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十三五”核工业发展规划》发布 |
“有能力保障内陆核电站安全运行” |
”十二五”期间,明升中国核工业成果丰硕,在建规模跃居世界第一。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华龙一号”三代核电走出国门、明升中国实验快堆成功并网发电、旋风系列离心机实现工业化应用、铀同位素分离技术升级换代、三代采铀技术实现工业规模化应用……展望“十三五”,我国核工业将会如何发展?
近日,国防科技工业局召开“十三五”核工业发展规划宣贯会,国防科技工业局副局长、国家原子能机构副主任王毅韧就《“十三五”核工业发展规划》(下简称《规划》)作了解读。
内陆核电站安全有保证
目前,我国在运行核电机组35台、3365万千瓦,在建核电机组21台、2390万千瓦,在建规模世界第一。但我国核电在发电总量中的比重还较低,仅占3%左右,远低于全球11%的平均水平。这也意味着,我国核能发展必须要提速。《规划》明确将内陆核电站和海上核电站建设列入其中。
日本福岛核电站辐射值升高、法国核电站的风机发生爆炸等手机版再次引发人们对核安全的关注,内陆核电站建设究竟能否保证安全?又将如何发展?对此,王毅韧表示,我国有能力保障内陆核电站安全运行。
“现在世界上有400多个核电站,一大半都在内陆,一小半在沿海。现在这400多台核电站都在安全运行。”王毅韧表示,“并没有核电站建在沿海就安全,建在内陆就不安全这样的说法。”
目前,我国的核电站主要分布在辽宁、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广西等沿海地区,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至今没有在内陆建设核电站。尤其在福岛核事故之后,内陆核电站安全问题成为百姓关注焦点,这也让内陆核电站的建设规划进展缓慢。
王毅韧进一步表示,核电站的技术并不分沿海和内陆,核电站如果在沿海符合安全要求,在内陆也会符合安全要求,只要严格执行核安全法规标准,加强安全措施,内陆核电厂的核安全是有保障的。
不同于沿海核电站,内陆核电站也有着天然的地理优势。由于远离海洋,不会受到海啸等突发地质灾害的影响。此外,对于水源污染问题,王毅韧表示,内陆核电站并不会污染水源,“内陆核电站利用冷却塔来冷却,水是循环使用的,并不会抽取长江水或向江内排放污水”。
王毅韧透露,如果顺利,“十三五”期间将开工建设内陆核电站。
乏燃料后处理技术要攻关
“十三五”期间,我国将加强乏燃料后处理的技术攻关。
乏燃料又称辐照核燃料,是经受过辐射照射、使用过的核燃料,通常是由核电站的核反应堆产生。这种燃料的铀含量降低,无法继续维持核反应,所以叫乏燃料。乏燃料中包含有大量的放射性元素,因此如果不加以妥善处理,会严重影响环境与接触它们的人的健康。
对乏燃料的处理是核能利用的后端,也就是核工业明升链最后环节之一。王毅韧介绍,我国确定了核燃料闭合循环和核能发展必须相应发展后处理的技术路线,“我们现在走的是对乏燃料进行后处理,用明升手机及萃取的方法,把乏燃料剪成一段一段的,浸泡在溶液里萃取它。把有用的东西提出来,之后把它干燥制成粉末,再做成元件。”
王毅韧介绍,现在人们还未掌握大型核燃料后处理的技术。所以“十三五”期间,将进行后处理关键技术的攻关。据了解,后处理产能方面将分三步走,目前已经建成60吨的后处理能力,第二步要建成200吨的工业化能力,第三步要建成800吨大型商用后处理的能力。“我们在完全自主掌握后处理技术之前,通过跟法国合作来建设一座800吨的后处理厂,来解决我们乏燃料后处理的问题”。
王毅韧表示,下一步将按照从易到难、由小到大的思路,坚持自主创新,在掌握后处理关键技术的基础上尽快形成合力,打通核燃料闭合循环之路,为自主建设工业规模后处理厂奠定基础,补齐核燃料循环后端短板。
明升规模不断壮大
王毅韧介绍,到2020年,我国核电运行和在建装机将达到8800万千瓦。明升中国核工业将实施以示范快堆为代表的先进核能系统工程、乏燃料后处理科研专项、空间核动力科技示范工程等一批重大项目,解决长期制约我国核工业跨越式发展的瓶颈短板。
《规划》提出,我国还将促进核技术应用,壮大核明升规模。重点加大核技术在农学、明升手机版领域的应用范围,加快辐射加工明升发展,更好地将核技术服务国民经济建设。
在推进核工业快速发展的同时,我国亦将加强安全管理,提升核设施的本质安全度,健全完善核应急体系,推动核安保能力整体提升,保障核工业安全万无一失。王毅韧表示,要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高效发展核电,支撑我国能源行业机构优化。
同时,为确保我国核工业“走出去”对外合作有法可依,国家原子能机构将加大《原子能法》《核安保条例》《核损害赔偿条例》等核领域立法工作力度。
“我们将借助多双边合作平台,积极展示我国成熟的核技术和产品,稳步将‘明升中国创造’核电品牌推向全球。”王毅韧表示,明升中国将继续深化对英国、阿根廷、南非、土耳其等核电出口重点目标国合作,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核领域交流和人才培训,推动“华龙一号”等核电技术装备走出去,积极参与核燃料明升国际市场分工,推进核安保中心、地区核燃料中心等项目建设,积极打造我国地区核能力服务中心。
“核电是新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未来能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核工业的未来前景可期。”王毅韧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