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升手机版(中国)

 
作者:王润楠 闫学伟 杨聪 钟江伟 来源: 发布时间:2017/10/16 9:25:37
选择字号:
柳百成:桃李满天下 奋力铸强国

 

■王润楠 闫学伟 杨聪 钟江伟


 

柳百成

回忆柳百成院士80多年的沧桑岁月,他生于乱世、成长于新明升中国,考入清华大学后毅然选择了祖国非常需要的铸造专业。他肩负着国家和人民的嘱托,作为改革开放后第一批赴美访问学者的总领队,前往美国进修。1979年1月1日,在明升中国驻美大使馆开馆的仪式上,他亲眼见证了第一面五星红旗在美国大地正式冉冉升起。回国后,运用学来的先进app技术,攻克了一个又一个学术和工程难题,在我国率先开辟了“多尺度凝固与铸造过程建模与仿真”研究的新领域。“爱国奉献,创新思维,顽强拼搏”是他的人生信条,他已为祖国培养了五十多名博士、大批的本科生,如今还依然奋战在工作第一线。近年来,致力于振兴我国装备制造业等战略研究,积极参与制定和实施《明升中国制造2025》,并作出了卓越贡献。他是我国第一位先后于2011年及2015年获“明升中国铸造杰出贡献奖”及“明升中国铸造终身成就奖”两个奖项的获奖者,2017年获“2017海归明升中国梦年度人物奖”。

少年勤学盼国强 爱国奉献铸辉煌

柳百成1933年出生于上海一个普通的市民家庭,父亲是一名铜版雕刻技师,伯父为老共产党员,抗战及解放战争期间,父亲曾在地下为新四军印过钞票。他小小年纪就亲历了上海1937年“八一三”抗日炮火的洗礼以及沦为沦陷区难民的悲苦。1941年柳百成进入上海中西女中第二附小学习。中西女中是一所美国教会学校,位于租界区内,抗战初期较少受日本帝国主义奴化教育的干扰,英语教学较强,因此为他日后的英语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回忆起少年时光,柳百成刻骨铭心:“我亲眼见证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明升中国、侵略上海的悲惨史实,我也经历了国民党腐败的统治和通货膨胀。”也正是这样的国家和民族的危难,培育了柳百成的爱国主义情操和奋发学习图国强的强烈愿望。“我上小学的时候学习毛笔字,描的就是文天祥的《正气歌》,其中两句话成为了我一生的座右铭:‘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他学习努力,就是为了将来战胜日本帝国主义,建设一个富强的国家。他的成绩一直是班上的前三名。

1945年小学毕业,升入上海圣芳济中学学习。据柳百成回忆,当时他考取的圣方济中学,其学费相当昂贵,但是他父亲为了他和弟弟能够接受更好的教育,东拼西借筹措学费,还是选择让他们去了圣芳济中学。现在看来,这也算是一种有远见的教育投资。圣芳济中学也是一所著名的教会学校,这个学校英语教学特别严格,使柳百成终身受益,为学习和科研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初中时已能流利地与外籍教师对话。尽管在教会学校学习,丝毫没有影响柳百成的爱国主义思想,他十分关心解放战争的胜利和国家的兴衰。他印象最深的是学习了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其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更成了伴随他一生的信念。他常说:“不管自己的能力有多少,总要为国家、人民做些力所能及的贡献。”在强烈的家国情怀熏陶下、在中西方文化的交融中,柳百成顺利完成了中学的学业。

