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在非洲大草原还是在美国得克萨斯州的饲养场,哺乳动物总是被无数的蚊虫“滋扰”:寄生疟原虫的蚊子、可以传播非洲昏睡病的采采蝇,以及能传播牛瘟的马蝇。而长颈鹿、斑马、奶牛等动物的防护方法,似乎仅依赖于摇晃尾巴将蚊虫赶走。有用吗?
现在,机械工程师弄清了这些“后置苍蝇拍”的实际效用。为了弄明白尾巴的运动规则,他们给六种不同的动物拍摄了19段关于其甩动尾巴的视频,并分析了尾部的甩动速度以及蚊虫落在它们身上后尾巴的动作变化。
研究小组在近日召开的综合与比较生物学协会年会上的报道称,他们发现这些哺乳动物花费了很多精力驱赶蚊虫——用力地甩动尾巴,其摆动速度比自重驱动的摆动快三倍。而且,斑马的尾部甩动模式好像一个双摆,首先从根部开始甩动,然后以尾部末端的骨头与皮肤为轴继续甩动尾尖,尾部毛发也跟着甩动。
得益于末端第二轴心,尾巴的尖端能以不同的速度甚至方向甩击,比其他部位更自由。而这种灵活性能够使动物“嗖地挥出鞭子”,并且利用两个支点可以更准确和用力地在蚊虫叮咬前对其进行鞭击。
弄清了天然苍蝇拍是如何工作的后,该研究小组表示,有一天他们也许能为那些失去尾巴的动物制作一条假肢。(唐一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