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视觉明升中国
捐款人只有具备符合要求的学科专长,才能被聘为兼职教授。兼职教授的一大特点是“要干活,不干活只捐款是无法当教授的”。一些捐款者自己提出,希望有一个头衔。从学校的角度来说,可以用另一种方式——授予其荣誉学位,褒奖他的功德、慈善心以及对学校的贡献。
■本报记者 温才妃
这几天,明升中国人民大学被舆论推向风口浪尖。6月21日,明升中国人民大学继续教育学院聘用了一批兼职教授。可就在两天后,一条声明赫然出现在其网站上:“鉴于6月21日学院在向有关专家颁发聘书一事上存在着程序瑕疵……经研究决定重新审核兼职教师资格,收回聘书”。
然而,据媒体报道,程序瑕疵只是对外公开的原因,背后更是经历了一番校友抗议——在这批兼职教授中,有一位人士的声誉不佳,恐将影响学校的形象。因此,引起了校友的强烈反弹,学院最终决定撤销聘任、收回聘书。
明升中国人民大学的反应,可称为“亡羊补牢,未为迟也”。只是,高校里像这样随意性颇大的兼职教授聘任还少吗?
不可否认的混乱
类似的事情,当然不止一件。
2015年,明升中国政法大学聘任邓亚萍为体育学部兼职教授。有同校教授称“因学校当局未经正常程序而聘任邓女士为兼职教授”,“决定逃离”。一时舆论哗然。
且不说邓亚萍的聘任是否经正常程序,单从这些年高校校庆活动中,就可以嗅到聘任兼职教授混乱的味道。
北京某“211工程”高校教师王力告诉《明升中国app报》记者,学校聘高官为兼职教授,校友、社会人士通过给高校捐款成为兼职教授,这在高校里都是常有的事。
比如,借着校庆的机会,曾有一名校友给母校捐款1000万元,但同时他要求成为学校的兼职教授。出于利益的考虑,加上校友本人的声誉尚可,学校一般都会应允。然而,这位捐款1000万元的校友拿到了一张聘书后,就再也没有在学校出现过了,更不用说利用业余时间在学校授课、讲座。
最让王力看不过去的是某些高校的谄媚。“这些人被当作学校装点门面的资本,在一些场合,享受了超出专职教授的待遇。”比如,在校庆等庆典活动中,这些官员、富商型的兼职教授会被安排在重要的位置,一帮校领导、媒体围着他们转。“大学本该是诞生大师的地方,但很多时候看到的却是本该属于大师的位置,却被有钱、有官位者占据了。”
靠着权钱装点门面,图的是表面的风光。把不合适的人聘为兼职教授,传习知识、价值观,也有可能适得其反。浙江某高校辅导员张辛对于一些兼职教授很反感,“他们当中有些人一夜暴富,宣传的成功学思想很容易把学生引到重视钱、重视名利以及崇洋媚外上,这对于越来越浮躁的学风很有影响”。
北京大学校长林建华曾说,一流的大学不等于伟大的大学。河南工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院长刘广明深以为然,“受人尊重的大学都是把学生放在第一位,靠权钱装点门面的大学为教授所不齿”。
不能一棍子打死
不可否认,兼职教授制度是一项重要的现代大学制度。尤其是在大学越来越注重培养大学生的实践能力的今天,大学教授大多是学者型人才,而非专家型人才,因此,聘用一批专家型人才来弥补师资不足,很有必要。
对出于不同目的聘用的兼职教授,不能一棍子打死。
记者了解到,兼职教授聘任主要有三种情况:
第一种,聘请学科“大牛”。一些学科发展薄弱,需要本学科水平更高的人参与,但对方无法全职聘任,于是就以兼职的形式来帮助学校解决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的问题。
第二种,聘请业界专业人士,他们有本职工作不能全职到大学任教,但是其专长又有助于人才培养。
第三种,聘请身处高位的领导、功成名就的社会人士。前者的身份地位对学校建设有所帮助,后者能为学校创收。这些人如果不参与教学工作,就属于超出了学术考虑的不正常聘用。正如前文所述,他们也是兼职教授问题的高发人群。
相比第三种情况下聘任的兼职教授,前两种兼职教授的问题可谓“小巫见大巫”。
厦门大学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别敦荣告诉记者,学科“大牛”们有本职工作,平日工作饱满,在外兼职时是否履行兼职义务需要斟酌。从履职的角度来说,学校是弱势方,一般很难对强势方——学科“大牛”提出刚性要求。
