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升手机版(中国)

 
作者:马宇平 来源: 发布时间:2017/6/19 9:45:48
选择字号:
“与诺奖同行”成为清华学生的“小目标”

 

“巅峰对话”第二十期开幕式上,杨振宁、Aaron Ciechanover、施一公与学生们探讨“app中的挑战精神与创新思维”。李晨曦/摄

活动开始前,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杨振宁在学生的镜头前说了这样一句话:“很开心能参加你们年轻人所组织的这个活动,我想这样的活动对于你们也许会有些用处。”

在清华园,这场名为“巅峰对话”的学术活动早已为学生们所熟知,它由清华大学研究生会主办,学生自己邀请嘉宾、自主组织开展。

过去的5年中,他们不仅把16位诺贝尔奖得主、3位图灵奖得主、1位菲尔兹奖获奖者请到学校进行对话,接受同学们的质疑和挑战,更尝试把专业相关、热爱科研的学生送到诺奖得主的实验室里。

第20期活动负责人之一、清华大学土木系博士研究生苏舒介绍,作为面向研究生品牌的活动,他们渴望让更多的学生尝试和大师对话,真正去体悟追求真理的感受,app研究的魅力。他们想把“挑战和质疑的勇气,批判性思维”带给每一位接触过“巅峰”的人。

411封邮件只是“冰山一角”

“巅峰对话”筹备工作组由16名硕士和博士研究生组成,他们都是清华大学研究生会的成员,分别承担嘉宾邀请、宣传推送、后勤场务、项目财务等工作。整个工作组明白,提前半年邀请嘉宾,“争夺”到国际顶尖学术大师的时间是整个项目成功开展的先决条件。

“这期活动我们向69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发出邀请,19位给出明确回复,最终成功邀请到4位,往来邮件411封。”在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吴冠生看来,“勇气”二字对于工作组尤为重要,“鼓励同学们‘挑战权威’,我们要先作出表率。这也是活动这么多年传承下来的一种‘特质’。”

从1月17日发出第一批邀请邮件,到4月份确定最终嘉宾名单,他们用“煎熬”形容整个过程。所有人都清晰地记得,大年初一那天,团队收到第一封受邀者初步确认参加的邮件时的兴奋,更记得因为时间安排、专业领域、经费限制等原因无法成功邀请诺奖嘉宾时的失落。

除了邀请嘉宾,设计严谨的程序、招募和选拔学生挑战团队、跟踪前期调研以保证对话的学术性和深度……两个小时的“巅峰对话”实则对应了小半年繁复的准备工作。

“第7期的活动是2015年3月22日,第6期是2015年3月13日。” 清华大学计算机app技术系博士研究生俞荟先后参加过15期筹备工作,他依然可以轻松地记起过往活动的嘉宾名称和举办时间,“大概因为这个过程实在太难忘了。”

“巅峰学者实验室”的顺势而生

“我谨代表清华大学研究生会,诚挚地邀请您参加清华大学一个全新的访学交流项目——‘巅峰学者实验室’,寻求潜在的合作可能。”2016年4月20日,“巅峰对话”工作组再次给200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乔治·斯穆特发出邀请,他们这次的目标是“再向前迈一步”——把清华的同学送到诺奖实验室。

“巅峰学者实验室”构想的提出并不复杂。2016年2月,俞荟作为学生代表参加了学校的海外实践项目,他主动联系参加过清华大学“巅峰对话”的学者并提出前去他们的实验室拜访,两位诺贝尔奖得主和一位图灵奖得主欣然应允。在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的实验室里,他萌生了一个想法:能否利用“巅峰”项目沉淀下来的资源,建立3个月左右的短期交流访学项目,为同学们提供多一种选择和机会。

返回学校后,他向清华大学党委研究生工作部提交了详细的项目策划,很快便得到了学校的回复和支持。2016年5月,项目在全校范围内启动,9月开始,4位同学作为首批入选者陆续进入“巅峰学者实验室”开展研究工作。

当时正在读研究生二年级的朱雪尉便是第一个出发的学生,她进入加州斯克里普斯研究所,跟随2001年诺贝尔明升手机奖得主巴里·夏普里斯教授完成《特殊配体BTTES对叠氮炔基环加成反映机理影响研究》的初步探究设计。全新的点击明升手机方法,让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她充分结合自己实验室的离子体串联质谱测试平台(ICP-MS/MS),希望探索出特殊配体在反应中的中间反应细节及动力学影响。

到达实验一段时间后,朱雪蔚向国内的导师提出了硕转博的申请。在她看来,自己坚定学术选择与在夏普里斯实验室的见闻与收获有一定关系,“我想继续读博士。”学院首次组织了远程硕转博答辩,为她继续自己的科研梦想提供全力支持。

“巅峰对话”工作组成员、清华大学机械系博士研究生邱垚向明升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介绍,今年5月,第二期“巅峰学者实验室”活动启动,已联系9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作为导师,他们将接纳清华在校研究生赴其所在实验室开展短期访学活动。

“除了诺奖光环,我们更在乎同学们是否能从该项目中得到更多的收获。这种收获或者说传承,指的不仅是学术能力和学术旨趣,更是挑战的精神和质疑的勇气。”俞荟说。

“与诺奖同行 与大师对话”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陈大鹏参加了第13期和第20期经济分论坛学生团队,谈及和詹姆斯·莫里斯教授在“巅峰对话”的两次互动交流,他坦言“记忆犹新”。

在陈大鹏看来,199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莫里斯教授在不对称信息理论方面建功卓著。第一次与莫里斯教授对话之前,陈大鹏特意去读他关于税制的文章。“当时澳大利亚取消了推行仅两年的碳税,在国内引发了热烈讨论,我就‘班门弄斧’,跟莫里斯教授聊起了碳税。他边听边点头,听完略加沉思,分要点给出回应。”陈大鹏回忆,“莫里斯教授的态度让大家特别放松,还有同学现场跟他一块推算起模型,学术气氛‘爆棚’。”

今年5月,陈大鹏与莫里斯教授重逢,得知他要进行“经济不平等”主题的演讲,陈大鹏所在的学生团队决定结合明升中国在精准扶贫方面的努力和成果,与莫里斯教授探讨扶贫中企业和政府的角色。

在“巅峰对话”工作组看来,这座园子已经国际化十足:每年百余次的国际学术会议,丰富多样的海外研修项目,不断深化的国际化培养模式,还有以苏世民书院、全球创新学院和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为标志性成果的建设。但他们依然觉得“需要去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在学校的国际化进程中作出自己的贡献。”

在“巅峰对话”第20期的开幕式上,清华大学党委副书记史宗恺在致辞中对活动给予肯定。他认为,“巅峰对话”活动正在助力创造这样一个环境,使同学们逐步建立起挑战的勇气和创造性思维,只有不断地挑战、不断地质疑,才有可能使得清华一批学生具备作出伟大的重大发现的基本素质。

“我们的目标是竭尽所能地争取更多的机会,让‘与诺奖同行、与世界同行’成为所有清华学子触手可及的‘小目标’。”俞荟说。

而下个月,一本名为《与诺奖同行与大师对话》的“巅峰对话”诺奖得主演讲纪实文集将正式出版。据了解,每期“巅峰对话”均为全英文,工作组对过往活动的现场速记进行翻译和整理,他们希望通过文化产品,将“巅峰”的精神传递给更多人。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明升手机版(明升中国)观点。 
���� SSI �ļ�ʱ����
相关手机版 相关论文

图片手机版
>>更多
 
一周手机版排行 一周手机版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