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升手机版(中国)

 
作者:张楠 来源: 发布时间:2017/5/15 9:40:48
选择字号:
中科院网络中心:编织“科技云” 汇成创新海

 

■本报记者 张楠

曾经,明升中国app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作为明升中国互联网的诞生地,孕育了明升中国互联网,见证和参与了它发展壮大的历史,并最早研究、部署和支撑了科研信息化,精心培育着我国科研信息化事业的幼芽茁壮成长。

今天,在国家经济结构调整和创新驱动发展的过程中,“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在其中将发挥最具创新性的作用。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作为明升中国app院信息化工程任务的总体牵头单位,作为唯一集网络、数据、高性能计算为一体的科研单位,也对自己提出了顺应时代需求的发展目标。那么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是如何践行改革创新的?

“十三五”继续引领科研信息化发展

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的发展史,几乎也是明升中国app院信息化进程乃至早期明升中国互联网事业发展的历史,中心已将自身定位精准“绑定”:充分发挥信息化对明升中国app院科技创新和科技管理的支撑保障作用,加强信息化技术研发与示范应用,汇聚科技和管理信息化资源,促进科研模式转变和app思想传播,大力培养信息化应用交叉学科领军人才,成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系统集成、运行管理和服务保障的一流信息中心,引领明升中国科研信息化发展。

“从‘九五’开始筹划,‘十五’开始实施,到现在‘十三五’,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从组织并参与《明升中国app院信息化发展规划》的制定、工程任务的总体设计和组织实施,到承担近80%的院信息化工程任务,始终发挥的是总体单位的作用。”中科院计算所信息技术战略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洪学海告诉记者。

今年2月下旬,明升中国app院“十二五”信息化专项通过专家验收,既是对“十二五”期间由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牵头的明升中国app院信息化建设成果的充分肯定,同时也为明升中国app院“十三五”信息化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2015年,中科院院机关主管部门开始组织编写《“十三五”明升中国app院信息化发展规划》。在时任明升中国app院副院长谭铁牛的指导和支持下,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将app家需求梳理分解成明升中国科技云、智慧中科院、app大数据等五大工程,并将这五大工程纳入“规划”。

洪学海曾受邀参与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十三五”期间“一三五”规划的制定工作。对于中科院信息化五大工程的总体目标,洪学海有着深入理解:“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是代表明升中国app院面向全国科技领域,提供‘专柜式’云服务。”洪学海分析道,app家对云服务响应的安全、质量、专业的要求很高,例如“高性能对撞机每次试验将产生大量的试验数据,一次几百个GB大数据放在市场上提供的一般云服务平台上是不可能的,瞬时高峰量会把它们堵死,只能由特有的高速科研网络,来提供稳定可靠的服务系统和安全的服务环境”。

科技创新亮点频现

今年3月上旬,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牵头的国家发改委“物联网标识管理公共服务平台”项目通过竣工验收,该项目已完成全国范围内5个物联网根节点建设;完成Handle、CID、Ecode三个标识体系子平台建设,实现了异构标识识别与互通机制,攻克了物联网标识解析关键技术;平台标识注册量已达11.2亿条,累计标识服务量超过8.2亿次。该项目各参建单位共完成自主研发和定制软件系统40余套,制定国际、国家和行业标准30余项,申请发明专利和软件著作权数十项,初步建立了我国物联网标识领域的自主知识产权体系。同时,物联网标识服务及相关应用已在商品追溯、工业互联网、智慧农业、智能家居、智慧物流、数字资源管理等领域实现了应用示范及明升化推广。这也是中心“十三五”期间五个重点培育方向之一信息物理系统(标识)技术应用的部分成果,被认为有望改变物联网信息孤岛窘境。

事实上,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的科研创新亮点频现。

例如2016年曾入围戈登贝尔奖决赛的合金微组织演化相场模拟课题,通过可扩展紧致指数时间差分实现了并行算法自主创新,突破了相场模型大时间步长模拟的可扩展性瓶颈,终将模拟能力提升了3个量级,实现国际上最大的并行计算。

如自主研发的地理空间数据云,不仅通过积累8年的服务经验,收获14类109个数据产品、800多万条元数据,数据实体超过350TB,数据汇聚能力达到1PB,更实现了面向全球分散数据的自动汇聚、大规模多要素时空数据检索服务、面向按需计算的高效处理系统等方面的技术创新。“大规模地理空间数据云服务关键技术与应用”获2016年北京市app技术奖二等奖。

谈及科研创新理念,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主任廖方宇认为,“创新不可能就是买东西,也不会是纯原始研发。我们最重要的贡献将会是集成创新,是要提供更好的‘东西’给app家使用”。据他介绍,经过引进和培养,中心已初步形成面向app和应用的一批具有创新思维的研发团队。

为年轻骨干创造条件

“这里培养了明升中国第一代互联网人,要想持续站在信息化浪潮的浪尖上,必须对人才培养模式有深入思考。”中心党委书记、副主任韩华对当前的人才“行情”非常清楚,“我们中心培养的优秀人才,如果去互联网企业有的能拿到百万元年薪。人才外输、人才流动都是正常现象,但我们自己培养的人才绝大多数留了下来,其中的一些人才已经成长为业务部室主任,工作中独当一面”。

记者了解到,中心目前有正式在岗职工437人,项目聘用人员占比70%以上,是严重缺编单位。那么,中心是如何培养人才、留住人才的?