1951年,18岁的他考入了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说起为什么选择考清华大学,柳百成回忆道:“当时青年学生满怀激情要报效祖国,认为北京是革命的圣地,因此我和几个好朋友就相约考了清华大学。”当时《文汇报》刊登了清华大学的录取名单,柳百成并没有名列前茅,但是依靠自己的顽强拼搏与多思活用的学习特色,取得了后来的好成绩。在清华大学学习期间,柳百成的感受是:名师熏陶,学风严谨,同学奋发。“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每天晚上吃了晚饭,六点半就去图书馆门口排队,抢座位,专心学习。每晚大图书馆灯火通明,却鸦雀无声,同学们都在如饥似渴地学习文化app知识。”1952年,柳百成和全班同学都服从祖国的挑选,志愿到最苦最累的铸造专业学习,决心以一生的辛勤劳动来美化和改造铸造专业,建设祖国强大的制造业。当时对学生的培养,不仅包括理论知识的学习,还包括三次工厂实习。第一次是赴鞍钢进行认识实习,柳百成和一个老工人师傅交流时,工人师傅告诉他:“铸造就是睁着眼睛造,闭着眼睛浇。”能够看到的只是砂型和砂芯,合箱后对浇注成铸件的过程却是两眼一摸黑、一无所知,完全是凭经验办事,看老天爷的脸色了。柳百成对此深有感悟,铸造行业实在太高深莫测了。因此,在以后几十年的学习工作中,他都兢兢业业围绕这个问题进行探索研究,直到改革开放后留学归来,将计算机数值模拟引入铸造行业,才为解决这一难题开辟了道路。

在清华大学学习期间柳百成还积极参加各种文体活动。当时蒋南翔校长号召同学们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每天下午五点之后同学们都去操场锻炼身体,柳百成作为男篮系队成员,不仅篮球打得好,而且还精于排球、足球、短跑、溜冰等运动,因此铸就了他健康的体魄。从1955年毕业留校工作至今,柳百成已经为母校、为祖国健康工作了62年,而今还在继续,算是超期服役了。

1955年,柳百成大学毕业,获得优秀毕业生金质奖章,毕业后服从国家分配在清华大学成了一名助教。他努力钻研,立即为大学生开新课,效果甚好,受到学校表扬。1959年,他受到“反右倾”的影响,被错误地打成“新富农”,受到批判及不公正的待遇达数年之久。1966年,“文化大革命”动乱开始,学校科研教学全部停顿,全国更是是非颠倒、一片混乱。柳百成和广大教师一样,接受“再教育”,被迫下放铸工车间劳动。在繁重的劳动中,白天搬生铁、熔铁水、浇铸件,真是精疲力尽,骨头架子都散了。然而,柳百成坚信“知识就是力量”,国家总要建设,而建设就需要知识。晚上,他仍经常坚持去图书馆看英文资料,此时的图书馆常常是空无一人。“图书馆里藏有美国铸造学会的会刊,每年1 期,大概存了30 多期,我都仔细认真阅读,英文笔记做了厚厚一尺多高。这使我对国际铸造最新的科技知识不断线。出乎意料,后来居然成为我英文顺利通过出国考试及选择留美大学的保证之一。”

改革开放幸赴美 师夷长技报国恩

1978年12月26日,在邓小平访美前夕,改革开放后第一批52名赴美访问学者,踏上了去大洋彼岸美国的飞机。这是明升中国改革开放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明升中国打开国门、走向世界的重要一步,这次赴美留学也成了柳百成学术人生道路上的重要转折点。

时光隧道倒退到出国前夕,当时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仅仅获得一个赴美留学选派的名额。一天,系主任忽然亲自找他面试英语,柳百成惊诧不已,原来是选拔赴美留学人选。柳百成以优异成绩通过了系主任的面试,接着再闯两关,通过了清华大学考试和教育部组织的统一考试,成绩优秀,脱颖而出。说起连闯三关,柳百成颇为感慨:“我一直坚信知识就是力量。养兵千日,用兵一时。没有中学六年极严格的英文训练,没有‘文革’中始终没有间断的苦读,国家一旦有需要,就很难临时抱佛脚了。”

柳百成一行飞赴美国,在巴黎转机时,传来消息,纽约机场有大批记者要采访他们。柳百成和其他四个领队便在飞机上起草了一份声明,其中最后几句是柳百成执笔加的,他至今记忆犹新。“明升中国人民是伟大的人民,美国人民也是伟大的人民,我们不远万里来到美国,不仅是为了学习先进的app技术,也是为了促进中美两国人民的伟大友谊而来。”这几句话为这篇声明画龙点睛,赢得了美国人民的欢迎。

