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升手机版(中国)

 
作者:袁一雪 来源: 发布时间:2017/11/16 22:33:48
选择字号:
人体内的益生菌越多越好吗

 

近几年,关于肠道菌群的研究让很多人意识到,菌群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远比想象的更重要,益生菌作为肠道的健康卫士也成为不少广告宣传的噱头,甚至有的酸奶或保健品中宣传其中含有百亿千亿的乳酸菌。

那么,酸奶、保健品中含有的益生菌对人体都有益吗?人体内的益生菌是不是越多越好呢?

益生菌的不同形式

发酵食品往往都含有益生菌,所以不少发酵乳制品中都标注着菌种的名称。比如在酸奶中,保加利亚菌和嗜热链球菌是常见的两种菌,两者通过互配共生共同造就了酸奶的良好口感,前者主要负责产生乳酸,促进蛋白质凝固,增加酸奶的黏稠度,后者则主要负责产生香味物质,使酸奶呈现出特有的香味。

“这两种菌对于制作好吃的酸奶必不可少,但有研究表明,这两种菌本身对人体的有益作用并不明显,也就是说从对人体健康的促进角度来说,这两种菌并不算是好的益生菌。”中科院微生物所博士段云峰在接受《明升中国app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世界粮农组织和世卫组织委员会对益生菌给出的官方定义是:“益生菌是活体微生物,当以足够的量施用时,向宿主赋予健康益处。”按照此标准,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以及一些球菌和酵母菌均属于益生菌范畴。“添加了益生菌的产品往往会在包装上明显标识,甚至有些还有个‘蓝帽’的保健食品标识,这说明这类酸奶具有一定的健康促进作用。”段云峰解释说。

益生菌要发挥健康促进作用,很重要的一点是菌要活着进入人体。然而,酸奶中的益生菌往往需要通过冷藏的方式保证其活性,因为在常温下,益生菌会逐渐死亡,活菌数量也会越来越少。所以,为了保持益生菌的活菌数,需要全程冷链,导致运输和保存成本比较高,管理难度也大。

“相较而言,最好的保持益生菌活菌数的方式是让活着的益生菌快速干燥失水,通过这种‘速干’的加工工艺做成干粉,让益生菌休眠,等到再次遇到水之后可以复活,加上合适的温度和食物就能很快活起来,发挥其健康促进作用。”段云峰说。

鉴于此,市场上最常见的益生菌产品大部分都是干粉形式,有的是在冷冻的形式下让菌干燥休眠的,即冻干;有的是在短时间内通过高温通风和喷雾后让菌干燥休眠的喷雾干燥。“无论哪种形式,只要是在干燥状态下,益生菌处于休眠状态,数量也足够,都是合格的益生菌产品。”

别盲目选择益生菌

人体的体表和体内分布有大量的共生微生物,这些微生物的总数量比人体自身的细胞还多,编码的功能基因数量也远高于人体自身的基因数量。其中,人体的共生微生物80%生活在肠道中,主要包括拟杆菌门和厚壁菌门。

“这些微生物的组成在每个人体内都是不一样的,目前的研究发现,肠道微生物的紊乱与几十种生理和心理疾病相关,如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癌症、肠易激综合征、过敏、风湿性关节炎、自闭症、焦虑、抑郁、帕金森氏症等。”段云峰表示。

由于饮食和生活习惯以及生活压力的改变,现代人共生微生物的数量和种类在持续下降,其中包括一些益生菌的减少。肠道微生物的食物完全依赖人吃下去的食物,只要改善自己的生活和饮食习惯,给肠道微生物也提供它们爱吃的食物,肠道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是可以恢复的。

然而,肠道微生物的恢复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目前,市面上常见的益生菌菌株可能有数百种,形式有药品、保健品和普通食品。“对于药品形式的益生菌是需要遵照医嘱服用的,其他形式的益生菌则需要由消费者自行选择和使用。”段云峰补充道。

段云峰建议,在选择益生菌产品时,应该依据产品的质量和作用进行选择,好的益生菌产品应该标明产品中所含的所有益生菌的菌株名称和活菌总数量;每种菌株可以从专业资料库中查到背景信息,菌株的安全性和功效应有充足的证据,最好是做过人体临床试验,其效果经过验证的;菌株可以定殖到肠道,对人体微生物具有有益作用;含有多菌株的产品,效果要优于单菌株;添加益生元的优于不添加的产品。

保持身体正常的益生菌环境

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益生菌产品都适合所有人,每个人的肠道微生物组成不同,微生物的数量也不一样,适宜的益生菌菌株可能也不一样,最好在选择之前,对自己的肠道微生物有所了解,多尝试,确定适合自己的益生菌。

益生菌虽然对人体有益,但也要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益生菌并不是越多越好,人体共生微生物是由数百种微生物组成,它们之间构成了一个微生态系统,各种微生物之间彼此共生,比例合适,达到平衡是最好的状态。就像一个国家,各种职业的人比例合适才能维持稳定,高效运转。如果搞研究的人对社会贡献大,大家就都去搞研究了,势必会引起其他方面人力的不足,最终社会发展仍然不好。”段云峰补充道。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明升手机版(明升中国)观点。 
���� SSI �ļ�ʱ����
相关手机版 相关论文

图片手机版
>>更多
 
一周手机版排行 一周手机版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