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骏绘(新华社发)
编者按:秋季和冬季,气象条件不利于污染物扩散,是我国中东部地区雾霾频发、重发的季节。然而,夏季大气污染同样不容忽视,它具有不同于秋冬季节的特点,尤其是“隐形杀手”臭氧危害巨大;此外,夏季采取有力措施治理大气污染,就像“冬病夏治”,有助于明显缓解几个月后我们可能遭遇的严重灰霾和污染。从本期起,生态周刊推出夏季大气污染防治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进入夏季以来,随着气温不断上升,在很多城市,臭氧代替PM2.5(细颗粒物),成为首要大气污染物。按照2013年颁布执行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PM2.5、PM10(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等6种污染物被纳入常规监测。这几年,6种污染物中只有臭氧浓度在上升,而且2015年臭氧超标天数已经占超标总天数的16.9%。
与雾霾相比,臭氧污染很不显眼,往往隐藏在蓝天白云之下,可这一污染物却是人类健康的“隐形杀手”。
“在天是佛,在地是魔”
5月臭氧成为京津冀、珠三角、长三角首要大气污染物
家住北京朝阳的刘源是户外运动发烧友,对空气质量很关注,不过连日来的空气质量监测结果让他很困惑。“明明是蓝天白云的好天气,感觉空气质量很好,可手机软件却时常提示有污染。”原来,“隐形杀手”臭氧已经成为北京夏季大气污染的主凶。
根据北京市环境保护监测中心的手机版,从5月18日开始,臭氧取代PM2.5成为北京大气首要污染物,5月18日,城六区的PM2.5小时浓度为57微克/立方米,而同一时间臭氧浓度达185微克/立方米,已属三级污染。
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大气环境规划部副主任雷宇表示,臭氧超标主要集中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区域及山东等省,且污染范围呈扩大趋势。臭氧已经成为颗粒物之外,影响空气质量的最主要污染物。
2015年上海107个污染天气中,31%的首要污染物为臭氧。2013年以来,江苏省臭氧浓度连续两年不降反升。
今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前夕发布的《明升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显示,2015年338个城市空气质量超标天数中,以PM2.5、臭氧和PM10为首要污染物的居多,分别占超标天数的66.8%、16.9%和15.0%。环保部最近公布的5月份空气质量数据也显示,无论是京津冀地区,还是珠三角、长三角地区,臭氧都已经成为首要大气污染物。
公众常常混淆“臭氧层”与“臭氧”的区别。自然界的臭氧,大多分布在距地面20公里至50公里的大气中,被称为“臭氧层”。“臭氧是一种带鱼腥味的淡蓝色气体,具有强氧化性,普通人很难察觉到臭氧污染,”国家城市环境污染控制技术研究中心研究员彭应登说,臭氧通常存在于距离地面30公里左右的大气层中,能有效阻挡紫外线,保护人类健康。但是,近地面高浓度的臭氧会刺激和损害眼睛、呼吸系统等黏膜组织,对人体健康产生负面作用。
研究显示,空气中每立方米臭氧含量每增加100微克,人的呼吸功能就会减弱3%。当臭氧达到一定浓度时,可使人呼吸加速、胸闷,如果浓度进一步提高,可引起脉搏加速、疲倦、头痛,在这样的环境中停留1小时,会发生肺气肿,甚至死亡。长期呆在臭氧污染严重的环境中,对皮肤健康也可能有损伤,还可能增加致癌危险。
臭氧污染还会对环境造成损害。比如,会导致植物叶片坏死、脱落,危害生态环境,造成农作物减产等。“在天是佛,在地是魔”,有人这样评价臭氧。
夏秋季节午后1点到4点易超标
臭氧浓度总体夏季高、冬季低,南方城市高于北方
由于臭氧的危害日益明显,我国2012年修订实施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增加了臭氧控制标准,8小时浓度日平均值一级为100微克/立方米,二级为160微克/立方米。
