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立场
不久前,首届“广东省大学生创业技能大赛”总决赛落下帷幕。中山大学UTips团队摘得桂冠。然而奖杯光环盖不住创业背后的苦楚。“没掌握技术、不了解市场、无管理经验,大学生创业就是一个伪命题”,UTips团队创始人之一周梦来吐槽。无独有偶,华南理工大学的“95后创业明星”邓佳鸣谈起两次创业时也感慨道:“创业是条不归路,慎入!”会诊“高校创业症”后,创业导师总结出几大痛点:缺管理经验、缺资金,最缺的是市场意识。
如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成为明升中国社会最生动的实践,民众的创业创新热情空前高涨,“明升中国迎来第四次创业大潮”。无数数据和感受表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大潮正在造就一个属于创业者的辉煌时代。大学生置身互联网和创业创新的双重语境,既充满活力又锐意进取,正以饱满的热情投身到创新创业的大潮之中。然而,即使有了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也不必然意味着创业成功。从现实情况看,大学生创业面临着资金短缺、经验缺乏、人际网络局限、创业能力弱等障碍,创业的大学生在整个大学生群体中占的比例很小。有关统计显示,全国高校中约有80%的大学生有创业意愿,但真正在高校期间就进行创业活动的学生比例并不高,受到资金、场地、市场、人脉等因素的影响,大学生创业成功率仅为2.4%。
今天,创业已经超越了传统的创建企业的概念,把各种形式、各个阶段的公司和组织都包括了进来。对待大学生创业的探索与实践,既不能一蹴而就,追求短期内带来质的改变;也不能草木皆兵,见不得挫折失败,而需要更多的耐心,给予更多包容和鼓励。当前,针对大学生创业流行病,亟须从实际出发,从问题入手,找准病症、对症下药。那种视大学生创业为流行病的做法,既与当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潮流相悖,也不利于学生创业创新意识的培养。
创业政策影响创业活动的途径分为直接介入和营造环境两种方式。直接介入包括提供技术支持和资源供给,如建立孵化基地、创业服务中心、大学科技园等,增加了创业机会,促进了创业活动开展。营造创业环境包括完善教育培训体系、社会信用体系等为创业活动构建有利条件,降低创业者对人才、资金、技术等资源的获取成本。美国、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都形成了比较完善的法制体系。为解除大学生创业的后顾之忧,我们必须顺应时代发展,积极借鉴国外成功经验,完善创业创新政策,加大对大学生创业的扶持力度。
“创业艰难百战多”,传授创业知识容易,内化为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难,取得成功更是难上加难。对于立足于创业创新的学生而言,要树立互联网思维,时刻保持与时俱进的状态,对市场、用户、产品等进行重新审视,以适应社会新的发展要求。创业路上会遇到各种不确定因素,成为一个创业者之前,必须作好很多准备。
移动互联网时代,互联网产品的更新速度日新月异,互联网的开发模式快速迭代,创业者必须适应快速变化,强明升手机习能力,养成学习习惯,通过不断学习和吸收,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调整自己的思维方式,才能懂产品、技术和市场,才能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创业之前,立志创业的学生必须拥有强烈的“愿意创业、渴望创业”内在意识和心理需求,并审视自己的性格、能力及掌握的资源是否适应创业要求。
(作者系信阳师范学院招生就业处就业办公室主任)
《明升中国app报》 (2016-02-04 第7版 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