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升手机版(中国)

 
作者:沙森 来源: 发布时间:2017/2/27 9:14:11
选择字号:
大学招生的国际化和公平性矛盾吗

 

■沙森

最近,清华大学出台的《2017清华大学国际学生(本科)招生简章》引发轩然大波。简章规定,从今年开始,国际学生不需要考试,只要通过HSK汉语水平测试,就可以申请清华大学本科。而以往所有申请清华本科的国际学生,都需要先参加4至5个科目的考试,然后再加试或面试后录取。

这一规定立刻引发公众担忧,人们担心,清华为外籍学生设置的入学门槛太低,对国内考生不公平。更担心的是,清华新政一出,有条件的家长,完全可以让子女放弃明升中国国籍,以“移民”的方式曲线上清华。后者恐怕对教育公平的破坏性更大。

面对种种质疑,清华大学相关负责人对媒体解释到,清华大学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围绕“综合评价、多元择优、因材施招、促进公平”的人才选拔理念,结合自身办学特色和人才培养需要,不断推行多样化人才培养举措。

放眼世界,“申请—审核”制是比较通行的本科国际学生选拔方式,可以更为全面地考核报考学生的高中学业水平、中文能力、综合素质等。因此,作为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举措之一,从今年开始,清华推行本科国际学生“申请—审核”制,以期选拔更优秀的国际学生。

该负责人介绍,申请—审核制主要有两个环节,网上申请和综合测评(材料评审和面试)。清华对申请材料的要求很高,申请—审核制这个新的录取方式门槛将会更高。

诚然,申请—审核制度是国际高水平高校在招生时的通行做法。这一做法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避免“一考定终身”的弊端,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和长时段的学习水平。应当说,这一方式如果可以避免其他因素的干扰,对挖掘人才和人才培养来说都是好事。

但笔者认为,问题的关键在以下两点:首先,国外高水平高校对本国高中生和国际学生实行的都是申请—审核制度,换句话说,在录取这个问题上,本国高中生和国际学生在大的框架内实行的是同一种规则。而清华此举之所以引起公众诟病,是因为对本国高中生来说,想要进入清华读书,大多数人还是要走“高考”这条路。两相对比,由于标准和评价方式的差异,公平性自然会受到指摘。

其次,如果说国际生招生与本国高中生招生的差别还勉强为人所接受的话(因为语言、高中阶段所学课程等的种种差异),那么“来华留学申请人必须持有有效的外国护照或国籍证明文件4年(含)以上,且最近4年(截至入学年度的4月30日前)之内有在国外实际居住2年以上的记录”的规定则让“国际生”的定义从“外国人”扩大到可能通过移民途径改变身份的“明升中国人”身上,而后者无疑是这个社会的强势群体,社会对公平性的质疑恐怕更多的是从这个意义上来讲的。

高校国际化是高校提升国际影响力、参与国际交流和竞争的重要途径。清华大学作为国内的著名高校,走国际化路线是无可厚非的,也是非常必要的。但由于我国地区、城乡之间发展的巨大差距,社会阶层的逐渐固化等现实国情,教育公平性被公众赋予了很高的意义和期待。后者同样也是高等教育题中应有之义。

其实,要想兼顾国际化与公平性其实并不难。比如在具体措施上,将“国际生”的范围限定为真正的“外国人”,或者至少一直生活在国外、接受外国教育的实质上的“外国人”,不就能在很大程度上堵住通过移民制造“外国身份”的投机者之流吗?另外,在申请—审核制度的审核阶段,采取各种措施真正把好审核关,将有真才实学和培养潜力的优秀人才招至麾下。相信只要规则合理、过程公正透明,我国高校在走向国际化的路上一定可以更公平。

《明升中国app报》 (2017-02-27 第7版 观点)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明升手机版(明升中国)观点。 
���� SSI �ļ�ʱ����
相关手机版 相关论文

图片手机版
>>更多
 
一周手机版排行 一周手机版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