雷宇介绍,臭氧污染水平的计量之所以采用日最大8小时平均值,也就是一天中最大的连续8小时浓度均值,是因为臭氧对于人体、植物的影响有一个非常明显的阈值,采用24小时平均的话,高浓度的影响会被低浓度掩盖。
近地面的臭氧来自哪里?雷宇表示,石化工业、加油站、汽车尾气等排放的挥发性有机物与氮氧化物,在阳光照射的条件下,发生一系列光明升手机反应,生成以臭氧为主的光明升手机烟雾。与此同时,臭氧的生成增加大气氧化性,也会加速二次细颗粒物的生成。尤其在6—9月阳光强烈的夏秋午后,一般是下午1点至4点,温度较高、相对湿度较低时,比较容易发生臭氧超标。此外,雷电等自然现象也会产生臭氧,还有少部分臭氧来自于平流层输入。
研究显示,我国臭氧污染呈现显著的区域分布和季节变化特征,臭氧浓度总体呈现夏季高、冬季低的特征,南方城市臭氧浓度高于北方。
彭应登介绍,臭氧十分不稳定,易分解,在空气中半衰期为16小时左右,而且随着风力的运输,臭氧会输送扩散。臭氧的性质决定了其污染主要有两大特点,一是持续时间一般不会很长,不超过8—10小时;二是通常是城市局部的污染,污染物排放后,一边传输,一边形成臭氧,一般只有部分位于城市中心区的站点及部分近郊区站点,会监测到较高的臭氧浓度值。
“城市和城郊的臭氧浓度通常高于乡村,不过由于风力的输送作用,乡村地区也会受到‘牵连’,有时浓度甚至超过城市。” 彭应登说。
应重点推进PM2.5和臭氧协同治理
戴口罩无法有效防护,午后日照强烈时减少外出
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是形成臭氧污染的罪魁祸首。“十二五”时期,氮氧化物首次被纳入约束性指标,实施总量控制,我国通过对钢铁、水泥等行业进行“脱硝”末端处理,并对重型柴油车加装尾气处理装置、提高排放标准,减少氮氧化物排放及硝酸盐对大气环境的污染。“十三五”时期,挥发性有机物已纳入总量控制范围,这些措施都将对臭氧污染防治起到积极作用。
挥发性有机物防治是难啃的硬骨头,但不少城市已经开展治理,例如,北京将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列入排放源清单,提高燃油标准;南京重点控制大型客车和重型货车增长;西安对重点工业企业、餐饮企业、加油站、油罐车的治理设施运行加强监管。
雷宇表示,研究表明,在区域层面上,臭氧污染更多受氮氧化物影响,但是在重点城市的城区,臭氧污染更多受挥发性有机物的影响。“臭氧的浓度,与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之间呈非线性关系,”雷宇说,臭氧前体物在不同的地方比例不同,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这两种污染物都会有,但必然有一种占相对主导地位。各地要把自己的臭氧形成机制摸清楚,建立排放源清单,这样才能有的放矢。
“臭氧前体物也是二次颗粒物的前体物,臭氧与PM2.5治理应该协同起来综合考虑,综合施治。”雷宇说,只有协同控制,重点推进,才有可能将大气污染的主要矛盾更好地解决。
他说,目前,国家已将石化、有机化工、表面涂装、包装印刷等重点行业纳入约束性指标排放管理,实施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整治。此外,不能忽视数量众多的干洗店、印刷厂等“小污染源”的管控,减少机动车排放也需要重点考虑。
臭氧治理是个长期过程,在污染一时难以消除的情况下,公众该如何加强防范,保障自己的健康?“臭氧以气态为主,戴口罩基本无法有效防护,最好的方式是主动防护,也就是避免接触。”彭应登说,在午后日照强烈的时候,要远离马路边、装修污染严重处、化工厂附近等地方,下午减少外出。儿童、老年人以及某些疾病患者对臭氧污染的抵抗力弱,尽量不要在大太阳天外出。此外,室内大量使用打印机、复印机等,也可能产生臭氧污染,这样的房间要保持通风。(原标题:进入夏季,臭氧成为很多城市的首要大气污染物 小心蓝天白云下的“隐形杀手”)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