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丙奇
最近,辽宁省政府发布《关于推进高中等学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施意见》。意见提出到2020年,辽宁省内普通高等学校调减15所左右,中等职业学校调减200所左右。到2020年,停招或撤销本科39种专业的79个专业点。除了辽宁,此前上海和湖北也相继提出将优化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探索省属高校合并重组等方案。在高考报考人数逐年减少等因素影响下,部分办学条件差、办学质量低、社会声誉差的高校势必面临合并重组,省属高校新一轮合并重组潮或将开启。
从各地传出的信息分析,此轮高校合并、学科(专业)重组,主要针对的是地方本科高校,主要解决的是这些高校专业设置重复、办学质量低、办学缺乏特色、学校招生难、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与上世纪90年代开始的高校合并潮有一些不同,当时合并主要解决的是条块分割、办学效益低的问题。同时,一批学校为了增加学科、扩大体量跻身“211工程”“985工程”而选择合并。
但需要注意的是,新一轮高校合并、调整不能重蹈上一轮合并的覆辙——高校的合并、学科的调整不能由行政主导,搞拉郎配。应该由学校自主决定,并在这一过程中,由教授委员会、学术委员会充分论证,广泛听取教师、学生的意见。
我国上世纪90年代和本世纪初的高校合并潮,以及独立学院建设,高职(专科)升本,都是行政计划推动的结果,其目的是为了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以及加快解决高等教育的资源问题,提高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增加本科层次高校。由行政计划推动的效率很高,政绩颇突出,但会产生一系列后遗症。高校合并没有起到“一加一大于二”之效,到目前为止,合并后貌合神离的高校还不少。独立学院从一开始就没理顺母体学校和独立二级学院的关系,使独立学院“先天不足”,母体学校向独立学院收取高额管理费,独立学院背靠母体学校,靠发母体学校文凭维生,使独立学院办学未得到社会认可,教育部门要求独立学院在2013年都独立设置,可目前还有大批独立学院不独立;高职(专科)升格变为本科,追求的是上“档次”,这些新增本科院校,把发展规模作为办学追求,于是迅速增设专业,在高等教育资源尚不丰富时,这些学校靠本科文凭还能招到学生,而随着生源减少,这些高校由于办学缺乏特色、专业教育质量太低,面临严重的生源危机和生存危机,在当前大学生就业难中,地方本科院校毕业生是最难的一部分。
面对危机,进行调整是必然的,但这不能由行政部门主导,如果由行政部门主导,那当初由行政部门主导合并、专升本的问题,会在新一轮的合并、调整中继续存在。政府部门可以出台引导学校进行办学定位调整、学科专业调整的政策,由学校自主根据自身的办学条件进行调整,才能让调整符合办学与教育规律,解决我国高校办学的深层次问题。
我国高校为何不安于本身定位,要追求“高大全”?刚升为本科的院校就想着申请硕士点,搞研究生教育?这是因为高校并非自主办学,而是行政办学。因此,追求的是行政政绩。比如,地方政府看重本地有多少本科院校,本科录取率达到多少,有多少硕士点、博士点等,而不关注学校是否办出特色,学校当然只重视办学规模和体量。
国家推进“双一流”建设,替代以前的“985工程”和“211工程”,是为了打破原有计划、工程的身份固化、竞争缺失问题,这也让地方本科院校看到建一流的机会。地方本科院校也追求建一流,这没有错,但建一流的路径不能错,如果由行政出面,把几所学校的学科、专业合并起来,这样的一流建设就有问题:这几所学校的学科有合并的意愿吗?合并之后怎样形成自身的特色?这是需要这些学校自主决定,进行充分的教育与学术论证的。为了获得某项政府计划支持而进行的合并、调整,其功利色彩也太浓了。
有一些省市准备对高等学校实行分类建设、发展,在每一类型都办出一流学校,这是发展多元高等教育的正确选择。然而,是高校自己选择属于自己的类型,还是政府指定学校办成某一类型,这是不一样的。政府部门在促进各类教育、学校都办出一流水平方面,应该取消将教育、学校分为三六九等的歧视性做法,给每类教育、学校平等的竞争空间,这是引导学校形成自身定位并安于定位的前提。我国的地方本科院校为何都想办学术性大学,为何都想着把校名从学院改为大学,不就是政府把高校分为不同等级吗?
我国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国家战略提出,要推进地方本科院校转型为职业教育。其实,这并非转型,而是地方院校回归本身的职业教育定位。可地方本科院校却不愿意转型或回归,而是把办职业教育视为降格,这就很能说明问题。国家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政府部门实施教育发展战略,不能发布行政指令,要转变直接管理学校的单一方式,综合应用立法、拨款、规划、信息服务、政策指导和必要的行政措施,减少不必要的行政干预。
至于学校如何做出调整,这是学校自主办学范畴,而学校怎样用好自主权,这需要政府部门推进学校建立现代大学制度。具体而言,每所公立大学都应该成立由政府部门官员、立法机构成员、校领导、教师代表、学生代表、校友代表、社会人士代表组成的大学理事会,负责学校的重大战略决策。学校内部实行行政权与教育权、学术权分权。
如果大学能实行现代治理,那学校为提高办学质量、打造办学特色,与其他学校、机构的合作甚至合并,就是学校基于本身发展做出的选择,这种选择会更为理性,而不像行政拍板决策那般随意、冲动,只顾短期效益。事实上,目前最重要的教育供给侧改革是教育管办评分离改革,建立新型的政府与学校关系,激发学校办学活力,促进学校有明确办学定位,追求质量与内涵发展,办出特色与个性,而不是政府动用行政权,每隔一段时间搞一轮合并、调整。(作者系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
《明升中国app报》 (2017-01-17 第7版 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