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升手机版(中国)

 
作者:周仕兴 唐婉婉 覃颖珺 来源:光明日报 发布时间:2016/5/18 12:20:18
选择字号:
聚会频频:大学生别为过度“应酬”所累

 

时下,“今晚去哪里聚?”正成为高校学子们口中的高频问候热词。据明升中国高校传媒联盟的相关调查显示,29%的受访者聚会频率在每周两次以上,38%的大学生在聚会社交方面的开销占生活费的比例超过30%。

这些数据与广西部分高校的情况基本吻合。广西大学近期的一项调查显示:62%的学生表示聚餐花费来自父母提供的生活费,而26%则表示聚餐费用来自聚会发起者;用于聚会等活动的花费最低的占生活费的5%,最高的近40%,部分同学大呼生活费受到了很大“摧残”。

“欢乐聚餐”变“无形压力”

“今晚有三场,我尽量赶吧!”瞄一眼手机微信,广西大学大三学生梁凯恩犯了难,昨天应约一场老同学的“久别聚餐”,今天早上社团安排一场“工作聚餐”,现在又突来一场“应急聚餐”,一时有些措手不及。

这是当前高校学生“应酬文化”日盛的一个缩影。记者在广西部分高校走访发现,不论年级高低,不分男生女生,聚餐活动都较为频繁。低年级的,以各种协会、社团组织开展活动较为突出,诸如欢迎会、分享会等;高年级的,以久别重逢、临别相叙、忆苦思甜为主,诸如老乡会、离别会等。

同学之间小聚无可厚非,但聚会过于频繁,难免成为一种负担。部分受访者表示,他们加入多个社团组织,聚餐次数过多,时间冲突,开销过大,让其感受到不小的压力。而来自农村的张远同学则显得有些难为情。他家里经济比较困难,当初他一口气加入4个社团,只为锻炼各方面的能力,但没想到,几个社团聚餐“此起彼伏”,张远感觉被聚餐压得喘不过气来。

学市场营销专业的黄然则坦言并不抗拒聚餐,他曾加入过许多社团组织,也做过学生干部,社团聚餐及班级、朋友间的聚餐一般都会参加。他认为:“聚餐就是为了交流,没有什么不好的,还能认识更多朋友。尤其对于我所学的专业来说,锻炼与人打交道的能力很重要。”

“拼酒猜码”助长“不良风气”

“他们昨晚喝高了,今早起不来……”在广西柳州市某高校的课堂上,老师点名,发现一个宿舍的同学竟然“集体翘课”,隔壁宿舍的同学只好“如实相告”。

记者走访发现,随着“应酬文化”愈演愈烈,当下的校园聚餐已非单纯的一起吃个饭、聊聊天,而是演变成一种“无酒不欢”的不良风气,社会化的“酒桌文化”悄然吹进校园,“拼酒猜码”成了校园聚餐的另一个代名词。

对于聚餐喝酒,广西大学明升m88与app技术学院刘力同学感触颇深:“自加入社团后,我参加了好几次聚会,学长学姐们提出要喝酒,如果不喝,对方就会以‘你不喝就是不给我面子’为由劝酒,最后往往会被灌得稀里糊涂。”刘力认为,这是一种不良的风气,感情交流也不是非得通过这样的途径。

小黎是某高校上一届社团总会副会长,他组织、参加过不少聚餐活动,也喝过不少酒,他十分关注交际礼仪,对大学生应酬活动,他有自己的见解:“大学就应该是一个向社会过渡的过程,参加社团活动能积累自己的经验,将来应对更加复杂的社会环境时,才不会十分吃力。”

桂林理工大学卢丽冰同学却有不同看法:“加入一个组织或者协会,难免要参加一些集体活动,但我不认为喝酒是交流的妥当方式,在社会上最重要的还是学识能力,而不是喝酒能力。”

广西财经学院社团总会蒋慧芳认为:“通过聚餐能够一定程度上加深大家的感情,但不应该沾染社会不良风气,应有所克制。”

校园应酬呼唤“君子之交”

谈及聚餐活动对大学生活的影响,同学们各有见解,褒贬不一。“聚餐是结交朋友、拉近关系、加深感情的一个渠道,但我们不能为吃喝所累。”广西职业技术学院电子爱好协会会长陈云龙认为,“一般聚餐能参加就参加,不能参加也不要勉强,大家开心就好。”

“坏了身体,伤了感情!”广西民族大学传媒学院大三学生文华直指聚餐“拼酒”的两大危害,“饭桌上常常会出现恶意劝酒的情况,这时候保持理智非常重要。而有的同学酒后失语、失态,甚至引起争执、打架等行为,与聚餐的初衷背道而驰,最终得不偿失。”

社团聚餐、喝酒等已然成为大学生社会化的一个缩影,逐步引起高校的重视。一些高校明令禁止学生拼酒酗酒,但操作难度大,收效甚微。广西大学手机版传播学院“社会学”课程教师丁骋认为,明升中国文化习惯在吃饭的时候表达情感、需求,并进行沟通交流,但是这种方式多数是针对社会人的,现在一些大学生把聚餐当成一种交际平台无可厚非,但要量力而行、适可而止,身体、经济方面都不能为“应酬”所累,尤其不要过量饮酒酗酒,当谨记三思。

“我们应当在大学生中倡导恬淡如水的‘君子之交’。”桂林理工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叶昊认为,大学生应酬日益增多是个不争的社会现实,也是社会关注的一个热点。作为高校既不能放任不管,又不能简单地一禁了之。学校方面应该加强管理并有意识地予以引导,通过开设社会交际选修课、开展健康向上的社团活动等多种形式,在学生中形成正确的导向,从而让学生能妥善处理交际和学习的关系,能够做到理性应酬,适度消费,不盲目攀比,杜绝拼酒酗酒等所谓的“酒桌文化”,切实避免应酬交际的庸俗化和利益化。

(本报记者 周仕兴 本报通讯员 唐婉婉 覃颖珺)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明升手机版(明升中国)观点。 
���� SSI �ļ�ʱ����
相关手机版 相关论文

图片手机版
>>更多
 
一周手机版排行 一周手机版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