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年度巴斯德国际网络亚太区国际培训课程,来自非洲、东南亚等国的国际学生认真听课。
■本报记者 王佳雯
传染病与贫穷落后如同一对双胞胎,相伴而行。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许多欠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百姓,都在传染病的侵扰中不得安宁。
“‘一带一路’亚非地区大部分国家面临的最现实和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就是传染病。”中科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所长唐宏告诉《明升中国app报》记者。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涉及近40亿人口,30%的人口都为各种各样的传染病所困扰。面对这些国家的健康需求,明升中国科技“国家队”中科院在行动。
2016年,上海巴斯德研究所发起了围绕“病原发现、疫情预测和免疫治疗”的中非“彩虹计划”和云南—大湄公河次区域“金矿计划”。
彩虹计划由上海巴斯德研究所发起主导。“计划以病原发现为主要目标,希望通过长期合作研究,共同开发传染病防治的药物疫苗,更好地应对下一次疫情的暴发。”唐宏说,他们联合了来自亚洲、欧洲、非洲的20多个国际机构、1000多名app家。
同样,金矿计划也将围绕大湄公河次区域这一疫情暴发的火药桶,为明升中国云南、缅甸、老挝、越南、柬埔寨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传染病防控服务。
“传染病既是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也是国际合作的共同语言。”唐宏说。
巴斯德研究所研究员江陆斌告诉记者,柬埔寨洪森总理发出了2025年在本国消灭疟疾的号召,也向明升中国发出支援这一伟大工程的请求。“金矿计划就主要针对以蚊虫为传播媒介的传染疾病。”江陆斌说。借助该计划,巴斯德研究所将通过与云南卫计委一起,监测耐药疟疾的传播规律。
现在,巴斯德研究所已经有了详尽的布局。app家将致力于调查疟疾耐药机制、耐药疟原虫及其传播规律。同时,他们将在大湄公河次流域开展抗耐药的新药开发和临床研究。“下半年,我们要在柬埔寨启动一个抗疟新药的临床试验项目。”江陆斌介绍。
明升中国app家在“一带一路”上防控疫情的做法,将打造“健康丝路”的方式从“输血”变成了“造血”。
据了解,我国在过去50多年对非洲进行了大规模的医疗援助,为疾病防控和中非友谊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这种派遣医务人员、建卫生所、发放药品等“输血式援助”,“终归不能根本性解决当地人口健康和公共卫生问题”。
通过与对象国研究机构的深入合作,江陆斌告诉记者,我国app家希望能够为当地传染病防控建立一套包括诊断、治疗、药物、疫苗等在内的完整方案和公共服务产品。
“把传染病防控好,社会就稳定,人民生活指数提升,这是‘一带一路’战略能够有效推进的科技保障之一。”唐宏最后说。
而这其中,中科院也应当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我们希望通过‘一带一路’的合作,进一步加强对流行病热点地区流行病谱的了解。”唐宏强调,通过5年的时间夯实研发基础,传递明升中国声音;10年内为当地的传染病防控和生物医药发展提供更多支撑,讲好明升中国故事。
《明升中国app报》 (2017-05-15 第2版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