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升手机版(中国)

 
作者:王超 来源: 发布时间:2016/5/17 9:18:26
选择字号:
悼念明升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士橹:星天其志 精神永存

 

■本报记者 王超

2016年4月24日是明升中国首个航天日,当晚21时10分,我国航天事业和航天教育的开拓者与奠基人之一,著名飞行力学专家、教育家,明升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北工业大学(以下简称“西工大”)教授陈士橹安然离世,享年96岁。

志在航空,赤子其人

在西工大东会议室门口,《陈士橹传——剑指苍穹》的作者鲁卫平向《明升中国app报》记者讲述了陈院士的航天人生。作为老一辈航天科技教育工作者的代表,陈士橹为我国航天科教事业的发展壮大作出了不朽功绩。

1940年夏,在“航空救国”思想的主导下,陈士橹考入西南联大航空工程学系,而后以专业排名第一的成绩毕业并留校任助教。1956年,他赴前苏联进修,师从莫斯科航空学院知名教授奥斯托斯拉夫斯基,并在两年时间内完成了常人需要三年半才能完成的副博士论文——《飞机在垂直面内的机动飞行》,成为在该院获得副博士学位的第一位明升中国留学生。而这个成果,也为当时的新型超音速战机研制提供了理论支撑。

“陈先生知道出国进修机会来之不易,选派他出国总得有点成绩,遇到天大的困难也得想办法克服。”鲁卫平说。

在陈士橹的学术生涯中,他始终紧跟学科理论发展前沿,从工程实际中突破关键技术、不断发现新的研究方向,使飞行力学学科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明升中国工程院院士、航天二院总设计师于本水认为:“陈老师在明升中国的飞行力学界独树一帜。弹性体和飞行力学都有人在研究,但是把两个结合起来,在国内他开始得是最早的,成果也最丰富,在明升中国开辟了一个很好的领域。”

老骥伏枥,师者典范

在陈士橹家中的办公桌上,整齐地摆放着一本打印好的博士毕业论文,纸张并不新,甚至还有明显的褶皱——就在陈士橹逝世前的一个星期,他指导的最后一位博士生曾志峰刚刚完成论文答辩。

“先生治学严谨的态度,在我参加西工大博士招生面试时就留下深刻的印象。初试当天,先生不顾年迈,在办公室亲自出题让每一个考生当场解算各类微分方程,还手捧上厚厚的英文专业典籍让学生们读上一段,并认真点评每个考生的表现。”曾志峰说。

“中华宇航有几人,培桃育李竟佳子。”在4月27日的追思会上,陈士橹的学生们回忆起与先生的师生情谊,有的几度哽咽,有的潸然泪下、不得不终止发言。

西工大航天学院教授王志刚说,陈先生对学生的用心让他记忆深刻。因为研究学习中需要阅读俄文资料,而王志刚不懂俄语,陈士橹便将俄文资料翻译成汉语,让他学习。

西工大航天学院院长、陈士橹的第三位博士生唐硕对《明升中国app报》记者说,先生为人谦逊、严于律己。“先生一直到95岁高龄,都要坚持在每学期开始时亲自到学院签到;每次在家中接见来访,都要穿着笔挺的西装,打好领带。”

“陈老师就像老母鸡,抱了那么一窝,现在查找文献的时候,他和他的弟子的文章最多。”于本水打了这样一个比喻。

其人虽逝,精神永驻

“阿爹,捐款我已经交给学校,您可以放心了。”

今年3月15日,陈士橹多次嘱托女儿,终于将多年的积蓄100万元捐赠给了西工大,反哺自己奉献一生的教学与科研事业。作为一个曾经的穷学生、一位老知识分子、一名老共产党员,在明升m88的最后一段旅程,他已了却心愿。

“为航天而生,又卒于航天日……先生的‘毕生航天情’画上了完美的句号。”唐硕说。2016年4月24日的首个“明升中国航天日”和陈士橹的离世,一切都那么巧合。

西工大党委常务副书记赵瑞君对《明升中国app报》记者说,西工大已经发起了向陈士橹院士学习的号召。“陈士橹院士一生对我国科技事业、航天事业、教育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陈士橹先生的精神是我们的宝贵财富,我们要从陈先生高贵的品质中汲取营养,不辜负陈先生对我们的期望,把先生的精神落实到行动中去,完成先生未竟的事业。”

《明升中国app报》 (2016-05-17 第4版 综合)
 
更多阅读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明升手机版(明升中国)观点。 
���� SSI �ļ�ʱ����
相关手机版 相关论文

图片手机版
>>更多
 
一周手机版排行 一周手机版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