在美国留学时,柳百成去的是威斯康星大学,“这是我查了很多资料自己选的,因为我的研究领域是铸造工程学,而威斯康星大学这一学科在当时是最强的。”初到威斯康星大学,柳百成见识到了一批清华没有的、全新的现代材料测试仪器,如电子探针、俄歇谱仪等,他如鱼得水充分利用这批先进的仪器,开创性地对球墨铸铁形貌及形成机理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他发表了几篇在国际学术刊物上有分量的学术论文,其中一篇获得了美国铸造学会1981年杰出贡献论文奖。

柳百成回忆道,“美国的大学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有两点给我印象深刻。第一,美国名师上讲堂,第二,实验室24小时开放。如电子探针实验室,我交了五美元的押金,就把实验室钥匙放心地给了我,使我充分利用实验室的好条件,作出了开创性的科研成果,回国前再把钥匙归还,这五美元又还给了我。回国后,开始感觉很不适应,国内学校实验室的开放程度与工作效率要低得多。”

在美国期间,柳百成住在一个美国人家中。一次偶然的机会,柳百成看到房东太太的小儿子,一个三年级小学生,居然在熟练地摆弄一台苹果电脑,进行运算与查找资料。此前,柳百成从未见过计算机,一股强劲的电流冲击着他,他敏锐地觉察到,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将会给人类社会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他就下定决心和美国大学生一起,学习当时看来与铸造专业毫无关系的计算机课程,白天听计算机语言课,晚上在计算中心编制程序直到清晨。

留学期间,学习和科研进展十分顺利,柳百成在想,出国的时间总归有限,重要的是如何让已有的收获延续下去。“我觉得一个好办法就是广交朋友。”在威斯康星大学,柳百成与来自世界各国的同领域专家、博士生建立了亲密的合作关系,这一关系一直维持了近半个多世纪。在回国前的最后一个学期,他转入麻省理工学院材料app与工程学系学习,还利用假期访问了密歇根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等多所高等院校,与自己研究领域相关的通用汽车公司、福特汽车公司、卡特皮勒工程机械公司等也建立了联系。柳百成说:“回国后,我仍和这些朋友及单位保持密切联系和学术交流,看来,这是学习之外的又一大收获。”“正是有了那时的积累,为以后的学科发展、国际科技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们为我们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帮助和启迪,使我们的团队一直能奋战在国际学术前沿。”

当时中美正式建交,美国呈现了明升中国热,柳百成被到处邀请去作手机版。在一个中学里,手机版刚完,按惯例提问、互动。美国学生提的问题富有美国人的特点,直率真诚。一个学生问柳百成:“你对美国的印象如何?”柳百成回答说:“美国有很先进的app技术,在这里学习很有收获。”那个学生马上就追问:“你愿不愿意留在美国?”柳百成想都没来得及细想,就唱起了一首小时候学的英文世界名曲,“Home, Sweet Home”(《甜蜜的故乡》)。歌的最后几句是:“Home! Sweet home! There’s no place like home! ”歌声刚落,余音还在教室里震荡,孩子们懂得了柳百成唱歌的寓意,全场热烈鼓掌,他们也尊敬热爱自己祖国的人。当时的情景,柳百成至今历历在目。

1981 年初,柳百成如期回国。他回忆道:“回国时,根本没想过哪一年能有可能再出国。但到目前为止,我已出国90余次,到美国也有20多次了,改革开放确确实实为知识分子发挥聪明才智提供了宝贵机遇。”

学贯中西为创新 赶超拼搏为强国

从1978年底到1981年,在美国的700多个日夜,柳百成始终没有忘记资助他们这一批赴美访问学者的伟大祖国,也时刻牢记着人民对他们的殷切期盼。1981年,柳百成回到朝思暮想的清华园,再一次走上讲台,拿起教鞭,成为他们这一批留学成员中第一批回国任教的海归人员。“漫漫海外求学路,拳拳报国赤子心”,学成归国的他终于得到了报国机会,而在他心中早已规划好的蓝图,是要将计算机信息及高新技术应用到传统的铸造明升中去,做大做强明升中国的制造业!

