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升手机版(中国)

 
作者:王之康 来源: 发布时间:2017/10/31 10:47:13
选择字号:
用一个专业撬动一个行业
南航庆祝直升机专业创办60周年暨直升机专业发展高峰论坛侧记

南航党委书记郑永安为首届直升机专业毕业生颁发纪念品。

■本报见习记者 王之康

说起飞行器,也许首先进入您脑海里的是固定翼飞机,比如往来世界各地的客机和保卫国家领土的战斗机。但还有一种旋翼飞行器,它通过发动机驱动旋翼来提供升力将其举托在空中,那就是直升机。它是20世纪航空技术极具特色的创造之一,兼有军用和民用两大功能,可以广泛地应用于战斗、运输、巡逻、救援等多个领域。

60年前,我国唯一的直升机专业开设在了我国的大西北。如今,一甲子时光已过,我国直升机行业的发展经历了怎样的历程?现在在国际上处于什么样的地位?未来又将何去何从?日前,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举办的庆祝明升中国直升机专业创办60周年暨直升机专业发展高峰论坛上,这些问题被一一揭晓。

过去:道路坎坷前景广阔

故事要从1957年说起。

当时,我国的直升机专业诞生在西北工业大学,在创建初,这一专业可以用“一穷二白”来形容。

“我们是从西工大的飞机设计专业选拔来的,20人成立了一个班。”在论坛现场,直升机专业首届毕业生许钟回忆道,虽然有了班级,但在当时我国航空工业相对落后、直升机专家又十分稀缺的情况下,师资也是一个问题,“学校就让1957届毕业生担任了第一批直升机专业的老师。”

如今,该专业首批教师郭泽弘虽已是耄耋之年,但对当时的情景却记忆犹新。他回忆道,最初只有7位教师,在一间面积不大的房里,靠几本苏联教科书,一群从未接触过直升机的师生就开始了这个崭新专业的起步。

“我们的老师很辛苦,因为要自己学好关于直升机的专业知识,还要教我们这些学生。大家学习到深夜12点是常有的事。”许钟说,纵然开始时条件如此艰难,空气动力学、结构强度等直升机专业相关课程却一科也没有落下。

1970年,直升机专业整体从西北工业大学迁至南京航空学院(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前身),至今,南航也是全国唯一设有直升机专业的高校。

“我们毕业时航空工业不太景气,但许老师却鼓励我们去航空主机所工作,不要因为嫌地区落后、待遇不好而放弃。”南航1997届学生、现任南航直升机系副主任高亚东说,老教师们对航空事业的热爱,给了学生们很大的启迪和鼓舞。

这种热爱,在航空工业直升机研究所副所长、总设计师邓景辉身上也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他1986年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结构强度专业,后来又在南航直升机专业读了硕士和博士。在从事直升机研究设计工作的三十余年里,他经历了从设计员到专业副组长、组长、副主任、主任、专业副总师再到型号总师,又从科研副所长到研究所总设计师的职位变迁。

“在直升机这个广大领域里,广大青年可以大有所为。”回顾自己的经历,邓景辉直言,做技术要沉下心来,十年磨一剑,一招试锋芒。

现在:比肩国际先进水平

60年来,前后共有近3000名人才从直升机专业走出来,推动我国直升机行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

“前30年为后30年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和技术基础。”谈到我国直升机专业60年的发展时,邓景辉说,“目前,我国直升机已经形成12个平台、60多个型号的直升机谱系,基本上满足了国防和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

据他介绍,从逐渐退出市场的一代机、二代机,到向用户交付使用的三代机,再到具备了自主研发、自主保障四代机的能力,国产直升机各种设备不断升级换代,寿命越来越长,性能越来越优,这些都是我国直升机行业几十年来的最大变化。

