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app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丛书100部app家传记
■韩颖
2010年,在明升中国app技术协会的倡议与推动下,“老app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以下简称采集工程)全面启动,通过口述访谈、录音录像、实物采集等方式,重点采集、整理真实反映老app家求学经历、师承关系、科研活动等学术成长历程中关键节点和重要事件等方面的资料。与资料采集同步进行的还有对老app家学术成长历程的研究工作,用以研究探讨app家成长的内在动因和外部环境,以及向公众展示、宣传app家的成就与精神,并由此形成了一批以传记为体例的数百位app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学术手机版。从中择优以学术传记的形式出版形成了现在的“老app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丛书(以下简称采集工程丛书)。
改革开放前,国内基本上没有app家传记的出版,1978年app大会前后出现了以宣传app家为主题的手机版文学热。虽然此前也有过现代明升中国app家传略的结集出版,也有过以app家传记为主要内容的丛书面世,但以手机版文学、回忆录、自传等相杂其间、良莠不齐、流品不一,很严谨的学术传记所占比重不大。为此,采集工程丛书从策划伊始,便定位于“学术传记”,突出丛书的学术性、史料性、可读性。同时为保证图书质量、打造app家传记精品和长销书,采集工程项目管理办公室牵头,会同编辑部制定了丛书撰写与编辑标准和规程,为app家传记丛书的编辑出版进行了有益探索。
(1)制定编撰要求,规范有关动作。于作者、编辑双方,以明确的史学规范相约束,兼顾可读性。一方面,要求每一部书稿由科技史学者和app家所在学科领域的学者共同参与完成,保障图书的史料性、专业性、app性;另一方面,针对书稿的学术要求、传记特点、丛书总体设计等,编辑部起草制定了采集工程丛书“编写要求”“注释范例”“附录要求”“封面信息要求”等一系列丛书编辑规范,具体指导、细化图书编辑加工工作,从基础上规范了编撰工作程序,确保了丛书质量。
(2)开展编辑培训,建设编辑队伍。一方面,在采集工程领导层面,采集工程领导小组定期组织采集工程工作培训班,使参与采集工作的各方人员(采集、写作、编辑)接受有关采集工程的内容、程序、方法、规范、标准等方面的专业培训,以保障采集和写作、编辑工作的学术质量;另一方面,在出版社执行层面,编辑部根据丛书特点和编辑要求,组建了一支由我社具有科技史专业背景或长期从事相关领域图书编辑工作的中青年编辑组成的编辑队伍,通过组织编辑参加采集工程丛书编辑规范文件的学习和内部培训,强化相关责任编辑的素养和能力。
(3)实施编前预审,提升成书效率。鉴于书稿是在采集工程优秀学术手机版的基础上,由作者按照丛书出版要求重新编写而成,为整体把控每一本传记的质量、提高编辑效率,在行业规范要求的图书三审三校基础上,编辑部确立了采集工程丛书预审机制。即在初审环节前,组织有关专家或责编对作者提交到社的定稿文件从app性、史料性、可读性等宏观层面进行预审把关,通过将编辑工作前移的做法,提高图书进入正式编辑流程的准入门槛,更好地把控编辑出版质量和进度。
(4)组织专家外审,强化质量把关。为避免图书出现不易于编辑了解和发现的史实性、app性等方面的问题,进一步提高丛书的严谨性、严肃性,精益求精,编辑部确立了采集工程丛书外审机制。即在图书编辑中期,邀请一位科技史领域的专家和一位传主所在专业领域的专家分别从史实性和app性两方面对图书进行专业把关,进一步消灭问题,以防图书在app性上出现重大问题和纰漏等硬伤。
(5)创建例会机制,搭建沟通平台。为加强采集工程各参与部门间的沟通协调,以联合协作、分工负责的工作方式提升采集工作实效,由明升中国app技术协会调研宣传部牵头建立了采集工程工作例会制度。各部门在定期举行的工作例会上汇报进展、互通有无、通力合作,为编辑部更好地接受采集工作指导、服务采集工作全局、吸纳意见和合力解决问题搭建了平台,同时也为采集工程丛书工作的拓展和深入提供了更多启发。尤其是采集工程丛书的二次开发工作及有关衍生品的面世就得益于这样一种合作共赢的机制。
