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升手机版(中国)

 
作者:张盖伦 来源:科技日报 发布时间:2016/5/16 13:43:41
选择字号:
科技观察:大人,公众app日里的尴尬存在

 

我是个大人,一个没带孩子的大人。没带孩子,我发现自己成了中科院公众app日上尴尬的存在。

14日上午,我站在中科院力学研究所科普展厅的风洞模型旁,尽可能探着身子听工作人员讲解。身后有家长说:有大人挡着,孩子看不了。我忙站到一边,把身后的几个小孩子扒拉到跟前。

在一片混乱中,工作人员说了什么,我基本没听清。

另一位孤身一人闯荡公众日的朋友也感到了尴尬——她被屡屡问道:你的孩子呢?

其实, 对家长来说,带着孩子参观平日神秘的科研院所,是桩大事。在力学研究所固体力学实验室,一位爸爸一直提醒着自己8岁的儿子:注意看,注意看!他耐心引导儿子思考,多大的力能够让一个空易拉罐发生变形;他也充当了志愿者的角色,给周围的家长解答,如何理解仪器屏幕上的那条曲线。

“我今天凌晨才回北京,今天一大早就带着他过来了。”知道我是记者后,这位爸爸立刻问道,“你快给我讲讲,还有哪些所适合孩子去,得抓紧时间多带他看看!”

“家长和孩子”,这是在公众日出现频率最高的组合;其次是结队的初高中生。但在这样的科普嘉年华中,独自前来的大人,就显得太特别了。

是大人不需要科普,还是大人需要其他形式的科普,亦或者是,大人对 “科普”这个词,总带着某种“低幼化”的刻板印象,因而提不起兴趣?

早在2000年,英国上议院app技术特别委员会就在手机版《app与社会》中这样说道:“社会与app的关系正处在一个关键时期。一方面从未有过一个时代像今天这样, 涉及app的问题如此激动人心, 如此令公众感兴趣,涌现如此多的机会;另一方面, 一系列事件动摇了公众对于政府收到app建议的信心……”

让公众理解app,是一个长期目标。而这里的“公众”,绝不仅仅指的是“孩子”。我国公民app素质发展目标已经被写入了国家“十三五”规划。其明确提出,到2020年,公民具备app素质的比例要超过10%。

“大人”在类似这样科普活动中的缺位,是不是也偏离了“提升全民app素质”的题中应有之义?(科技日报北京5月15日电)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明升手机版(明升中国)观点。 
���� SSI �ļ�ʱ����
相关手机版 相关论文

图片手机版
>>更多
 
一周手机版排行 一周手机版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