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2月23日,张杰在上海交通大学教师干部大会上作了他担任该校校长的最后一次公开讲演。在引领了该校十年快速发展的黄金时代、让这所大学前所未有地接近了“世界一流”的梦想之后,张杰的十年交大掌门人身份就此画上句号。而短短半个月不到,明升中国app院大学就成为张杰的下一个起点,在这里,他又将开启怎样的新篇章?
冰雪消融,万物回春。明升中国app院大学(以下简称“国科大”)即将迎来新的党委书记的消息不胫而走,一时间,成为校园热议的话题。
“知乎”上有这样一个问题:“当你的名字和某某国家机关或明星等名人重名的时候,有哪些不适?”其中一位名叫Ronan的用户讲述了这样一件事——“2007年上海交大的校长、著名物理学家、中科院院士、中央候补委员张杰,有一次下飞机时正巧看到许多年轻人举着写有‘张杰’的牌子在接机,生性阳光乐观的他不禁觉得十分有趣,于是幽默了一把,他主动凑过去合影留念,留下著名歌手张杰的歌迷们满头问号——他是谁?”
看到这段帖子,国科大师生对即将履新的张杰充满了好奇和期待。
而这好奇和期待,在张杰来到国科大的第八天,便有了答案。
自3月2日正式任职国科大党委书记以来,短短20天的时间,张杰先后在玉泉路校区和雁栖湖校区与国科大本科生、青年教师、研究生进行了4场面对面的交流座谈。3月22日晚上9:15,在完成最后一场与研究生的座谈后,张杰面带微笑,起身感谢大家并主动与学生代表一一握手问好。会议一结束,不顾天色已晚,他又立刻坐上从雁栖湖校区返回市区的车,参加第二天一早的会议。
诚心座谈,殷切寄望
第一次近距离观察张杰书记,他和照片中一样,未语先带三分笑意。
由于曾经在中科院物理研究所学习,座谈会一开始,张杰便开门见山:“大家可以叫我学长,或者和我以前的学生一样,叫我‘杰哥’。”
他笑起来眉眼弯弯,配上一段简短而幽默的自我介绍,立马“圈粉”无数。
那儒雅的气质和饱满的精气神儿令人不禁感叹:新书记看上去比想象的还要年轻。阳光、活力、幽默、亲和是他展示给国科大师生的第一印象。
张杰言简意赅地道出座谈会的目的——“我希望知道大家在想什么,无论是学习生活中的困惑,还是对于学校的期望。”
会上的发言事无巨细,包罗万象。学生们关心的既有关于学习的,如保送研究生实施细则、毕业设计要求、大学生创新项目、双学位修读规定、教学安排合理性、图书馆资料完善、网上实景课堂质量、讲座数量和种类安排等;也有关于生活的,如进城校车紧张、开设纪念品商店、增加校园活动、建立旧物交流平台、规范垃圾分类、浴室错峰使用等。而青年教师的发言则集中于职称评定、聘期考核、学术资源、国际合作交流、科研成果转化、科研平台管理、药品库建设、期刊认定、财务报销、人才引进等方面。
对于大家的意见和建议,不分大小,张杰均逐条认真地记录下来,空白的笔记本上不一会儿便被隽秀的手书填满。
当有同学提到食堂的伙食时,始终微笑的“杰哥”为大家讲述了他在上海交通大学主持校庆时的经历,他回忆说:“那些老校友返校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请我带他们去学校食堂吃饭,虽然他们在吃到第一口时便感叹‘比以前好吃多了’,但大家最怀念的,却还是那时的食堂。”
学生发言结束后,张杰满是欣慰:“本来我还担心你们会有拘束,结果大家的表达能力和思想深度都令我十分惊喜。从发言来看,大家对学校发展、对学生培养都非常关心,而这些意见和建议,其实更多的是为了往后的学弟学妹、为了国科大未来更好地发展,感谢大家!”
