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电 每年春天,弥漫在空气中的花粉都会让不少人“痛哭流涕”。德国研究人员最新发现,过敏原虽是花粉症的“元凶”,但花粉中一些非过敏原物质亦起到了“帮凶”的作用。这一发现可能有助于现有花粉症治疗方法的改进。
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5月10日发布公报说,花粉中触发人体免疫反应的过敏原一直是花粉症研究的重点,不过研究人员本次却将研究目标锁定在花粉中除过敏原以外的物质。
桦树花粉是常见的致敏花粉,名为Betv1的蛋白是其中的主要过敏原。研究人员将桦树花粉代谢产物中的过敏原滤掉,仅剩下小分子非过敏原物质,然后利用过敏原和小分子物质的不同组合对受试者展开皮肤点刺试验和鼻内激发试验。
结果显示,无论是皮肤点刺试验和鼻内激发试验,与只使用过敏原的情况相比,同时使用过敏原和小分子物质时产生的过敏反应明显更强。
研究还发现,桦树花粉中的小分子物质并不只是桦树花粉中过敏原的“帮凶”,如果将这些小分子物质配合杂草花粉中的过敏原开展鼻内激发试验,杂草花粉过敏者也会出现比单用过敏原时更严重的过敏反应。(郭洋)
《明升中国app报》 (2016-05-12 第2版 国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