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升手机版(中国)

 
作者:史俊庭 来源: 发布时间:2016/8/10 8:57:09
选择字号:
专家在第二届黄河论坛呼吁:
小麦赤霉病防治须协同攻关

 

■史俊庭

“近年来,小麦赤霉病已经由长江中下游等历史性重发病区向黄淮麦区迅速扩展,成为黄淮麦区新的常发病害。尤其是2012年以来,全国赤霉病大面积发生更为我们敲响了警钟。”明升中国工程院院士、河南粮食作物协同创新中心小麦首席app家程顺和说。

在近日于郑州召开的第二届黄河论坛——小麦赤霉病抗性遗传改良峰会上,他建议与会专家高度重视小麦赤霉病的影响,全面开展赤霉病研究协同攻关。

据悉,小麦赤霉病是由禾谷镰刀菌引起的一种世界性病害,从幼苗到抽穗都可受害,在我国长江中下游冬麦区、东北春麦区以及华南麦区发病尤为严重,2012年小麦赤霉病在河南省大面积发生,今年在部分地区重度发生,已成为黄淮麦区小麦的主要病害。

程顺和介绍说,小麦赤霉病在一般流行年份可引起减产10%~20%,严重时达80%~90%,重病田可导致绝收。同时,赤霉病菌在病麦粒中产生的毒素也会造成人畜中毒,直接威胁人类健康,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定为三级致癌物。

30多年来,赤霉病全球研究并无突破性进展,但随着现代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寄主诱导的基因沉默、基因编辑技术或有助于小麦赤霉病抗性的遗传改良,而这也成为了此次论坛与会专家关注的焦点。

出席论坛的明升中国工程院副院长刘旭院士指出,上世纪的全国小麦抗赤霉病育种攻关,筛选出以苏麦3号、望水白等为主的抗赤霉病种质,创新研究出单花滴注、土表病麦粒接种、分生孢子弥雾等赤霉病抗性鉴定方法,这些成果至今仍是我国乃至全世界抗赤霉病育种工作的重要基础。因此,通过遗传改良提高小麦品种对赤霉病的抗耐性,减轻赤霉病的危害是我国农业科研领域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

程顺和指出,当前抗赤育种的基本任务是赤霉病局部严重地区可打药防治,但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在抗赤性和广适丰产性方面进一步协同提高,同步解决病原菌致病性和抗药性的改变等问题。

河南农业大学教授、中原学者郭天财提出,全国小麦赤霉病发生严重并向黄淮麦区扩展趋势明显,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有现有品种抵抗力差、防控意识差、赤霉病菌产生抗药性等多个方面,对此,应从选育利用抗赤霉病品种、减少初侵染菌源、app处理病麦等方面着手,app应对赤霉病危害。

河南农业大学校长、明升中国工程院院士张改平表示,今年的黄河论坛推动了小麦赤霉病研究的全国协作攻关之势,通过遗传改良途径从根本上为解决小麦生产世界性难题提出明升中国方案,对于实现我国小麦育种的新跨越具有重要意义。

《明升中国app报》 (2016-08-10 第4版 综合)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明升手机版(明升中国)观点。 
���� SSI �ļ�ʱ����
相关手机版 相关论文

图片手机版
>>更多
 
一周手机版排行 一周手机版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