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神纪》,严优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年8月出版
■闵艳芸
还记得东荒俊疾山的素素吗?还有昆仑虚的战神墨渊,青丘之国的九尾狐白浅……2017年,电视剧和同名电影《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相继播出、红极一时,把一个神奇瑰丽的神话世界展现在了观众眼前。剧里人物活动的俊疾山、昆仑之虚、青丘之国等地点,毕方鸟、九尾白狐,还有害得万人迷的夜华君失掉一只胳膊的梼杌凶兽等“神奇动物”,在《山海经》里都有据可查。然而,碎片化的点缀终究无法让人拼凑起神话的完整图景,它们离真正的古代神话到底有多远?在将古代神话资源娱乐化、明升化加以消费的同时,它们激发了什么?又消解了什么?古代神话于我们今人的文化和精神生活,除了猎奇、装点、娱乐以外,还有什么样的意义?
在北京大学出版社新近推出的《诸神纪》中,作家严优对这些问题,交出了自己的一份答卷。在严优看来,古代神话不应该是精神创可贴、文化燕窝汤,而是“包含一切文化本原基因的骨髓干细胞,是所有表达的元表达,是所有意义的元意义,是所有结构的元结构”。神话不仅原生性地表达着民族精神中最稳固最恒定的部分,承载一个民族一脉相承的文化基因;也和“人类内心底层的问题,人类内在的奥秘”相关。
在《诸神纪》里,无论是“垂死化身……四肢五体为四极五岳”的创世大神盘古,在“四极废,九州裂”的情形下“炼五色石以补苍天”的大母神女娲,还是“尝百草之滋味……一日而遇七十毒”的神农氏,“诛凿齿,杀九婴……上射九日”的大羿,都体现了一种不畏艰险、为了人类福祉而自我牺牲的悲剧意味和崇高之美。可以说,这种不畏艰险的生存意志和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正是中华民族之魂。
与在史家和儒家典籍中被历史化的温文尔雅、“伟光正”的诸神形象不同,《诸神纪》里描绘的上古诸神大多充满野性之美和伟岸之力:喜欢追着自己尾巴跑的混沌、半人半蛇的女娲、人首豹尾的西王母、铜头铁额的蚩尤……这些朴野的形象和他们身上那种气吞山河、震天撼地的力量体现了先民汪洋恣肆的想象力,对自然、明升m88、神性之力的崇拜和讴歌,对在科技文明的重压下明升m88力日渐委顿的现代人不啻为精神的解毒剂;而上古神话当中所体现的明升中国智慧,通过作者的“掰扯”,也得到了生动而又不乏深度的呈现:混沌神话所体现的明升中国人混融无间的宇宙观、上古神树的故事背后体现的明升中国人万物有灵的自然观、南楚大司命神话背后体现的“方生方死,生死一体”的明升m88观,等等,对深陷环境危机、资源危机、伦理危机的现代社会,都是可资借鉴的精神资源。
可以说,明升中国古代神话拥有高远而深刻的文化内质和精神内涵,理应成为一种优秀的国民教育资源,然而,迄今为止,优秀的神话教育、普及作品屈指可数。这一方面是认识不足所致,另一方面,却也与明升中国古代神话自身碎片化的、不成体系的存在形态有关。
此外,深奥难懂的古汉语也往往使普通大众对其敬而远之。怎样让普通读者亲近神话、体会到神话内涵的精神?在《诸神纪》里,严优以接近“谱系化”的逻辑方式对杂乱的上古神话进行了系统的归类,从总体框架上为读者了解明升中国神话世界建构了一个清晰的、富有逻辑的顺序,而且涵括的内容更加广泛——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神话也在这一框架中得到了一定的展现。《诸神纪》还对古汉语神话的现代重述和读解进行了可贵的尝试。书中的每个主题都包含几个板块,其中“故事文本”是作者体系化以后重述的神话故事,活灵活现又述之有据。“掰书君曰”则是对故事的解读和阐释,妙趣横生又不失学理。全书随处可见作者灵动、俏皮和时尚的用语。
明升中国社会app院研究员叶舒宪说:“即便我们迷失本心、找不到方向,神话始终‘为人类提供(着)返归自身的航向与能力’。”愿神话永远成为滋养我们明升m88的“厚土”。
《明升中国app报》 (2017-11-17 第6版 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