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北古邑,碧海蓝天。4月20日傍晚,位于海天之间的文昌航天发射场区内,各种车辆和人员来往穿梭,决战阶段,天舟一号货运飞船发射前的各项准备工作正在紧张进行。天舟一号飞行任务发射场区各项准备工作全部就绪。
“这次任务非同小可,是空间站工程的关键一仗,飞船将与天宫二号交会对接,进行‘太空加油’,开展空间app试验,为我国建设空间站搭桥铺路……” 担任此次任务发射阵地“01”指挥员王义光告诉记者。
出发地:文昌航天发射场
瞄准“零窗口”发射
文昌航天发射场是我国唯一能够发射长征七号和长征五号火箭的发射场,曾在去年成功执行长征七号和长征五号火箭首飞任务,创造了我国特殊自然条件下重大工程建设和航天发射技术多个第一。
“此次任务是文昌航天发射场执行的第3次发射任务,面临许多新状态、新挑战,绝不是长征七号、长征五号首飞的简单重复。”天舟一号飞行任务发射场区指挥部副指挥长王经中介绍,为提高飞船入轨精度,发射场将瞄准“零窗口”发射。
“零窗口”意味着要在预先计算好的发射时间内,分秒不差地将火箭点火升空,不允许有任何延误与变更。
“发射场测发、测控、通信、气象、勤务保障等系统,对设施设备的可靠性稳定性、任务软件的健壮性适应性、状态设置的app性正确性、系统接口的协调性匹配性、操作规程的正确性适用性进行专项复查,极大提高了发射场的可靠性和整体发射能力,为成功发射提供了坚实技术支撑。” 天舟一号飞行任务发射场区指挥部指挥长张学宇说。
塔架:为“长七”量身打造
风雨不动安如山
担负此次发射任务的塔架是专门为长征七号火箭“量身打造”的。
塔高85.8米,由固定部分钢框架核心筒结构和活动部分组成回转平台组成。塔架底部为特殊设计四流锥形导流槽,能够托起长征七号火箭近600吨的起飞总重。塔架四周的四座避雷塔,采用加挂线连接,能够有效防止塔架受强雷暴影响。据悉,塔架从2014年建成以来,经受住超强台风“威马逊”等十余次台风考验,安然无恙。
为了确保“零窗口”准时、成功发射,发射场将质量管理延伸到任务“上线”。年初,集中一个月的时间派遣30余名骨干,参加火箭出厂测试,准确掌握产品研制和质量情况,进一步吃透技术状态,提高任务期间测试操作水平。
“我们的信心来自于火箭的高可靠性、经验丰富的系统指挥员和前期充分扎实的准备。”比起首飞,王光义的脸上明显多了一份自信和淡定。
保障:形成安全管理体系
穷尽所想应万变
此次任务,正值海南岛气候由干季向雨季转换,午后强对流、雷暴等危险天气越发频繁。
发射场气象系统根据海南近40年来的气象资料和自主建设收集的海南地区10年气象数据,针对雷电、浅层风、高空风等影响发射的重要天气因素,进行专题技术研究和气候背景特征分析,实施场区精细化预报,短时预报准确率达到百分之90以上,能够提前1小时准确预报,为“零窗口”发射提供可靠的气象条件支持。
不仅如此,发射场立足此次任务特点,组织识别出56项技术状态变化,逐一分析影响,制定对策措施;识别系统级风险35项,涵盖岗位人员、设施设备、文书软件、环境场地和组织管理等方面,从危险源本质、技术原理、系统特性入手,制定150余条风险预防措施、近120条监控措施,逐级传递落实,完善相关方案预案,形成了一整套涵盖人员、产品、设备的安全管理体系。
未雨绸缪,穷尽所想应万变。针对射前6分钟可能出现的各种典型故障,发射场组织相应系统进行专题研究,针对每一种故障模式写清故障判据、明确指挥协同口令、制定应急处置措施。
王光义告诉记者,“仅6分钟的流程,我们足足讨论了6个小时,就是希望打一仗进一步,用万全之策确保万无一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