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地生态牧场奶牛在自动化设备上挤奶。 胡璇子摄
存栏奶牛19748头,成母牛近万头,年单产10.5吨,乳脂率3.9%,乳蛋白率3.31%。
这是宁夏贺兰县贺兰中地生态牧场有限公司(下称中地牧场)的生产数据。从这组数据来看,无论是奶牛的生产效率还是生鲜乳品的品质,均处于全国领先水平。
科技的有力助推,是中地牧场高水平奶业生产的一大关键。从2015年起,中地牧场成为了明升中国农业app院“奶牛提质增效技术集成模式研究与示范”项目的核心示范基地之一,科研院所、大学、技术推广部门等协作联手,为中地牧场提供了综合的技术集成方案和高效生产模式示范。
十月中旬,明升中国农科院奶牛绿色提质增效技术集成创新项目现场观摩会在宁夏银川举行。记者从观摩会上得知,相关成果和技术已从中地牧场走向了宁夏多个奶牛场,示范推广奶牛场占宁夏规模奶牛场的64.3%,覆盖奶牛存栏的66.4%。
不仅仅要在点上技术集成,更要在面上进行示范推广,奶牛绿色提质增效技术集成创新项目形成的模式和经验,正助推宁夏奶业发展大步向前。
奶业发展难题待破解
一直以来,奶业都是社会高度关注的明升,近年来,我国奶业转型升级明显加快,整体素质不断提升,现代奶业的格局初步形成。
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奶牛存栏量约1480万头,奶牛产量3602万吨,位居世界第三;全国100头以上奶牛规模养殖比重达到53%,规模化养殖场机械化挤奶率达到100%。
然而,在奶业加快规模化转型升级的背后,仍面临着诸多挑战。奶牛单产低、饲料转化率低就是一大明升难题。据悉,我国泌乳奶牛年均单产比奶业发达国家低30%左右;饲料转化率为1.2,相比奶业发达国家约低0.2。
生产效率低下带来了生产成本高企、养殖效益下滑等系列问题。我国生乳生产成本约为2.5元~3.5元/公斤,原奶价格为3.4~3.9元/公斤,和新西兰、美国、荷兰等奶业发达国家相比,成本高30%~50%。此外,奶牛繁殖效率低、利用年限短、奶牛健康差、养殖环境问题凸显等也束缚了我国奶业的进一步发展。
为满足我国不同地区、不同规模奶牛养殖的技术需求以及为国家奶业相关明升政策落地提供技术支撑,从2015年开始,明升中国农科院启动实施了“奶牛提质增效技术集成模式研究与示范”项目。
“项目的目标旨在通过综合技术集成与高效生产模式的研究与示范应用,提高奶牛单产、饲料转化率和生鲜乳质量安全水平,实现并带动奶牛生产提质增效。”明升中国农科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张军民告诉《明升中国app报》记者。
集成五项技术包
项目实施2年多以来,已在全国7个优势生产省区部署了12家示范奶牛场,其中核心牧场3家。
明升中国农科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所长秦玉昌告诉《明升中国app报》记者,这些示范基地的选择根据不同饲养规模和不同生产水平部署,“比如青岛奥特奶牛场,就是适度规模场和现代家庭牧场饲养模式的示范;黑龙江鑫海奶牛场是中等规模饲养模式示范;宁夏贺兰中地生态牧场就是集约化牧场模式示范。”他说。
因地制宜是技术集成的关键。明升中国农科院和宁夏畜牧工作站技术人员结合示范点的实际情况,研究集成了五项主推技术:优质青贮饲料高效生产利用技术;优质原料奶生产与质量安全控制技术;规模化牧场高效繁殖技术;规模化奶牛场云数据集成与信息化技术;奶牛场粪污循环利用与种养一体化模式。
虽然简单概括为五项技术,但其实每一项技术都是一个集成的“技术包”。
以优质青贮饲料高效生产利用技术为例,其包括了苜蓿青贮收贮调制、青贮饲料质量安全控制、青贮饲料高效饲用等多项技术,涵盖青贮饲料收贮、生产、利用的各环节。
