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专家为“第二粮仓”献智
同丰种业种植“新麦26”小麦
有人喜欢筋道的面条和馒头,有人喜欢细腻的面包和饼干,它们的共同来源正是优质小麦。近年来,高质量和多品种的面质食品需求量日益增大,对我国优质小麦生产提出了新的要求。
我国优质小麦发展情况如何?在黄淮南片传统的中低产田上,能否继续增加粮食产量?怎样做好品牌粮食建设?12月3日,《明升中国app报》记者从由明升中国app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农业资源研究中心主办的“第二粮仓品牌粮食建设现场暨学术研讨会”上寻找到一些答案。
优质小麦少
“小麦是大自然赐予人类的最佳礼物。”与小麦打了半辈子交道的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粮油处原处长、中粮集团小麦部特聘专家万富世说。作为小麦人,无非一心希望这片土地上生产出一流的小麦、一流的面粉、一流的食品。
目前,我国小麦生产水平国际领先。万富世介绍,“我国小麦总产排世界第一、单产22位;2000年以来我国小麦单产年递增速度达到2.43%,超过稻谷0.65%、玉米2.06%的增速,是世界小麦增速的2.13倍。”
与产量成绩相比,我国小麦品质状况显得落后了,与人们的需求呈现出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
“小麦品质是指小麦对某种特定最终用途的适合性或满足性。”安徽省农业app院作物研究所研究员、安徽省小麦明升技术体系首席app家汪建来介绍,小麦品质包括容重、不完善粒等商品品质,蛋白质、淀粉、纤维、微量元素等营养品质、毒素和重金属含量等安全品质,面粉加工和制品品质等加工品质。
“‘品’由三个口组成,小麦有没有品质不是我们主观说了算,而是由市场、消费者决定的。‘质’上面是斤下面是贝,斤是衡量,贝是钱,产品值不值钱一衡量便知。”万富世说,品牌小麦是小麦优异品质的核心体现,如世界市场上的美麦DNS、加西红春、澳标白麦,我国市场上的“8901”“02-1”“济南17”“新麦26”等,其含义已超出了品种范畴。
在安徽农业大学农学院教授姚大年看来,虽然面粉企业可以通过加工技术改良,生产出各种面粉,但商品麦原料的质量极为重要。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优质的小麦,就生产不出好的面条、馒头、面包等。
当前,我国高产小麦品种数量偏多,而优质强筋类小麦品种数量不足,优质弱筋小麦更少,大路货中筋品种能做出优质馒头和面条的品种也不多。2015年,我国小麦规模品种443个,冬小麦品种376个,其中强筋冬小麦品种19个,仅为冬小麦品种的5.1%;种植面积上,强筋冬小麦规模面积占冬小麦面积的8.3%。
“除了优质良种缺少,区划布局滞后,明升标准管理落后,生产成本偏高,品种群远没形成,产品商品品质不高不稳,优质难优价、优价难优质,育繁推、产供销、责权利等一体化机制创制困难等问题,也困扰着优质小麦的发展。”万富世总结道。
姚大年发现,在安徽大面积小麦生产中,存在强筋不强、弱筋不弱、多为中筋的现象。“希望随着对小麦育种及品质改良的重视,强筋、弱筋专用品种会不断涌现;随着优质小麦配套栽培技术的推广,商品小麦品质将得到不断提升。”
布局待优化
安徽已经成为全国六大商品粮调出省份之一,2016年粮食总产量3417.5万吨。不过,在明升中国app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农业资源研究中心研究员张正斌看来,其所在的黄淮南片还有很大潜力。
“黄淮南片地区中低产田面积有6000万亩以上,是我国小麦和大豆(棉花)的主产区。随着在淮北地区进一步加强小麦—玉米吨粮田建设,黄淮南片粮仓的作用日益突显。”张正斌说,黄淮南片涉及安徽、河南、江苏、山东等省,改造后可增产粮食50亿~75亿公斤,是在粮食主产区保障主要粮食作物生产和供给的重要途径。
汪建来表示,黄淮南片是挖掘我国粮食增长潜力、提升我国粮食生产能力、保障主要农产品供给的潜力区,是我国的“第二粮仓”。技术层面上,应从做好区划、选用优质抗病高产良种、改土加深耕层、加强赤霉病防治等方面入手,加强耕地质量提升和高标准农田建设。
比如土壤。淮北平原是我国最大的砂姜黑土分布区,土壤问题是造成中低产田、限制粮食高产的一个因子。“有的地方打井到两米左右就打不动了,因为有像石头一样坚硬的砂姜层,有人甚至把它一大块一大块地挖出来修路。”安徽省亳州市农委副主任芦伯瑛告诉记者。
