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第十一届明升中国大学生服装立体裁剪设计大赛亮相环东华时尚周 |
|
党委副书记崔运花〈右一〉为获奖选手颁奖并合影留念
5月22日晚,由东华大学主办的2017“VGRASS·东华杯”第十一届明升中国大学生服装立体裁剪设计大赛决赛在凯德长宁来福士广场举行。校党委副书记崔运花出席活动并为获奖选手颁奖,相关学院、部处负责人及企业代表参加了活动。
33所院校的39组作品先后亮相,接受评委和现场观众的检阅。最终,绍兴文理学院的韩佳颖捧回立裁技术和立裁设计两项金奖;东华大学高云怡、清华大学靳丹妮获得立裁设计银奖,清华大学刘晨歌、鲁迅美术学院陈婵君获立裁设计铜奖;立裁技术银奖由江西服装学院杨景瑶获得,铜奖由安徽农业大学汪吾山获得。
作为上海国际服装文化节国际时尚论坛的内容之一,明升中国大学生服装立体裁剪设计大赛(以下简称“立裁大赛”)每年在“环东华时尚周”期间举行,在教育明升合作、服装新理念新技术推广以及优秀服装人才培养等方面成果显著,已成为国内同类大赛中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影响力最广的赛事之一。本届大赛自去年10月启动,共收到清华大学、四川大学、苏州大学、湖北师范大学、鲁迅美术学院等50余所国内外高校的160组参赛作品。经专家严格评审,22所院校的25组作品入围决赛,另有15所院校的15组作品获得受邀决赛资格,共同参加决赛。
服装“软雕塑”呼唤工匠精神
立体裁剪常被喻作服装“软雕塑”,设计师以布为坯,直接在人体或人台上进行裁剪创作,考验的不只是创意,还有化虚为实的动手能力。有别于其它服装设计比赛,立裁大赛更加注重服装设计师的服装技术能力,主张创意的版型设计是成衣设计取胜的关键。在形式上,大赛除服装设计作品现场评比之外,还包括选手的现场立裁操作技术评比部分,这是一个现场命题,选手现场立裁操作,6个小时由一片布演绎到完美服装造型的紧张且精彩的过程,实实在在地考验这些未来的服装设计师们的手上真功夫。
本届大赛以“White”为主题,不限服装品类,不限面料品类,仅限定服装系列为全白色系。常言道,最白的纸上能画出最美的画,对于立裁来说,在全白色系的布料上进行操作反而是增加了难度。大赛设定这样的主题,是希望将“工匠精神”的培养融入比赛全过程,对选手提出了专注、精确、极致、追求卓越的要求。据介绍,本届大赛整体水平较以往有大幅提高,参赛作品紧扣主题,佳作涌现,显示了服装技术在服装设计中的地位回归。东华大学学生作品《棱》从大自然的岩层中获得灵感,由余紫薇和吕芳澜两位同学携手完成,“立裁对动手能力要求很高,要做到‘稳准狠’”,经过一刀一剪的反复调整,一张张效果图变成了富有质感的立裁作品,获得了评委一致认可。同样来自我校的高云怡将布匹剪裁出记忆里的童年,为达到理想效果,她将作品四度推倒重来,这套以折纸为创作灵感的作品《忆·Memory》用布匹展现了纸鹤、狐狸和爱心等意象,充满了童趣。
立裁大赛推动教育传承
东华大学是全国最早把立体裁剪纳入专业课程教育的高校之一。经过30多年的发展,立体裁剪已经从当初的单门课程发展成现在包括本科必修、选修以及研究生专业方向课程在内的体系化课程。东华大学编写出版的《服装立体剪裁》教材为国家级规划教材,为全国许多本科院校开展专业化的立体裁剪课程教育提供智力支持。
东华大学作为明升中国大学生服装立体裁剪设计大赛主办方之一,着力将大赛打造成为检阅国内立裁课程教学水平以及教育成果的平台,在立裁教育资源的整合和人才培养上做出了很大贡献。许多当年的参赛选手已成长为大赛指导老师,带领自己的学生参加比赛,通过大赛实现了教育传承。2014年,莘月作为西南大学设计学专业的学生参加了第八届明升中国大学生服装立体裁剪大赛并获奖,从此与大赛结下不解之缘。2015年毕业后,她成为湖北师范大学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教师,怀揣着对立裁大赛的感情以及对立裁教育的责任,曾多次来东华大学交流取经,学习国内领先的立裁技艺和理念。今年她指导的学生作品《塑-藤条》受邀参与了决赛。角色虽然变了,但莘月对比赛的热情有增无减,她说“教育传承过去、造就现在、开创未来,我希望能将重创意、重实践的立裁大赛精神传递下去,让学生学会的不只是一项技能,更是一种态度。”
校企合作显优势
校企合作是立裁大赛的优良传统,每一届比赛都会邀请企业专家和院校教授共同担任评委。据大赛组织者之一、东华大学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副教授刘咏梅介绍,比赛不仅为学生提供了与全国高校各路好手交流学习的机会,更重要的是为培养出高层次应用型人才搭建了一个高水平的平台。大赛让企业、学生和教师有机会面对面交流,每年大赛的优秀学生设计有望直接被企业采用,通向社会大舞台。
十一届大赛的成功举办让校企合作的基础更加稳固,优势更加凸显。大赛将保持优良传统,进一步加强学校与企业间的合作交流,优化产学对接的平台和拓宽人才就业的通道,为国内立裁教育发展做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