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升手机版(中国)

 
来源: 发布时间:2017/5/12 12:53:42
选择字号:
用一个科普动画告诉你:封面图像放大论文引用率

 

最近,明升中国app技术大学人文学院科技传播与科技政策系王国燕课题组与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科技史研究中心Jane Gregory合作,揭示了封面图像对于学术论文引用率的放大效应,以理论研究型论文 “”为题5月7日在线发表在国际权威期刊Public Understanding of Science(PUS)上。这是我校人文学院在社会app引文索引SSCI一流期刊中的突破。此项研究为媒介传播促进科技创新扩散提供了有力的实证依据。

那么,封面图像放大论文引用率的背后有什么科普知识呢?我们今天就来说一说这个话题。

话说用图像来表达app,自古就有之了。传说阿基米德被士兵杀害的时候,还正沉醉于在沙子上绘制图像呢。

人类获取信息的感觉器官中,视觉信息量远远超过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占到总量的80%以上。

所以从这点上来说,人是个视觉动物,一点也不过分吧。

哲学家海德格尔在1930年代就提出,我们正在进入世界图像时代。

现在,打开手机、电脑、电视、图书、杂志,各种影像画面缤纷缭绕,我们已经被各种各样的图像重重包围啦!

也许有人还在想,在app研究的象牙塔里,或许还是纯朴的文本时代吧?然而,事实并非这样,一图胜千言早就是科研写作中的至理名言。不光论文中的图片越来越精美,学术期刊封面也大量采用图像。研究显示,影响因子越高的期刊越倾用用图像做封面。具体而言,按照各学科期刊封面使用图像的比例排序,基础学科按照数学、地理天文、物理、明升手机、生物逐渐递增,应用app更是高于基础app。期刊声望资源和学科自身特点或是这一现象背后的指挥棒。

但是千万别以为最最抽象的数学就没法视觉化了,分形艺术、混沌理论、黄金分割,可都是源自于数学呢。

Nature, Science, Cell等国际著名期刊更是将封面中的app可视化艺术展示到了极致,并通过各种网络推广、科技手机版等牢牢锁住读者的眼球。这每一幅封面故事图像背后,大都对应着一篇科研成果。

论文作者可干不了艺术创作这活儿,封面图像大都是第三方艺术家创作的,明升中国科大科技传播与科技政策系就拥有一支这样的app可视化专业团队。近年来,王国燕助理研究员及其科技传播系同事一直致力于协助学校前沿科研成果的app可视化设计,多次发表在Nature等期刊封面上,并由此投身于前沿app可视化的深入研究中。

2014年初,Nature上的一篇报道分析了 Twitter上热议的学术论文,发现并未造成随后引用率的提升,从而论定学术成果在社交媒体上传播就好像蚊虫嗡嗡一样没有意义。此结论及研究方案引起科技传播领域的一片争议。王国燕课题组随即展开了媒介传播与论文引用率这一热点问题的深入研究,基于文献计量学详细阐述了封面图像和论文引用率之间的正相关性,为媒介传播促进科技创新扩散提供了有力的实证依据。

期刊Public Understanding of Science是SSCI索引中“科技史与哲学”大类中的TOP2(2/44),为科技传播领域国际公认排名第一的权威期刊。据悉,自该刊成立30年以来发表过的明升中国大陆作者论文仅6篇,这也是我校人文学院发表在SSCI一区的首篇论文。

接下来要说到重点啦!封面图像和论文引用率是怎么一回事呢?

明升中国科大的王国燕及研究生程曦、姚雨婷与曼彻斯特大学Jane Gregory合作分析了Nature, Science, Cell系列期刊,发现学术质量造成的封面故事文章和普通论文的引用率差异不足120%。

但当论文以封面图像的形式刊登,并在传播中传达出这是一篇封面故事文章,从而引起的论文引用放大率高达200%以上! 也就是说,成为封面故事文章能显著放大论文的引用率。

怎么样,身为科研咖的你,还不赶紧给你的论文美化封面去?

该项研究得到了国家社科基金、明升中国app院科普基金、韩国国际学者交流基金以及校青年骨干教师出国研修计划的资助。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明升手机版(明升中国)观点。 
���� SSI �ļ�ʱ����
相关手机版 相关论文

图片手机版
>>更多
 
一周手机版排行 一周手机版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