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升手机版(中国)

 
作者:吴锡平 张晴丹 来源: 发布时间:2017/12/20 9:39:34
选择字号:
扬州大学:激发“三农”活力 助力乡村振兴

 

扬州大学园艺与植物保护学院专家走访“一元人民币”头像人物石奶引家。扬州大学供图

■本报通讯员 吴锡平 记者 张晴丹

近日,扬州大学代表队以江苏省特色小镇创建单位、广陵区头桥镇为研究对象的注册《头桥医械特色小镇:创新生态融合区的探索之路》,在首届江苏省MBA注册大赛上荣获唯一的特等奖。

党的十九大手机版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一成果是该校多年来立足苏中,辐射苏北、苏南,以科技创新鼎力支持粮食生产安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取得突出成效的又一体现,不但激发了“三农”新活力,也为其他地区农业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

院士团队领航服务农业现代化

农科是扬州大学的传统优势学科,拥有两位明升中国工程院院士。多年来,学校坚持心系“三农”、服务“三农”的优良传统,立足自主创新,以优秀的原创成果,助推农业现代化,把论文写在了广袤的大地上。

由明升中国工程院院士张洪程领衔的科研团队为国家和江苏省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农业部高产创建项目等提供重要技术支撑,创设的稻麦精确定量栽培技术,在全国示范推广。

据了解,科研团队在我国5大稻麦主产区进行稻麦机械化、轻简化栽培方式与精确定量栽培技术的融合创新,农业部将其列为主推技术并在全国示范推广。采用该技术,江苏兴化的示范方连续10年亩产超800公斤,连续4年亩产超900公斤,多次刷新稻麦两熟制下水稻高产全国纪录。

该团队研发水稻钵苗机插高产优质栽培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该技术较水稻毯苗机插增产5%~15%,2015年在兴化实施的百亩攻关方平均亩产高达987.8公斤,目前在江苏省及全国水稻主产省示范推广。

明升中国工程院院士刘秀梵、扬州大学教授焦新安等组成的团队,则瞄准禽流感、人兽共患病等重大领域,开展疫病流行、传播、致病和免疫等相关的机理机制基础研究,研发疫苗,推广应用,精心构建公共卫生安全“防火墙”。

该团队针对H5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和H7N9亚型禽流感,开展了系统的流行病学及防控技术研究,第一时间将病毒变异规律和防控建议提交农业部,为制定我国禽流感防控决策提供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依据。

刘秀梵团队研制的重组新城疫病毒灭活疫苗(A-VII株),获国家一类新兽药注册证书,该产品为世界首个鹅用新城疫疫苗,也是国内首个将减少排毒作为效检质量标准的新城疫疫苗,显著提升了国内该行业的核心竞争力。

此外,团队通过建立企业院士工作站、企业研究生工作站,长期深入一线为大型养殖企业服务,提出的“新城疫免疫app减负”建议已在北京华都峪口禽业有限公司350万套父母代种鸡推广和应用,并为其他规模化鸡场起到示范作用。

人才培养的“扬大模式”

早在2010年,扬州大学就与江苏省张家港市签订了合作定向培养本科生协议,成立“张家港班”,计划10年内为当地订单式培养复合应用型、实用技能型高级农业人才300名。

根据张家港市的农业特点,学校将农业技术类课程与农业经营管理类课程相融合,专门制订卓越农业人才培养方案,并逐步形成了“三双两段制”人才培养模式,即学校和地方实践教学双课堂、学术和实践双导师、毕业考核实行“双论文制”,毕业实习分为“学校科研系统训练”“张家港乡土适应性实习”两个阶段。

截至今年,“张家港班”先后已有4届学生毕业。除部分学生考研深造,其他绝大部分毕业生均回到当地工作,张家港坚持优生优先、双向选择、全员调配,将毕业生全部安排到村或涉农社区就业,并就工资待遇、见习考核、后续培养等制定了明确的实施意见。

这一“村来村去”型卓越农业人才培养的“扬大模式”,得到了地方政府和毕业生的一致好评。

2014年,学校与常熟市又达成定向培养基层农业农村人才协议,开设“常熟班”,每年招收30名学生,为当地“私人订制”,培养“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的优秀农村管理人才。

打通精准扶贫“最后一公里”

11月19日,扬州大学园艺与植物保护学院副教授凌裕平带领团队,奔赴2000多公里外的贵州省从江县庆云镇开展“贫困地区精准扶贫帮扶”活动,这是他今年第三次来到庆云镇了。

今年暑假,该院组建的教授博硕士实践团到庆云镇开展“精准扶贫 创业富民”考察调研实践活动,与村民们达成了“香水柠檬种植试点、油茶品种改良、油茶食品商标注册、果品包装销售、泥鳅养殖帮扶示范引领、打造美丽侗寨”等帮扶和发展意向。

时隔3个月,凌裕平再次来到庆云,他首先走进了“一元人民币”头像人物石奶引家,向其赠送泥鳅种苗3万尾,并传授养殖方案和田间管理技术。此外,还种植香水柠檬示范基地20亩,扬州大学提供专家远程技术指导和派员现场指导相结合的扶贫服务。凌裕平打算,利用名人示范引领,以点带面,通过种养明升提高本地村民的经济收入。

王小龙是该校动物app与技术学院博士。2015年8月,他到扬州市江都区武坚镇双林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针对当地实情,组织开展“微扶贫”活动,为贫困老人免费发放波尔多山羊,帮助他们拓宽收入来源。

在扬州大学,像这样与贫困地区“攀亲戚”,打通精准扶贫“最后一公里”,将技术和服务送到乡间村头的学院和专家还有很多,他们为当地农业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受到当地村民一致好评。

 

《明升中国app报》 (2017-12-20 第8版 区域)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明升手机版(明升中国)观点。 
���� SSI �ļ�ʱ����
相关手机版 相关论文

图片手机版
>>更多
 
一周手机版排行 一周手机版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