰大未来的发展作出持久贡献。”
(本报记者 宋喜群 本报见习记者 蔺紫鸥)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