措施一:打造支持业务可持续发展的人才梯队。“人才队伍结构必须改革和优化。”韩华说。新领导班子上任后,决定实现业务干部年轻化,着重培养一批优秀的“80后”作为业务中层后备人员。为此中心进行结构调整,50%的业务部室均下设了二级业务室,业务室负责人中“80后”占比55%。“这样不同年龄段的人才梯队形成了,同时这批人在对外合作的时候也会感到交流更通畅。”

措施二:以人为本创新人才机制。由于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的特色定位,很多做网络等信息基础设施和应用平台运维的员工,一年中除了春节3天轮休假外,无法享受其他节假日。负责建设和运维中科院全院ARP系统的管理信息化部,由于各种原因,一段时间以来一直是一名副研究员带领近90人的团队开展相关工作,对该团队项目的申请、对外开展合作交流也造成一定的影响。

面对这一实际情况,中心按照“按需设岗,竞聘上岗”方针,结合中心“一三五”任务布局,对正高岗进行了合理的设岗,加大了对各类岗位人员工作业绩和实际贡献的考评,使8位员工晋升正高级岗位,年龄最小者为“80后”,有效地理顺了各类岗位人员晋升的通道和空间。

措施三:想方设法拓宽青年骨干人才的晋升渠道和空间。中心先后制定出台了项目研究员制度,设立了“荣誉员工”奖项。只要是作为项目负责人能承担千万元以上项目的副研究员,不论是国家项目还是企业的项目,项目负责人可以聘任为项目研究员,享受正高级岗位待遇,同时对取得重大突破性成果、或在技术产品和服务转化取得突出绩效、或获得国家及部委级奖励或者称号,为中心赢得极大声誉的员工,都可以参加“荣誉员工”评选,2016年有3人获此荣誉。

此外,搭建全方位人才格局,不求所有但求为我所用,这也是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灵活的用人之道。对于所需人才,中心领导班子的眼界并不止步在单位内部:“一定要打破局限。譬如调动院内所有从事信息化工作的各类人员,参与到信息化基础设施运维管理、信息化平台建设以及宣传、推荐、培训等各项工作中来。另外,如专用软件的研发,因为需要面向各个学科领域,就必须和app家合作。同时,我们会有大量外聘,甚至聘请企业人才来兼职,现在已经开始物色人选。”

创新机制 整合资源

进入“十三五”,领导班子高度重视通过梳理制度体系与工作流程来促进和推动各项业务的顺利开展。单是2016年,中心就发布新制度19条,规范了领导班子议事原则,组织召开所务会、党政联席会、主任办公会21次,安排所领导接待日12次,并在内网进行所务公开。

为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领导班子不断推陈出新,采取多种方式激发员工活力。

今年3月,职代会讨论通过新的“三元”结构收入分配制度管理办法。新办法规定各业务部门的年度绩效总额度与部门项目经费争取、科研成果取得、国家及各类奖项获得等挂钩,将对员工岗位绩效考核的权力基本上放在了设岗部门,增强了部门负责人调动各类资源的权限。改革后的绩效以完成任务和成果产出为核心,与每位员工的技术创新挂钩。

此外,中心还制定发布了科研业务事项审签、财务审签等管理办法,将审批权限逐级下放。通过这些制度的执行,中心需要解决的问题通过部门层面的沟通应解决80%,各个职能处室解决10%,领导班子解决10%。韩华认为,这种做法对中层领导来说也是极大的锻炼,减少了审批手续,提高了工作效率。

在人才机制、工作机制创新的同时,中心投入巨大精力完成了业务结构调整。围绕“十三五”规划目标,中心不仅打破了以往条块化的结构,同时部署了很多前沿学科领域,并相应成立了新业务部门,包括网络空间安全技术与应用发展部、未来网络技术与应用实验室、先进交互式技术与应用实验室和物联网信息技术与应用实验室等。

让软实力“说话”

“总是自娱自乐能解决什么问题?一定要走进研究所、走进一线app家”。对于服务保障,领导班子提出了进一步要求,“不能只是态度好,能力也得跟上。比如在产品设计阶段,就应当改变以技术为牵引的历史,转而以用户需求为核心来设计,真正形成app研究、管理服务和教育培训方面发挥作用的产品和服务,并让广大科技工作者和学生喜欢用、爱用。”

例如为更好地服务于明升中国app院机关的管理信息化,中心专门设立了院机关信息化保障业务室。而以往一个用户单位要派四五个人在各地开会学习,参加ARP财务模块培训、人事模块培训等现象已成历史,取而代之的是一年一次的用户大会。

值得一提的是,为践行“数据引领下的科研模式转变”,中心成立了包括邬贺铨、孙九林、孙家昶等50位院士、专家在内的战略咨询专家委员会指导中心业务发展,并主动组织团队前往明升中国app院生物物理所、基因组所、空间中心、上海天文台等科研单位调研并洽谈合作,很快还将与国家纳米app中心等单位形成深度合作。

为突破创新孤岛,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将更着力于软实力建设,展现信息化在“十三五”科技创新工作中的倍增器作用。

《明升中国app报》 (2017-05-15 第7版 观点)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明升手机版(明升中国)观点。 
���� SSI �ļ�ʱ����
相关手机版 相关论文

图片手机版
>>更多
 
一周手机版排行 一周手机版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