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
■本报记者 张晴丹 通讯员 杨耀松
袁隆平团队联合28家国内外科研团队,组成了海水杂交水稻科研战略合作联盟,将利用第三代杂交水稻技术,争取3年内培育出耐盐碱度达0.8%~1%、亩产产量达300公斤的海水杂交稻品种。
“海水杂交稻的研发刚刚起步。我们计划通过3年时间,获得可抗海水浓度0.8%~1%、亩产产量达300公斤的海水杂交稻品种。”近日,在海南省三亚市举行的首届国际海水稻学术论坛上,明升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如是说。这项研发将结合最新的基于遗传工程雄性不育系的第三代杂交稻技术进行。
促进粮食增产 节约淡水资源
海水稻是耐盐碱水稻的俗称,并不是种在海里,而是种在沿海的滩涂、盐碱地里。传统水稻在一定盐碱浓度的水田里是无法正常生长的。相比之下,海水稻不仅可以种植于盐碱地环境,且水稻矿物质含量较高,不易受传统病虫害侵害,不需农药,化肥用量也少。
江苏省农科院粮食作物所所长王才林介绍,我国沿海滩涂、盐碱地很多,在一些地方发现有野生型或半野生型的海水稻,但受海水来回灌排影响,禾苗即使存活下来,产量也极低。
据统计,目前我国有3500多万亩沿海滩涂、15亿亩内陆盐碱地。其中,有潜力进行农业开发的此类土地约3亿亩。专家认为,如果能把此类资源利用起来,培育和种植海水稻,将亿亩盐碱地变为良田,不但可以促进粮食增产,而且能节约大量淡水资源。
利用盐碱地种水稻,也是国际水稻界研究的重点领域之一。目前,我国在这方面也取得了一些基础性研究的进展。
王才林表示,2015年底启动、江苏省农业app院牵头的“十三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耐盐水稻新品种选育及配套栽培技术研究”,截至目前,已筛选出耐盐种质资源309份,培育出了耐盐浓度在0.3%~0.8%之间的41个新品系,其中37个品种进入区试。并且,已建立了一套耐盐水稻鉴定和高产高效配套栽培技术体系。
利用杂交优势研发海水杂交稻
海水稻育种,分常规稻和杂交稻育种。30多年来,我国育种专家经过不断研发,已经选育出一些海水常规稻品种,但是从明升化应用的角度来看,培育出高产、抗病和优质的能用于推广的海水杂交稻还要作进一步的努力。
袁隆平表示,杂交水稻因具备远缘杂交优势,利用世界各地的耐盐碱水稻种质资源进行杂交更容易在产量上取得突破。杂交培育出的品种优势或更强,增产潜力更大,抗病性更理想,更适合明升化推广。
据悉,这一研发将在青岛海水稻研发中心进行。这项研究将结合最新的基于遗传工程雄性不育系的第三代杂交稻技术进行,以提高海水杂交稻配组成功率,解决品种南北方广泛适应性问题和全球配组推广问题。
杂交水稻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李新奇在会上作了“第三代杂交水稻技术研究”手机版,对这项技术进行了全面解读。
我国杂交稻育种目前已广泛应用的为第一代和第二代技术。第一代三系法杂交稻育种,以细胞质雄性不育性为遗传工具。全国现有的近半杂交水稻面积栽种的是三系法培育出的品种。三系法品种育性稳定,但因恢复系、保持系材料寻找困难,选到优良新品种概率较低。第二代的二系法育种,选育优良品种的几率大大高于三系法,也是目前超级稻育种最主要的方法。不过,它的育性易受气温变化,特别是异常极端高低温气候的影响。
据介绍,第三代技术是以遗传工程雄性不育系为遗传工具的杂交水稻育种法,既兼顾了三系法育性稳定和二系法配组自由等优点,又克服了前面两者的缺点,制种和繁殖简便易行。
这种方法用到了基因工程技术来繁殖不育系。杂交水稻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袁定阳、研究员李新奇均肯定地表示,第三代杂交育种技术繁殖出的不育系,为非转基因种子。对于培育品种难度更高的海水杂交稻来说,这种方法成功率或更高。
埃及共和国农业专家塞蒂斯在会上表示,希望进一步加强合作,利用杂交水稻的优势来提高水稻的抗盐碱性。
为了更好地研究海水杂交稻,袁隆平团队联合28家国内外科研团队,组成了海水杂交水稻科研战略合作联盟,将利用第三代杂交水稻技术,争取3年内培育出耐盐碱度达0.8%~1%、亩产产量达300公斤的海水杂交稻品种。
《明升中国app报》 (2017-01-25 第5版 农业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