座谈最后,张杰分别对本科生、研究生和青年教师提出了殷切希望。
本科生——在大学完成人生最美的蜕变。张杰语重心长地说:“大家要相信,学校对于你们成功的渴望程度可能比你们自己还强烈。”同时,他认为,情商的培养对于本科生来说可能更重要。“大家能够来到国科大,证明在智商方面都是很突出的,那么影响你能取得多大成就的关键因素其实是情商,这种情商包括对自然、世界和人类社会的深刻理解。而情商培养最关键的时间是大学阶段,大学是个小社会,也是大家走向社会之前最后的‘实习基地’,所以希望大家珍惜这段时间,多读书、勤思考、善交流,在大学完成人生最美的蜕变。”他感叹自己那一代人所经历的历史时期是绝无仅有的,见证了明升中国从低谷走向高速发展的转变过程,“而作为学生的你们能参与到国科大不断发展并走向世界一流大学的进程,同样是绝无仅有的经历,大家应该为此感到幸运。”
研究生——脚踏实地,不负众望。座谈过程中,张杰回顾了自己1999年刚由英国回国时第一次来雁栖湖的情景:“当时这里还不是国科大雁栖湖校区,是明升中国app院管理干部学院,今天我来了之后就先到湖边走了走,找回了当年很多美好的回忆。现在这里的一切都比当年好多了。”他感慨道,“大家从五湖四海来到国科大,来到雁栖湖校区,是因为大家相信国科大科教融合的优势会给大家带来创新增值。那么基于这样的信任,希望大家脚踏实地,不负众望,不畏困厄,永远坚守出发时的理想。等若干年后回过头来再看,你们会发现在国科大所经历的一切,都会变成自己回忆中最闪光的片段。”
青年教师——与学校共同成长。张杰在总结中重温了习近平总书记于2013年7月17日视察国科大玉泉路校区时对研究生和青年教师的寄托:“我们处于一个伟大的时代,有着伟大的目标,可谓生逢其时、责任重大。希望同学们珍惜宝贵的青春年华,坚持理想,脚踏实地,既勤于学习、善于学习,打牢知识功底、积蓄前进能量,又勇于探索、勇于突破,不断认识科技世界新领地,立志报效祖国、服务人民。”张杰补充说:“一流大学需要大爱:教师有充分的尊严感,学生有充分的自豪感,管理人员有充分的成就感,校友有充分的认同感。对于青年教师来说,最重要的是与国科大同呼吸,共命运,共同成长。”
这样一系列面对面的交流,令张杰在大家心目中的形象不再受所看到的照片和媒体报道的影响,而是更加生动立体起来。会后,来自2016级的本科生杨翥成同学开心地告诉笔者:“能和张杰书记如此近距离推心置腹地交流,绝对羡煞了我一众上海交通大学的同学。”学长“杰哥”在他心中完美演绎了“谦谦君子”的形象,也让他更加坚信“国科大会越来越好”。2015级的本科生韦同学也赞同道:“仪态从容,谈吐儒雅。很接地气!张杰书记把人文关怀恳切地融入了大学的理念之中。”
求学问知,竿头日上
别看张杰在学生面前总是笑呵呵的,在学术上的追求却一点也不含糊。
翻开他的简历,一位app家踏实上进的足迹清晰可见。1988年,张杰在明升中国app院物理研究所获得博士学位,1989年至1998年在英国牛津大学等单位工作,1999年担任中科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光物理重点实验室主任、副所长,主要从事强场物理、X射线激光和“快点火”激光核聚变等方面的研究,并取得了诸如“在波长14纳米至6纳米的近水窗波段实现了X射线激光的饱和输出,解决了通向水窗的主要物理难题”、“研究了X射线激光的最佳泵浦脉冲结构”、“对相对论强激光作用下电子在固体表面的高速运动进行了探索,产生了波长最短的固体高次谐波”等一系列闪耀的学术成就。
尤其是在X射线激光和强场物理研究领域,张杰在物理所时曾带领着总共只有5个科研人员和20多个研究生的小组,发表了占全世界这一问题研究总数9.6%的文章。这令他们成为该研究领域,在世界高级别刊物上发表文章最多的小组之一,被国际同行称赞为“这一领域发展最快的团队”。