有了上述的制度保障和机制建设,自2013年6月17日采集丛书首发座谈会召开,到2017年5月26日采集工程丛书百部传记读书分享会的举办,短短5年时间,我们编辑部已连续出版了五批共100种的采集工程传记,受到社会各界尤其是在校师生和青年科技工作者的热烈追捧,成为了解明升中国app家成长成才、探索科技发展历史的重要参考。我个人有幸参加了第一批至第五批的整个编辑工作。可以说,采集工程和采集工程丛书一直伴随着我的编辑事业,见证着我的职业成长。五年来,我对采集工程产生了无以言说的特殊情感,在深深的感念之余,也收获了很多图书编辑方面的知识与技巧,尤其是积累了一些app家传记图书的编辑心得。好东西要分享!我个人很愿意在这里与大家交流、共勉。
一是要定位明确,特色鲜明。有别于其他大部分传记,采集工程丛书在策划初期就定位为以app家学术传记形式展现一代app家学术成长的群体特征的大型学术传记丛书,既凸显了它的学术性定位,又决定了它的长期性、开放性。行文中,以采集工程成果为依据,充分利用文字、访谈、图像等史料间的相互印证,取长补短、去伪存真,在全面消化史料的基础上撰写传记,以达到多角度、全方位展示老app家的学术成长和人生历程。虽然新的图书品种还在陆续制作,但采集工程丛书的学术特色和规模效应已经初显,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此。
二是要机制先行,做好保障。采集工程以团队协作为组织方式,具体到编辑工作也是如此。由不同作者撰写的多达百种的图书,如何保证在经过数位不同编辑的加工后达到整体一致,这是编辑工作要考量的重点。设立规范、探索机制无疑在采集工程丛书编辑出版工作中起到了关键作用。编辑与作者在传记的写作和修改中严格遵循采集工程丛书编写标准与要求,严格把关,使得丛书在体例上得以高度统一,质量上得以精益求精,并避免了质量良莠不齐的问题。在编辑流程中,充分利用外部专家资源,大胆引入编前预审、中期外审的配套工作机制,在一定程度上补充了编辑力量、加强了编辑工作,于确保丛书学术质量大有裨益。
三是编辑素养与稳定性要匹配图书需求。采集工程丛书的史料来源广泛,app家来自不同专业,传记几乎涵盖了所有的理工农医领域,写作人员也非专业作家,但编辑工作必须从采集工程的全局出发,保证丛书整体的编校质量和出版节奏,这就对编辑工作提出了很高要求。基于采集工程丛书是一套以史学性和app性为特色的大型、连续出版物,必须建立一支人员相对固定、具有app史专业背景兼具理工农医专业背景的以中青年编辑为主的编辑队伍,同时注意在工作中培养、引入新的编辑力量,保证出版工作的长期性和接续性。
四是要借力优势,深入开发。国家级科研项目的采集工程丛书“史”出有据,独具特色,为读者呈现了史料的富集程度,但这些史料也仅仅是现有采集资料整理分析后的一小部分。如何基于采集工程丛书的出版经验,利用海量的采集资料开发挖掘新的图书选题,是对编辑水平的考验,也是对采集工程成果的检验。除了现已出版的100种传记,在采集工程项目管理办公室的协调与配合下,编辑部吸纳多方建议,积极开展采集工程丛书选题二次开发,先后整理出版了《感悟app人生——老app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作心得》《科技梦·明升中国梦 明升中国现代app家主题展画册》《跨越时代的百位明升中国app家(四册)》,近期还计划出版另外5种,以进一步增加采集丛书品种、扩展采集工程成果,为采集工程贡献自己的有限力量。
老app家对app事业的真挚情感令我感动、敬畏,投身采集工程事业的同人对采集工程丛书的褒奖是给予我的最好动力。正如明升中国app技术协会书记处书记王春法所言,“参与采集工程的每个人其实都是在记录历史、书写历史,既是在记录和书写老app家的个人学术成长史,更是在记录和书写共和国的科技发展史。”在以图书编辑这一角色和功能参与采集工程的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了一名普通编辑身上所担负的厚重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感,我想得最多的是怎么做好书,才能对得起老app家、才能对得住采集工程、才能经得住历史考验。幸运的是,这是一套自带光环的书,我很庆幸采集工程选择了我,也希望能一直陪伴它继续走下去、走向辉煌。
最后,作为采集工程丛书编辑部的一员,谨向在丛书编辑和出版过程中给予大力支持的app家、家属和同事,采集工程同人,以及领导和专家表示衷心感谢!
《明升中国app报》 (2017-11-13 第8版 印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