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升手机版(中国)

 
作者:崔雪芹 来源: 发布时间:2016/3/7 10:32:31
选择字号:
我向两会提建议
冯俊委员:防止人才计划碎片化

 

本报讯(记者崔雪芹)“人才计划是一项系统工程。只有良好的人才培养体制机制,才能营造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人才辈出的氛围。”两会召开之际,全国政协委员、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冯俊对《明升中国app报》记者如是说。

20多年来,我国的各种人才计划促进了人才理念的不断更新,但与此同时,也暴露出政出多门、范围重叠且分布不平衡等弊端。

冯俊认为,各种人才计划并行实施过程中主要存在如下几个问题。首先,各类人才计划政出多门。目前,国家和部委的“人才资助计划”超过20个,各省、市、自治区的“学者计划”有26个。这些人才计划往往注重短期效应,使人才政策碎片化。

其次,现有人才计划重复、重叠,导致很多学者“人才叠冠”,学术资源集中在少数人手中。最后,目前的人才计划重入选申请,轻后续评价。

针对上述现象,冯俊提出如下建议。

首先,整合各部门人才资助计划。建议教育部、科技部、中科院、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以及各种国家基金委员会等成立部际联席会议,协调人才资助机制,整合各部门针对各自系统的各类人才资助计划,形成统一的、国家层面的、面向全体科研人员的资助计划。

其次,避免将人才资助计划学术头衔化和作为评价指标。

“各种人才计划要惠及更广的优秀专业技术人才,而不是制造学术头衔,培养学术特权阶层。对于入选人才计划的学者,应进行严格的学术考核,同时建议取消把有多少人入选人才计划、得到多少经费资助作为学校、科研院所、学科专业的评估指标。”冯俊表示,国家应该加大科研人员常规性、保障性科研经费的供给,让他们有“板凳一坐十年冷”的保障机制,安安静静地做一些高水平的工作,减少为申请项目、拿到资助去做自己不擅长或不愿意做的急功近利的项目,为科研人员节省更多的时间。

最后,建设完善的人才评价机制、遴选机制和培养机制。

冯俊认为,一个良好的评价制度应该是少花钱多办事,并且花同样多的钱却能调动更多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人才资助计划应该既保障重点攻关,也能扶持和激发更多青年人才的成长。“应该多一些雪中送炭,少一些锦上添花。”他表示,在引进和资助人才时,应该向名气不大但正处于事业上升期、成果产出率高的青年人倾斜,从而以较少的投入获得较大的学术价值。

《明升中国app报》 (2016-03-07 第4版 两会)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明升手机版(明升中国)观点。 
���� SSI �ļ�ʱ����
相关手机版 相关论文

图片手机版
>>更多
 
一周手机版排行 一周手机版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