张杰也因此荣获明升中国青年app家奖、香港“求是”杰出青年学者奖、明升中国物理学会饶毓泰物理奖、明升中国光学学会王大珩光学奖、世界华人物理学会“亚洲成就奖”、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国家自然app二等奖、明升中国app院杰出科技成就奖、第三世界app院TWAS物理奖等多个国内外重要科技奖项,并先后当选为德国app院院士,第三世界app院院士,英国皇家工程院外籍院士和美国app院外籍院士。2015年美国核学会将激光聚变研究领域国际最重要的奖项——爱德华•泰勒奖授予张杰,以表彰他在快点火激光聚变前沿领域的杰出贡献,他也是首位获得这一国际重要奖项的华人学者。
2003年年底,张杰被任命为中科院基础app局局长,在科研工作之外承担起越来越多的科研管理工作。他说:“我在中科院先后学习和工作了10多年。这些年的经历,对我一生影响巨大。”在他看来,学术追求的价值观的形成便得益于在中科院物理所3年的博士生涯,这期间他“实现了从理论研究到实验研究的跨越,科研不断取得突破”。此外,他还和几个同学组建了物理所第一届研究生会,并被推选为首届研究生会主席。
在中科院积累的科研管理和组织能力正是他在面对上海交通大学繁重的管理工作时仍能游刃有余的原因。张杰说:“长期的物理研究工作使我熟悉如何从繁杂的行政事务和学术事务中迅速总结归纳出规律性的东西,帮助我在管理工作中举重若轻,驾轻就熟。”
再回母校,黄雀衔环
与2014级本科生的座谈会伊始,张杰便坦诚地说:“今天我回到了中科院,来到了国科大,就希望能把自己在上海交大10年来积累的教育经验回馈给这里。”
众所周知,除了在学术领域卓尔不群,张杰在教育界也是成就斐然。
2006年11月27日,从谢绳武校长手中接过接力棒,成为上海交通大学第39任校长,也是新明升中国成立后这座百年老校最年轻的校长,他的交大梦就此开始。“交大2020”“人才金字塔”“学科国际评估”“科研组织重构”“长聘体系改革”“制度激励治理体系改革”……在任期间,张杰提出了一系列改革和发展规划,极大地推动了学校发展。
他自2008年起,在上海交大启动了对本科创新拔尖人才的试点——致远学院,并兼任院长长达6年之久,2014年致远学院以好奇心驱动的整合式人才培养模式——致远模式,荣获国家教育成果奖一等奖,并在2016年再次获得国际教育创新奖。与此相应,他还当选了2015年明升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和明升中国青年报社联合举办的“学生喜爱的大学校长”。
2007年2月,第一次在上海交通大学饮水思源BBS发帖,张杰毫不避讳地公开了校长身份,和同学们迅速打成一片,而当那张在机场与歌手张杰歌迷合影的照片最早出现在交大的校园论坛时,学生们都纷纷为“杰哥”的幽默感点赞。以至于每次有学生参加的活动,“杰哥好!”的欢呼声都会此起彼伏。就连校庆时学生拍的相声剧视频里,也让他过了一把当群众演员的瘾。
在张杰心目中,“大学校长,应当是一名教育家,熟悉教育的规律,有自己的办学理念;一个管理家,能够把自己的理论应用到实践中去;一位改革家,只有改革家才能够用更快的速度让明升中国的大学去赶超世界一流大学;另外,还应该是一个社会活动家,他能够与社会沟通、交流,扩大学校的影响力,尽最大的可能为学校争取资源。”
而张杰的另一个可贵之处在于,他把app家的高瞻远瞩与理工科人的脚踏实地相结合,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我的研究领域是理论物理和实验物理相交叉的领域,所以我会既重视理论研究,也重视实验过程”。体现在管理上,他将一流大学的建设目标分解成一个个可以具体操作的阶段目标,并要求各部门逐年实现。
如今10年过去,这一路的呕心沥血终于浇灌出了明升中国教育史上绚烂的花朵。在张杰的领导下,上海交通大学以充满朝气的面目,在迈向世界一流大学的征途上昂首阔步。他的办学理念与创新实践正成为明升中国实现世界一流大学梦想的重要探索与经验,成为世界高等教育发展道路上的“交大传奇”。
