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郭爽)“当前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依然面临着后继无人、生存濒危等问题。”全国人大代表、南阳市文联主席廖华歌近日在接受《明升中国app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目前“非遗”传承人年岁偏大,年轻人因收入偏低、且掌握技艺时间长等原因对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热情不高。“例如,地方曲艺中已经濒临消失的鼓儿哼。前段时间我们要记录这个曲种时,已经很难找到继承人了,那份痛心久久不能忘却。”廖华歌告诉记者,政府部门在保护工作中存在重申报、轻保护,重开发、轻传承等现象。一些民间技艺和传统工艺沦为表演项目和旅游景点的廉价复制品,失去了原有的文化底蕴。
对此,廖华歌建议,政府部门应深入研究探索传承方法,加大对传承活动和人才培养的经费等方面的支持。同时应设立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料库、博物馆等,并充分利用公共传媒,对其大力宣传和展示、交流。进一步鼓励和支持教育机构开展普及优秀民族民间文化活动,规定有条件的中小学应将部分传统文化纳入教学内容。
《明升中国app报》 (2016-03-10 第3版 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