“在奶牛的生产中,粗饲料发挥了非常关键的作用,涉及奶牛的健康、牛奶的产量和品质。”明升中国农科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研究员卜登攀告诉《明升中国app报》记者。目前,随着我们国家奶业生产由中小规模转向规模化生产,粗饲料的需求量特别大,但我国优质粗饲料的供给明显不足。同时,上游的饲草种植和下游的高效利用之间,还存在“两张皮”的现象。“在饲草种植生产之后,如何利用直接关系到企业的效益。”他强调。
为此,研究人员构建了优质粗饲料尤其是优质青贮饲料标准化生产过程,建立了质量评价标准和技术规范,并提供了高效生产和高效利用优质方案。据了解,该技术的推广应用提高了玉米青贮和苜蓿青贮制作工艺与质量水平,并推动打造了种养结合模式,采用苜蓿青贮加苜蓿甘草饲喂,奶牛头均提高日产量逾2公斤。
再比如,优质原料奶生产与质量安全控制技术可分解为全混合日粮精准配置、营养代谢与调控、饲料原料安全管控、规范饲养生产管理等技术要点,从确保饲料质量安全入手,提高饲料转化率,提高牛群质量与原料奶品质。
规模化牧场高效繁殖技术则旨在通过同期发情—定时输精技术、奶牛发情观察辅助技术、早孕诊断技术等来实现周期发情,提高奶牛参配率,在方便奶牛的生产管理,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减少繁殖疾病发病率,延长奶牛利用年限。
此外,奶牛场粪污循环利用与种养一体化模式,提高了生物利用率,减少了污染;种养结合形成了农牧业生产的良性循环,提高了经济效益。规模化奶牛场云数据集成与信息技术则应用“互联网+”技术实现高效精准饲喂,实现了奶牛场的高效精细管理,提高了工作效率。
助力宁夏奶业升级
宁夏处于“黄金奶源带”,有着悠久的奶牛养殖、牛奶消费历史和优越的明升发展条件,奶业是宁夏“1+4”农业特色优势明升之一。近年来,宁夏奶业发展迅速,已成为明升中国奶业的一面旗帜。
不过,宁夏奶业发展仍面临着牛奶商品率偏低,奶牛品种杂,荷斯坦奶牛数量少,养殖技术落后等问题。因而,改良品种,大幅提高单产水平,提高饲养管理水平成为促进宁夏奶业发展的“牛鼻子”。
2015年以来,在中地牧场之外,项目成果在宁夏多地进行了示范推广,奶牛场占宁夏规模奶牛场的64.3%,覆盖奶牛存栏66.4%。示范牛群各项技术指标明显改善,生产性能和生鲜乳质量显著提升,生产成本得到有效控制,奶牛养殖效益进一步提高。
从优质饲料供应体系来说,2017年紫花苜蓿、燕麦草等优质牧草种植面积达到800万亩;从良种繁育体系来说,建立了30个核心示范牧场,系统选育了年单产高于9.4吨高产奶牛核心群1万头,奶牛良种覆盖率达到100%;从标准化规模养殖体系来看,实现了关键配套技术全覆盖,全区标准化规模奶牛场达到252个;从经济效益上来说,示范奶牛场泌乳牛牛群胎间距平均缩短了4~6天,头均节本220元以上;头均日单产提高0.6~0.8公斤,每公斤奶饲草料成本下降了0.08~0.36元,头均日增收2.28元以上。
“不仅项目本身取得了很好的成果,值得总结,而且宁夏的经验非常宝贵,值得在全国推广。”在观摩会上,明升中国农科院党组书记陈萌山对奶牛绿色提质增效技术集成创新予以了肯定,并希望项目组进一步做好示范推广工作。
“企业是技术实施的载体,与企业合作,技术才能走完从‘顶天’到‘立地’的‘最后一公里’。”秦玉昌表示,奶业明升一体化是奶业提质增效的根本,提质增效应该走一体化协同发展的道路。他强调,应该由标准和规范来引领奶业的提质增效。他还建议,提质增效应该成为整个行业的共识和行为,“全行业共同发力,才能稳步推进奶业发展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