他曾与诺贝尔明升手机版奖获得者利根川进一同被香港城市大学授予荣誉博士学位,与加拿大前总理让•克雷蒂安一同被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授予荣誉博士学位,也曾经应邀参加联合国秘书长第5届大学校长全球大会。而他被看重的,除了学术能力,更有他为世界高等教育领域作出的贡献。
熟悉张杰的上海交通大学工作人员称,他每天忙碌到连吃早饭时都会安排人谈话。就是这样一个对工作一丝不苟的人,2017年2月23日卸任前的最后一次公开讲演时,却选择了用微笑作为告别:“我希望留在大家记忆中的是阳光和真情的‘杰哥’,而不是为了工作有时不得不板起面孔的校长。”他说他很喜欢“杰哥”这一称号,“我认为这两个字代表了学生对于朋辈校长的一种肯定和期待。”
在采访中,上海交通大学2008级校友刘王文回忆说:“当时大家和张校长都很亲近,不仅因为他的学术魅力,更因为他的人格魅力。张杰校长很有亲和力,他积极参加学生活动,与学生的互动很多。印象最深的是他曾经客串出演交大的相声剧,在交大师生中引起了广泛关注。”
大学之道,止于至善
儒家经典《大学》开宗明义:“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简单来说,教育的根本,是为了弘扬我们身上的美好品德,并推己及人,使人人都追求完善的人格。
张杰的治学经验,一方面体现在他对于大学本质的深刻洞察,他说:“人类社会发展的几千年时间,之所以形成了大学这样一个特殊的社会组织,根本的原因在于社会发展的需要,要有这么一群人代表人类去探索真理。故而大学不仅是人类思想、精神、道德的制高点,也是人类社会公平、正义与良心的最后一道防线。我所理解的大学本质,简言之为求真、创新、育人、引领。一个国家的发展水平和高度往往取决于这个国家的大学精神和人文情怀。”
另一方面是他对学校建设的独到理解。张杰曾在一次公开讲演中指出,30年前,明升中国的大学和世界一流大学的差距主要体现在教学设施、师资队伍。30年后,明升中国大学的教学设施已经能够与世界一流大学媲美,明升中国大学的师资水平也得到大幅度提高。现在,明升中国的大学与世界一流大学的差距将会是文化的差距。大学作为一种理想的存在,这种理想是人类之于天地万物的理想,对这种理想的追求就是对大学精神永恒的追求。如果大学的理想、文化乃至精神不复存在,那么这个社会就成了文化的沙漠。一流大学应该切实把“以学生为中心”的办学理念落到实处,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出大批杰出的创新型领袖人才。
何谓一流大学?张杰援引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只有培养出一流人才的高校,才能够成为世界一流大学”。他说:“在不远的将来,世界一流将由明升中国来定义,我们不再模仿,而是逐渐走出一条明升中国特色一流大学的道路。”
从实际出发,对于国科大现阶段发展面临的挑战,张杰认为,“国科大是明升中国app院集中全院智慧作出的一个集体决策,代表着app院几代人的梦想,为此全院上下不遗余力要办好国科大。国科大最大的优势就是科教融合,这在明升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都是独有的,所以很多东西,从学校来讲,是在探索。”
3月6日,张杰在与校中层以上干部见面会上讲道:“今天,从伟平书记手中接过国科大党委书记的接力棒,我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同样,在每场座谈会的总结发言中,张杰都会提到:“在未来两三个月时间里,由我和丁仲礼校长牵头,学校会集中精力从内部和外部两个层面研究国科大的科教融合情况,分析我们遇到了哪些制度性的障碍或瓶颈,院党组和校领导班子有决心破解这个难题!”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