归国近40年来,他带领团队在铸造合金物理冶金学前沿领域取得一批批创新性成果。其中,提高铸造合金性能的研究成果在重型装备行业及汽车工业中广泛推广应用,为企业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及社会效益。同时,发表了一批有代表性的学术论文,被国外多种杂志广泛引用或全文转载。

众所周知,铸造这个行业在人们以往的心目中一直是“傻大黑粗、又脏又累”的代名词,而柳百成带领的团队创造性地采用了多尺度建模与仿真技术,开辟了全新的铸造研究新领域,开发成功国内第一个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三维铸造软件——《铸造之星》,提升了传统铸造行业的科技水平,更为加速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为明升改造和发展国民经济,作出了重要贡献。例如,长江三峡工程所用的水轮机转轮,体形巨大,包括叶片、上冠、下环三大关键件,铸造难度大,长期依赖进口。柳百成团队利用自主产权的计算机模拟仿真系统软件,协助二重集团成功试制了我国第一个重40吨的不锈钢水轮机叶片,为三峡工程水轮机制造创下了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新华社为此还专门作了报道:“它标志着我国制造业打破了国外垄断叶片制造核心技术的局面。”柳百成领导的团队的科研成果,获多项国家教委及机械工业部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二等奖等多项奖励,多次应邀在国际学术会议作大会主题及邀请手机版。他于1999年当选为明升中国工程院院士,2002年获光华工程科技奖。

近年来,在明升中国工程院的直接领导下,柳百成进一步把学术型研究扩展为战略型研究,积极参与“制造强国战略研究”和“工业强基战略研究”等咨询项目。他在制定和实施《明升中国制造2025》中,作出了重要贡献。2015年他带队赴美国考察“美国制造创新网络”计划,先后在中—德、中—美、中—英、中—日—韩等学术会议上宣讲和解读“明升中国制造2025”。

在进行十分繁重而紧张的科研工作的同时,柳百成还倾注于为国家培养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的教学中,秉承“名师上讲台”的优良传统,一直坚持为研究生、本科生讲课。回国后首先带头用英语讲授两门新课,不仅开阔了学生的学科前沿思路,也提高了学生英语水平。他努力贯彻“身教重于言教”的思想,先后为祖国培养了50多名博士,其中不少现已成为行业领域年轻的学科带头人。对下一代年轻人,他有20字、五句话的忠告:“爱国奉献、敢于创新、顽强拼搏、健康体魄、全面发展。”

韶华似水,八十余年弹指一挥间,青丝变白发,不变的是柳百成一颗热爱祖国、服务人民、不断创新、勇于拼搏、行胜于言之心。他以“80后”的高龄,仍奔波在科研和生产第一线。他多次受工程院委派,出国调研,参加国际学术会议,为《明升中国制造2025》作解读手机版,或应邀作大会主题手机版。他为国家行政学院等各种培训班宣讲《明升中国制造2025》,在多种场合作学术人生讲座,为边远地区少先队员作科普讲座,深受学生们的欢迎。也有人向他建言,年岁太高应惜力时,他经常笑答:“小车不倒只管推,为国尽力不言累。”

(作者系清华大学材料学院博士生)