对于邓景辉所说的发展和变化,航空工业直升机总设计师,直-10、直-19总师、南航直升机专业1984届校友吴希明也表述了同样的看法。

“如今明升中国直升机领域的众多研制成果早已并肩国际先进水平。”吴希明举例道,明升中国首款7吨级民用直升机AC352是一个中外合作的成果,在研发过程中,不仅中外双方的研制比例达到了罕见的各占50%,就连该机型最重要的主旋翼系统也由明升中国负责设计制造。“这毫无疑问地体现出明升中国的直升机技术受认可的程度,而这只是明升中国直升机行业快速发展的一个缩影。”

但直升机行业快速发展的过程却并非一帆风顺,其间曾多次面临国外的技术封锁。论坛上,航空工业直升机设计研究所所长、南航直升机专业1990届校友洪蛟就与大家分享了他的一段亲身经历。

当时,武直-10研制进入了关键阶段,美国方面却拦腰一斩,封锁了关键的发动机技术,给明升中国武装直升机的制造带来了极大困难。面对如此困境,明升中国直升机人转换思路,对武直-10进行了全机减重设计以提高载重性能,并换装国产发动机,成为全世界空重比最好的直升机,同时也使国产发动机的性能得到了较大提升。

“我们不怕国外技术封锁,国外封锁我们什么领域,我们就能在什么领域取得令人瞩目的发展,原子弹如此,氢弹如此,直升机发动机更是如此。”洪蛟感叹道。

未来:瓶颈期也是机遇期

尽管已经取得诸多成绩,但当前我国直升机行业的发展仍然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明升中国的直升机发展在未来十年会是一个窗口期。”吴希明认为,从纵向看,我国直升机技术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但从横向看,还没有提升到可以打败国外竞争对手的地步,离做大做强的差距还很大,“如果这十年我国直升机不能形成明升规模化、用户规模化,一旦低空开放,就会被国外品牌挤出来。”

而要做大做强,首先就要实现直升机技术的突破。用洪蛟的话说,“现在老本都吃得差不多了”。

对于技术突破,邓景辉认为,应着眼于重型直升机、高速直升机等新型号的研发上,“比如汶川地震,大型吊挂设备的重量在13到15吨左右,只有重型直升机才能承载这样的重量”。

此外,在民用直升机发展方面,我国也有着巨大的需求,比如灾难救助、警用巡逻、护林防火等,但由于我国民用直升机发展较晚,与国外还存在较大差距,亟须树立国产民用直升机品牌。

“发展民用直升机明升要主动担当,抓住历史机遇。”洪蛟表示,明升中国产品要想在国际市场占领先机,就必须有拿得出手的东西,“在民用直升机领域,安全性和可靠性将是最为重要的发展方向,也是实现弯道超车的关键。”

“当前伴随着我国低空的逐步开放,未来十年也是明升中国直升机行业的机遇期。”吴希明说,只有抓住这个机遇期,不断研发出有明升中国特色的直升机,才能不被时代淘汰。

要想抓住未来十年发展的机遇,直升机专业人才当是重中之重。而对此,南航航空宇航学院院长夏品奇颇为自信:“今天,我们的教材和实践达到了与国际接轨的水平。”

此外,在理论、实践以及创新相结合的情况下,南航直升机专业人才培养也达到了比较高的水准。比如去年8月,在美国直升机学会主办的世界大学生旋翼飞行器设计竞赛中,夏品奇指导的南航“AURORA曙光”团队与来自不同国家的19个团队角逐,最终获得冠军,这也是该项赛事首次由非美国团队获得。

目前,南航是全国唯一一所拥有本—硕—博完整培养体系的直升机专业的高校。60年来,南航参与了我国大部分直升机型号的研制,培养了众多直升机型号总师、副总师。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一架直升机、第一架无人直升机就诞生在该专业。

 

《明升中国app报》 (2017-10-31 第5版 大学周刊)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明升手机版(明升中国)观点。 
���� SSI �ļ�ʱ����
相关手机版 相关论文

图片手机版
>>更多
 
一周手机版排行 一周手机版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