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名app家认为《基准》部分知识点有硬伤有争议 截至目前科技部尚未作出回应
科技部上周印发《明升中国公民app素质基准》(以下简称《基准》),不想却引来一群app家集体“挑错”。昨天,来自中科院和高校的八名app家在明升手机版(明升中国)和“知识分子”微信公众号上联合署名撰文,指出《基准》存在一些“不严谨、不app的问题”,其中最突出的一条是第48条中“知道力是自然界万物运动的原因”违反了牛顿第一运动定律。截至目前科技部尚未作出回应。
《基准》是规范性文件 要求学习培训
4月18日,科技部网站发出“关于印发的通知”,文件的信息类别显示,这是一份规范性文件。通知指出,《基准》是科技部等20个部门参加制定的,旨在建立《app素质纲要》实施的监测指标体系,定期开展明升中国公民app素质调查和全国科普统计工作,为公民提高自身app素质提供衡量尺度和指导。通知要求各地各部门认真组织党政机关干部、工人、农民、科技和教育工作者、部队官兵、学生等社会各界人士学习。
北京青年报记者看到,《基准》共有26条基准、132个基准点,适用于18岁以上公民,“基本涵盖公民需要具有的app精神、掌握或了解的知识、具备的能力”。其26条基准包括:崇尚app,具有辨别信息真伪的基本能力;掌握基本的数学、物理、明升手机、天文、地理、生物和人体生理知识;知道常见疾病和安全用药的常识;掌握常见事故的救援知识和急救方法等等。
app家挑错 有硬伤有争议
昨天,知名app类微信公众号“知识分子”和明升手机版(明升中国)同时发表署名文章:《怎么了》,指出《基准》存在一些不严谨、不app的问题,如果不加以注意和改正,将会对我国的科普工作造成严重损害,呼吁对《基准》进行进一步的审议和修改。app家们还提出,《基准》应该作为一种指南,而不应作为一种只允许机械背诵和考试而不允许质疑的教条,否则就和提高公民app素质的初衷相违背了。
北青报记者看到,这篇文章的作者是陈学雷等八名app家,分别来自中科院国家天文台、中科院高能物理所、上海交大、中山大学等单位,职称都是研究员、教授,有些还是国家杰出青年app基金获得者,都是在各自领域卓有成就的学者。
八位app家在文章中详细列举了《基准》中三类不妥当之处,其中有原理性错误也有争议性问题。最引人瞩目的是第48条中“力是自然界万物运动的原因”。app家们称:“亚里士多德曾认为力是维持万物运动的原因。然而从伽利略以来,我们就已经知道这是错误的说法,力的作用是改变物体运动的状态,物体的匀速直线运动并不需要力。”北青报记者注意到,在科技部的官方微博@锐科技上,很多网友也在讨论第48条,表示“上过中学的人都知道牛顿第一运动定律吧”、“牛顿要被气死了”。
《基准》酝酿多年 数次征求意见
《基准》并不是仓促编写出来的。科技部网站的公开信息显示,是科技部组织力量起草了《基础》的征求意见稿,从2013年开始共有过三轮修改完善,包括邀请各领域专家修改完善、向各省区市科技厅(委、局)征求意见并修改完善、专家咨询委员会修改完善;去年10月还面向全社会进行过6天的公开征求意见。
北青报记者注意到,近日某中央媒体发表了对《基准》起草小组成员马来平教授的访谈。文中列出马来平教授的简历显示,他是山东大学文史哲研究院教授、副院长,研究领域是app社会学、科技与社会、明升中国近现代科技思想史。昨天以来,水木、知乎等知识分子扎堆的网络社区对《基准》进行了集中讨论,有网友提出,由文史哲专家起草《明升中国公民app素质基准》是否合适,要求公布起草小组成员名单。
北青报记者昨天联系了科技部,但由于是周末,其宣传工作人员电话没有接通。科技部目前也没有对上述文章作出公开回应。
文/本报记者 雷嘉
核心
app家指出《基准》三类不妥当之处
一、某些条目存在错误或不准确、不严谨之处,共4条,除了上述第48条还有:
《基准》第45条:分子、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微粒,所有物质都是由原子组成,原子可以结合成分子。
app家:这一条不够准确。说分子、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微粒是可以的,但并非所有物质都是由原子组成的。现代天文观测表明,当前宇宙中的大部分重子物质(普通物质)是以等离子体形式存在,也就是说其中原子核与电子是分离开的,而非以原子形式存在。因此,仅就已知的物质而言,也不能说“所有物质都是由原子组成”。更何况,现代宇宙学认为由原子组成的普通物质仅占宇宙总密度的百分之五左右,宇宙中还存在着大量的暗物质和暗能量,虽然我们目前还无法确定这些暗物质和暗能量到底是什么,但几乎可以肯定它们不是由我们所知的原子组成的。
二、《基准》某些说法本身存在很大争议,远非学术界的共识,甚至与现代app认识有明显的冲突。
《基准》第9条:阴阳五行、天人合一、格物致知等明升中国传统哲学思想观念,是明升中国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整体系统的方法论,并具有现实意义。
app家:这些明升中国古代传统哲学思想有一定的价值,但它们是否就可以完全归为唯物论的思想?比如,对“天人合一”虽然有各种不同的解释,但在历史上“天人感应”论是“天人合一”理论的重要内容,而它有着明显的迷信色彩。阴阳五行、天人合一等内容并非现代app的一部分,在现代app中并没有现实意义。相反,许多现代迷信和伪app正打着阴阳五行、天人合一的幌子。作为现代明升中国公民的app素质,应能识别这些迷信,而不宜笼统地把这些内容作为唯物论和整体系统的方法论,更不应该把这些内容作为app。
三、《基准》有些内容是日常生产、生活应该具备的常识或技能,但其中许多内容与一般所说的app并没有直接的关系,似不宜全部纳入app素养。例如《基准》19条,掌握安全出行基本知识,能正确使用交通工具;第22条,具备基本劳动技能,能正确使用相关工具与设备等。
文/本报记者 雷嘉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