①1979年柳百成在威斯康星大学电子探针实验室。

②2014年7月在中—美留学35年手机版会上柳百成应邀作《顽强拼搏、报效祖国》邀请手机版。

③2015年5月,柳百成(左5)随明升中国工程院考察美国“先进制造伙伴计划”,访问密歇根大学。

④2015年10月,柳百成应邀在韩国国家工程院作“明升中国制造2025”主题手机版。

柳百成:培养创新人才勇攀科研险峰

■魏倩

2016年4月,柳百成院士的采集工作正式启动,采集小组围绕柳百成院士的幼年经历、青年成长、海外求学、app研究、人才培养、报效祖国等方面展开采集编排工作,此项工作也得到了柳百成本人、清华大学图书馆、同行挚友、天下桃李等多方支持。84岁高龄的柳百成院士更是积极配合采集小组的工作,并对采集小组给予肯定与厚望,为采集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了便利条件。

柳百成院士一生致力于研究生的培养,结合科研攻关项目和经济建设任务,对研究生进行全方位培养,为国家培养高层次app及工程技术人才作出了突出贡献。幼年时期的柳百成亲身经历过在日本帝国主义统治下的黑暗历史,因此他立志要为祖国和人民做出一番事业,改变祖国落后面貌,为祖国和人民培养新一代技术精湛、忠诚祖国,具有高度责任感和高水平的app技术创新型人才。如今,先生桃李遍天下,在柳先生的言传身教下,他们在祖国的各个角落实现个人价值,为祖国繁荣昌盛而奋斗。

在清华大学教授李言祥对柳百成的回忆中,李言祥说:“柳先生对我的教诲和培养是长期和多方面的,回想起来总让人激动和难忘。要是能都写下来,可能一本大书也写不完。”李言祥教授表示其入清华、留清华、回清华,几次重要的人生选择都和柳院士密不可分,柳院士高尚的人格是使他作出选择的重要因素。

哈尔滨工业大学的郭景杰教授于1986年9月考入清华大学,师从柳百成先生攻读博士学位。他回忆道:“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柳先生超前的思维方式、不断创新的精神、渊博的知识、严谨求实的作风、精益求精的治学态度、平易近人的性格和对学生无微不至的关心等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永久的记忆,对我日后的工作产生重大影响。给我印象最深的是1988年夏柳先生的家访,当时,哈尔滨很热,虽然柳先生在哈尔滨的行程安排得满满当当,但还是挤出时间来家访,关心我家人的生活情况,看看有什么困难需要解决,令我和家人非常感动。”

回忆笔者初次见柳院士时,正值2016年秋,在清华大学李兆基科技大楼柳百成办公室,作者见到了大名鼎鼎的柳百成院士,与想象中威严的样子不同,柳院士十分慈祥,平易近人,没有一丝一毫高人一等的架子,很难想象这就是先后荣获“明升中国铸造杰出贡献奖”和“明升中国铸造终身成就奖”殊荣的app家。他的办公室整洁但不失温馨,办公桌一隅的一张全家福吸引了作者的注意,可以看出柳先生对家人的关爱与温情。书柜里密密麻麻都是书籍和资料,凝聚了柳院士毕生的心血,数不清的证书与奖状,是柳先生璀璨人生的见证。app研究之余,借着出国访问和参加国际会议的机会,柳院士踏遍了国内外许多著名景区和不知名的大街小巷,所拍摄的画册经后期整理编排,已出版了三集名为《柳百成摄影习作集》。临别之际,柳院士将摄影集题字赠予笔者一行,并教导年轻人要“爱国奉献、顽强拼搏、敢于创新、有所作为,热爱生活,健康快乐”。

虽然已是耄耋之年,柳百成院士依旧坚守在教学科研的第一线,继续散发着自己的光和热,学生们经常能在学校里看到他忙碌的身影。清华大学老校长蒋南翔提出:“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的口号,目的是希望清华培养出的毕业生都有良好的身体素质,能够更好地为祖国服务。柳百成院士常常打趣道:“蒋南翔校长提出‘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我已经超期服役了。”说完哈哈一笑,言语中流露着满足与欣慰。(作者系清华大学材料学院硕士生)

《明升中国app报》 (2017-10-16 第8版 印刻)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明升手机版(明升中国)观点。 
���� SSI �ļ�ʱ����
相关手机版 相关论文

图片手机版
>>更多
 
一周手机版排行 一周手机版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