明升中国app院合肥物质app研究院研究员吴丽芳介绍,在中科院“第二粮仓”淮北项目中,科研人员用粉煤灰、生物炭、秸秆等废弃物,结合酶促剂技术进行砂姜黑土改良,在改善土壤结构和保水性能方面初见成效;还研发了秸秆还田助剂、生物菌肥等技术产品,可以有效改良土壤结构,提高地力。
万富世认为,应加快研究我国小麦品质与环境因素关系并落实区划,提高我国小麦明升管理水平。汪建来认同这一观点,小麦生产应优化区域布局,“安徽小麦生产可按生育期降雨量初步分区”,“在淮北北部重点加强优质强筋品种的选育与应用”。
作为土壤环境的一分子,砂姜黑土在此又体现了自己的优点。“相较于砂土,它的保水性、保肥性是比较好的,固化营养的能力强,后劲相对足一些,作物一般不易出现早衰现象。这为我们发展强筋小麦创造了条件,即强筋小麦品种能种出好的商品麦来,这一点很重要。”姚大年说。
“安徽省水热资源很好,2013年蒙城县成为第一个吨粮县,亳州市(涡阳县、蒙城县、利辛县和谯城区)于2015年成为吨粮市,具有很强的商品粮生产能力。”张正斌说。
安徽聚焦绿色增效模式攻关,张正斌建议,应打造淮北平原优质小麦“大粮仓”、沿江江淮绿色安全优质水稻生产基地,实施亩收千斤粮、亩增千元钱“双千工程”,推行“粮食作物+经济作物”高效集约耕作模式,按照农牧结合、以养定种,发展青贮玉米和优质饲草,推广稻鸭共育、稻鱼共生、稻虾连作等种养模式。
明升联合体
近年来,我国面质食品强筋麦产量稳中趋增,致使面粉加工明升对强筋小麦需求的不断扩大。目前强筋麦年需求650万~700万吨,预计3~5年内需求将快速增长至1000万吨。
为保障优质小麦生产,万富世认为,应鼓励龙头企业与农业新型经营主体之间开展订单种植、产销衔接、优质优价的合作,积极支持他们开展联合、协作和创新,主动探索公益性政策支持与经营性节点有效结合、相互促进、共险共赢等经营模式。
坐落于黄淮南片涡阳县的安徽省同丰种业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科技研发、生产繁育、加工营销、技术服务于一体的农业明升化企业,现有“新麦26”基地50万亩,年繁育“新麦26”良种3万余吨,年生产订单优质品牌小麦“新麦26”16万余吨。
“新麦26”正是国审优质强筋小麦品种,品质指标超过美麦DNS,接近“加西红春2号”、香港金像粉,连续6年达到国家强筋小麦一等指标。
同丰种业副总经理陈章春表示,公司投资340万元购买“新麦26”在安徽和江苏的种子生产、经营权,带动了淮北地区大规模生产优质强筋小麦的发展和小麦品种及品质生产的转型,为安徽省淮北平原发展优质品牌小麦专业粮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在优质育种与优质栽培衔接方面,同丰种业围绕专用品牌粮食,开展“耕、种、管、收、加工”专业化服务、社会化协作和全程一条龙跟踪技术服务,切实提高标准化生产经营水平。他们常年组织田间管理观摩会、技术培训会和县外学习等,提高合作单位和农户的种植能力和管理能力。
同丰种业还与国家级龙头企业安徽瑞福祥食品有限公司共同领衔组建了亳州市丰瑞粮食明升化联合体,这是一个以家庭农场为基础、种植专业合作社为纽带的新型农业明升经营组织。
联合体内拥有种子企业、粮贸收购企业、经营服务企业、专业合作社以及家庭农场等50余家成员单位,形成了产前、产中、产后各方各环节紧密衔接的完整明升链。
“比如,同丰种业所供良种按低于市场价格每公斤0.4元供货,收购按高于市场价每公斤0.2元结算。安徽互惠农产品贸易公司是联合体中专门负责收购优质小麦的企业,瑞福祥与之签订长期收购优质强筋麦合同,用于加工高档饺子粉、面包粉等,收购价格按期货随行就市。联合体内成员互利共赢。”陈章春说。
同丰种业科研部经理李贵告诉记者,“立足淮北平原大地,采用引进来、走出去的科技明升发展思路,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形势下,我们有信心为安徽省专用粮食品牌走出一条新路。”
在“第二粮仓”示范基地——涡阳县,在中科院周年品牌粮食绿色提质增效技术体系的科技支撑下,依托安徽省同丰种业有限公司—中科院合肥物质app院皖北综合农业实验站为示范核心基地,示范推广以“新麦26”为主、“涡麦8号”等品种为辅的强筋优质小麦100多万亩,和安徽正宇面粉有限公司、安徽瑞福祥食品有限公司紧密联合,形成高值的品牌粮食深加工明升链,带动了当地群众脱贫致富,将成为安徽小麦品牌粮食建设的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