业界人士的授课时间、地点本该灵活,但一些学校会出于安全、路途、时间的考虑,把原本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堂,固定为课堂教学。张辛所带的班级,原本定好暑假去工厂开展小学期,但因为相隔百里且只上三天实践课,最后改在学校教学。
这就不得不让人产生疑问,兼职教授制度之所以有诸多不完善之处,究竟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
标准随意性大
反腐剧中经常出现一个名词——“白手套”,所谓“白手套”就是充当黑钱“漂白”的中间人。后来,该词泛指从事某些见不得人的事,寻找“合法”“合理”的理由来加以掩饰的个人、单位、组织。
程序瑕疵是一个在兼职教授聘任引起风波时,被屡屡提到的词汇。刘广明指出,所谓的程序瑕疵,本质上是行政权力长期对学术权力的践踏。“在一些大学里,校长、书记决定的人和事,学术会议开与不开都是一样,都会通过。”
这就像象牙塔里的一只“白手套”,给不合理的人和事披上合理的外衣。从根本上说,更是大学精神的缺失。
别敦荣、刘广明指出,目前,不少大学的兼职教授聘任普遍存在“三无”——无名额限制、无标准可依(好一点的情况是,兼职教授、客座教授的标准自定)、无履职内容。“缺少能够让大家都遵循的标准,聘什么样的人、什么时候聘、聘期多长、过程中履行什么样的职责,很多高校都不明确。”
相比较明升中国高校聘任兼职教授的随意,国外高校就严苛得多。据刘广明介绍,美国前总统奥巴马被亚利桑那州立大学拒绝授予荣誉博士学位,理由是刚上任,主要工作尚未开始;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希望在哈佛任教但不授课,被哈佛拒绝……因此,单靠捐钱、名气几无可能成为兼职教授的。
别敦荣告诉记者,国外高校聘请兼职教授,往往是出于教学需要,教学需要产生于教学的基层单位,因此聘请兼职教授的决定往往是由基层单位提出。兼职教授又分为带薪兼职与不带薪兼职。带薪由学校发薪水,需要征得学校同意;不带薪往往由学院决定。
“聘请兼职教授,首先必须考虑的是教学需求,其次是兼职教授的学术水平和专业水准。而了解学术水平、专业水准的教师在院系里,是否需要请人、需要请谁来,都是由教授会来研究、建议的。”别敦荣强调,“不同于我国高校聘任兼职教授自上而下的形式,国外更多的是采用自下而上的形式。”
荣誉学位制度缺失
中华民族讲求知恩图报,对于校友、社会人士捐款的褒奖,对于政要贡献的肯定本是应该的。只可惜,一些国内高校在形式上走偏了。
在别敦荣看来,捐款人只有具备符合要求的学科专长,才能被聘为兼职教授。兼职教授的一大特点是“要干活,不干活只捐款是无法当教授的”。“一些捐款者自己提出,希望有一个头衔。从学校的角度来说,可以用另一种方式——授予其荣誉学位,褒奖他的功德、慈善心以及对学校的贡献。”
那么,又有哪些人适合授予荣誉学位呢?
据别敦荣介绍,荣誉学位是一种特殊的学位制度,本身并不一定代表被授予者的学术水平。荣誉学位一般授予三类人群——学业优秀的应届毕业生、优秀的社会人士、有贡献的政要等。只有授予学业优秀的应届毕业生的荣誉学位才是代表学术水平的。
然而,我们又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现实:一方面,我国荣誉学位制度不健全,我国没有建立面向应届毕业生的荣誉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制度,尽管一些大学向一些社会人士,包括国外政要授予过荣誉学位,但数量极少;另一方面,社会上仰慕虚名者众多,教授的头衔远比荣誉学位风光。“换句话说,我国的荣誉学位制度的建立还有一段较长的道路。”别敦荣说。
而对于兼职教授制度,立规矩却是迫不及待的。
别敦荣建议,对于学科“大牛”,学校应该有所规范,给他提出明确的工作要求,接受了聘任就要履行相应的义务;对于业界人士,教学也应该有所规范,所谓规范并非效仿全职教授,而是发挥兼职者特长、优势,利用他们的工作环境、条件,更好地从事教学工作。
“对于兼职教授本人,除了履行相应职责以外,还必须将其视作一份荣誉。在其他单位兼职是对其学术水平的承认和褒奖,不履行职责事实上就是对自己的荣誉、声誉不负责任。”别敦荣补充道。
《明升中国app报》 (2017-07-04 第5版 大学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