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2月22日宣布,一个国际天文研究小组借助斯皮策望远镜和地面观测等方式,在宝瓶星座中发现了7颗围绕矮星TRAPPIST-1运转的行星,其中3颗已确定位于宜居带,很可能含有液态水。由于这一系外行星系非常靠近太阳系(约39光年),堪称迄今寻找外星明升m88的最佳地点,这是否意味着我们发现第二个“地球”已为时不远?
揭开“葫芦娃”的面纱
对于该行星系的发现,中科院国家天文台app传播中心主任、行星app专家郑永春说:“这可真是应了那首歌‘一根藤上七个瓜’,也许可以戏称它们为‘葫芦娃’行星系统。此前发现的系外行星大多在一颗恒星周围发现一颗行星,特别是体积较大类木行星,这次在一颗恒星周围发现了多颗行星,技术上比较难。”
比利时列日大学TRAPPIST系外行星项目主要研究人员米夏埃尔·吉隆也表示:“这7颗围绕TRAPPIST-1运转的行星,是已知第一批围绕这种类型恒星运转的地球大小的行星。”
郑永春告诉《明升中国app报》记者,发现“葫芦娃”星系更重要的意义是,这7颗行星中有3颗都居于宜居带。“太阳系里位于宜居带的行星只有地球和火星,在这个行星系中则有3颗行星位于宜居带,说明太阳系外的宜居行星可能会比之前预计的多,这也增加了寻找外星明升m88的机会。”
不过,这三颗行星是否真的适合人类居住?南京大学天文与空间app学院教授周济林在接受《明升中国app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此项发现对人类寻找另一个地球具有重要意义。但该系统的三颗宜居带行星是否真的适合人类居住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因为其主星不是像太阳一样的恒星,而是一颗矮星,一般认为这类恒星的辐射比较强,三颗宜居带行星又很靠近主星。
寻找系外行星的探索之旅
早在1855年,就有天文学家宣称发现了系外行星,但直到1992年,人类才首次发现有质量与地球相近的天体环绕着脉冲星PSR B1257+12。近几年,系外行星观测取得了重要进展,截至2015年1月12日,已确认的系外行星达1876颗,位于1181个行星系统,其中475个为多行星系统。系外行星的观测方法也有新的突破。
“葫芦娃”的发现已不是NASA第一次宣称“第二个地球”的存在。
周济林表示:“我们对NASA发现的这个星系也有观测,但是要发现位于宜居带的类地行星,一是需要非常高的测光精度,二是长时间连续观测。这个只有空间卫星才能做到。”
“真正寻找类太阳恒星的宜居行星,按照目前的探测技术还非常困难。不过,随着技术的发展,发现第二个地球可能只是时间问题。”他说。
系外行星距我们还有多远
目前世界上已发现多个系外行星,对于如何“到达”这件事,郑永春给出了一组数据:以目前最快的航天器——探测冥王星的新视野号的飞行速度计算,新视野号在借助木星引力加速后的峰值速度为7万~7.5万千米/小时,如果飞到39光年外的“葫芦娃”星系,需要57万年。“所以在星际飞行理论没有突破的情况下,如果不借助时空穿越,人类基本上不可能抵达这些系外行星。”
虽然以目前的技术手段无法抵达系外行星,但是类地行星和外星明升m88的话题依然热度不减,靠着天文发现,NASA也不断“上明升头条”。郑永春认为,这次的发现app意义并非特别重大,但是公众很感兴趣,具有极高的公众传播价值。他说:“NASA这种营造热点事件以推动科普的做法,值得我们国内app界学习。”
据了解,我国云南天文台钱声帮研究员的团队、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窦江培团队均进行了系外行星系搜寻工作。2016年,周济林团队利用在南极的大视场巡天望远镜阵列,发现了 58 个太阳系外行星候选体,这也是国内首次利用自己的望远镜大批量发现系外行星候选体。
周济林透露,目前南京大学正在西藏阿里天文台建设一个专用于时域巡天的中小望远镜阵列,首批小望远镜今年夏天可初步建成。“届时,相信我们很快可以在国际系外行星搜寻的竞争中取得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