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彬
近日,山东省教育厅官网发布了《省教育厅厅长左敏在2016年全省教育工作会议上的总结讲话》。该讲话首次明确山东省被教育部确定为第二批考试招生制度试点省份之一,从2017年开始高考改革试点。这意味着,2017年入学、2020年参加高考的学生将首尝只统考数学、语文、外语三门课程的“新政”。
这已经是新世纪以来,山东省高考所进行的第四次高考改革了。此前的三次分别是2002年“3+X”(数学、语文、外语+文综或理综)、2007年的“3+X+1”(在此前基础上加入基本能力测试),以及2014年的“3+综合”(数学、语文、外语+文综或理综)。
这几次改革是否有些眼熟?
从2002年至今,山东省的历次高考改革一直在纠结于除“数学、语文、外语”这三大必考科目之外,是否该加入其他科目?该加入怎样的科目?怎样加入科目?再说得通俗些,这几年的改革其实就是在做考试科目的“加减法”。
这样的改革究竟有何意义呢?
毫无疑问,高考改革的科目变化会对学生的高中学习带来巨大影响,但这种影响也仅限于重点学习哪门学科,哪门学科又可以直接“舍弃”,但学生依然是在唯分数论,学生的课业负担依然不会有减少,学生们依然要为在哪门学科上投入更多的精力困扰,而这份精力也依然不会被用在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上。换言之,这种变化给高中教学带来的与其说是“影响”,不如说是“干扰”。
纵观国内近年来的高考制度改革,绝大部分改革依然围绕着科目的增减在做文章,似乎所有的改革思路都被困在了一座“科目围城”中,不敢越雷池半步。而在招生制度方面,虽然有些改革已经触及到了现行招生制度的某些核心内容,比如2014年上海市春招试行的“一名考生同时被两所高校录取”的招生模式,但大部分改革也没有真正将招考分离,赋予高校和学生真正的自主权。在此背景下,与其时不时做一些改革的表面文章,反倒不如真正踏下心来,针对目前高考招生存在的诸如自主权不足等真正弊病,作一些探索性的努力,这样的价值可能更大一些。
《明升中国app报》 (2016-02-25 第7版 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