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外app家发表《自然》封面论文 |
海马基因组及环境适应进化机制获揭示 |
|
本报讯(记者朱汉斌 徐海 通讯员陈忠)记者从明升中国app院南海海洋研究所获悉,由该所研究员林强课题组主导,联合德国康斯坦茨大学、新加坡国家科技局和华大基因等共同揭示了海马在海洋近岸和岛礁栖息过程中的体型特化和繁殖适应性进化特征。相关研究12月15日以封面文章的形式发表在《自然》杂志上。
林强团队在国际上率先完成了海马的全基因组研究,揭示了海马是一种快速进化的物种,并从基因层面探讨了育儿袋形成和怀孕过程,揭开了海马雄性育儿之谜;与此同时,该团队瞄准海洋鱼类进化研究高地,首次阐明了海马特异体型进化机制,为人类重新认识海洋鱼类进化地位和环境适应性提供了新视角,对推动海洋生物学科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据了解,海马隶属于脊索动物门海龙科海马属,是具有特殊体型的鱼类,广泛分布于世界海洋,被视为海洋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环境指示物种;因其特殊药用功效而被誉为海洋“人参”,加上海马独特的雄性育儿和特异的交配行为而一直受到app界的高度关注。
林强研究团队通过全基因组数据分析得知海马是目前已获得全基因组鱼类中进化速率最快的物种,发现海马与环境适应相关的基因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发生了明显收缩,如嗅觉受体基因(ORs)的数目只有26个,而其他鱼类多达60~169个;海马拥有特殊的环骨,且无牙齿,研究发现这可能与分泌型钙结合磷蛋白(SCPP)的相关基因在海马中严重缺失相关。与此同时,该研究对海马的非编码调控原件(CNEs)进行整体分析,发现海马的CNE较其他已知鱼类出现严重的缺失现象,转基因研究进一步证实了体型相关的HoxCNE的缺失对海马体型确实起到了调控作用。
海龙科鱼类是目前已知动物中唯一拥有“雄性育儿”行为的物种。研究人员发现海马育儿袋相关的新颖基因pastn基因发生扩增,并出现特异高表达;虽然在剑尾鱼的c6ast基因家族中也有类似pastn基因的结构及相同的组合方式,但海马的pastn基因拥有“独立进化”的模式;pastn基因重复的基因选配机制在育儿袋的产生及其雄性怀孕过程中展现出新的功能特征,为揭开海马雄性育儿之谜奠定了基础。
海马腹鳍退化机制研究也是该论文的亮点内容之一。研究人员通过对海马和其他鱼类全基因组的比较,发现海马缺失tbx4基因,验证发现敲除后斑马鱼的腹鳍完全丢失,但并没有引起其他体型相关特征的改变,从而揭示了tbx4基因的丢失确实是海马缺失腹鳍的关键原因。该研究结果将为阐明鱼类进化过程中腹鳍丢失的分子机制提供重要线索,对于加深人类认识海马生物学特性和海洋鱼类进化地位具有重要意义。
《明升中国app报》 (2016-12-20 第1版 明升要闻)