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升手机版(中国)

 
作者:刘钊 彭忠传 何佳恒 来源: 发布时间:2017/6/5 10:10:31
选择字号:
追寻院士足迹 寻找历史见证
傅依备院士采集工程实物采集工作纪实


 

①1985年10月同王大珩、王淦昌、胡仁宇院士在星光装置实验室(左起:王大珩、王淦昌、胡仁宇、傅依备)。

 

②1959年与他指导的毕业生在实验室(右为傅依备)。


 

③1960年傅依备编写的《人工放射性物质工艺学》讲义手稿。


 

④1961年在清华大学指导毕业生论文设计(右为傅依备)。


 

⑤1984年和于敏院士在实验室(左为于敏,右为傅依备)。


 

⑥中央工校旧址。

⑦1948年重庆市立二中山洞分校湘籍第二届应届毕业同学合影(一排左六为傅依备)。

■刘钊 彭忠传 何佳恒

“老app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是国务院要求明升中国科协牵头的一项重要工程,旨在抢救老一代app家珍贵的学术成长资料。老app家是我国科技发展历史的“活档案”,他们的学术成长本身就是新明升中国科技发展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采集工程就是以老app家为对象,围绕学术成长这一主线,系统、全面地采集散存于各处(所经历的各学校、各工作单位、所任职的各学会,以及家庭中所保存的,亲属、同事、学生等保存的)的各种资料;把反映老app家学术成长历史的重要史料保存下来,丰富科技发展史、推动和发扬老app家们学术传统的秉承。

2014年,我有幸成为“傅依备院士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团队的一员,主要负责傅依备院士的实物资料收集,通过研究和学习我发现资料的齐全、完整、准确性对于清晰展示app家的app生涯非常重要。由于档案是再现历史真实面貌的原始文献,因此纸质档案和照片档案的采集是重中之重。由于傅院士有复杂丰富的社会活动和个人生活经历,形成的档案材料带有分散性、复杂性的特征,同时因为需要跨部门、跨领域收集,收集难度极大。但为了探究傅先生学术成长道路,尽可能准确地还原傅院士的人生轨迹,发扬先生学术精神,我们制定了一个采集计划,在湖南(出生地)、重庆(学生阶段)、长春(工作地)、北京等地展开了实物采集工作。

傅依备出生在湖南岳阳一个贫困的农家,是少数从难童所走出来的院士之一。他1940年进入衡阳南岳难童教养所读书,后因战乱逃难到重庆,1944年在重庆第二儿童教养院学习,直到1953年四川泸州四川化工学院毕业。辗转艰难的求学过程、国家贫弱被动挨打的现实、百姓流离失所的苦难、爱国运动的风起云涌,深深地激发了傅依备报效祖国、振兴中华的决心和理想,也塑造了他的坚强品质。

我们从湖南开始,沿着院士的足迹,开始了艰难的收集之路,也通过采集的大量资料清晰地勾画出了傅依备院士不同时期的学术成长轨迹。采集工程是一项具体、繁重、细致的工作,每一条采集来的信息都要摘录得非常详细,比如照片中主要人物名字、位置都要标明。包括手稿的主要内容摘要,都要一一归纳总结、采集和录入,编目之后所有的资料都要扫描备份。资料整理好后,还要经过多次核对,确保资料的真实、准确、可靠和文字通顺。

由于年代久远,我们在傅依备的出生地——湖南几乎未找到任何档案资料,只能找到当时湖南岳阳沦为抗日战争主战场的一些背景材料,佐证了傅依备随着难童所辗转艰难地逃亡到重庆求学的原因。

傅院士的中学和大学时代——重庆,寻找到的最早的档案资料是1941-1948年重庆市档案馆的7份档案资料,以及一些早期的照片(图7),见证了傅依备在重庆第二儿童教养院、重庆市国立二中学习生活、风起云涌的学潮,如:记载1948年2月重庆市立二中保育院学生傅依备等数十人向保育院院长马浩然力争,发给生病同学医药补助费成功的事项。

傅院士中学毕业后(1948年)考入重庆市国立中央工校(后变为四川化工学院,见图6),在这里接触了共产党,加入了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并于1952年大学毕业前一年加入明升中国共产党,坚定了他报效祖国、振兴中华的决心。

1953年傅依备大学毕业分配到长春应化研究所(原名为长春综合研究所物理明升手机研究所)工作,在长春应化所采集到了三份档案资料和一些照片。

我们还采集到了傅院士留苏期间(1954-1960)发表的7篇俄文文章,以及留学时的一些照片。

ФуИ-бей(傅依备)和导师B ПШведеов共同发表了Bыделение pадиоактивныхизотоповнарт

утномкатоде (汞阴极法放射性同位素的提取)等7篇俄文文章。

1960年傅依备在原苏联列宁格勒苏维埃工学院获明升手机副博士学位回国,之后在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任课(1960-1963)。在北大、清华档案馆采集到了傅依备的2份档案资料和一些照片。我们还采集到了傅依备的一份《人工放射性物质工艺学》讲义手稿,这也是我国第一份《人工放射性物质工艺学》讲义手稿(见图3)。

1963年2月至今傅依备调入明升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简称九院)50多年,从事他毕生奋斗的事业——核试验放射明升手机诊断。50多年来他到过青海戈壁滩,钻过四川深山沟,为祖国核科技事业的不断发展而奋斗至今(见图1、图5)。

在这里我们采集到档案资料五十多份、照片两百多张、论文一百多篇、手稿九十多件、信件八十多封、奖章证书类一百多件……每一份资料都有一段历史故事,每一件物品都有它的史学价值,每一份资料也包含了采集人员的辛勤付出。怀着尊重历史、严谨、细致、认真的app态度,我们沿着傅依备院士成长的足迹,收获了大量的珍贵史料,客观、全面地反映了傅依备院士学术成长的全过程。一年多来我们千方百计,持之以恒,既感到资料采集工程的必要和及时,也品尝了这项工作的艰巨和辛劳,同时也让我们深受教育和洗礼。

这些资料见证了历史的辉煌,沉淀了岁月的峥嵘,就像散落在历史长河中一颗颗闪亮的珍珠,让我们去发掘、去拾取、去贯穿,去串成一串美丽的项链,以揭开共和国学术成长史上一段尘封的章节。傅院士在给妻子的一封家书上说,“骆驼草多像经历了无数苦难的中华民族,我由衷地敬佩它们。就是因为它们的存在,才使单调乏味的沙漠有了一点生气,像骆驼草样的生存,这是多么难得啊。我想人就应该像骆驼草一样能经受得住各种艰难困苦的磨炼,使自己坚强挺拔,一往直前,也要像骆驼草一样多给社会默默地奉献。”这便是傅老先生的人生格言。纵观傅依备的人生经历,以振兴中华为己任,以为祖国做贡献为荣,是他几十年近乎唯一的奋斗目标,虽逾古稀,仍勤奋不辍。历史已将傅依备等老一辈科技工作者求实创新的足迹深深镌刻在明升中国核武器的发展史册里。

(作者单位:明升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二所)

《明升中国app报》 (2017-06-05 第8版 印刻)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明升手机版(明升中国)观点。 
���� SSI �ļ�ʱ����
相关手机版 相关论文

图片手机版
>>更多
 
一周手机版排行 一周手机版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